天天看點

5000畝玉米地變“湖泊”大農場主放出了無人機

作者:Beiqing.com

河南省鶴壁市齊縣石橋村的一個農場在玉米地上盤旋。8月12日,5000畝玉米剛剛退去,土壤還渾濁,人們沒有辦法下去。張穎在現場指揮排水作業,蔣志新操作農用無人機噴灑農田。

河南大雨過後,這個集5G通信技術、大資料、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物聯網技術和智能農業裝備于一體的現代化農場開始生産自救型産品。

5000畝玉米地變“湖泊”大農場主放出了無人機

8月11日,災難發生後,無人機飛越村莊,以防止殺戮。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5000英畝的綠色玉米田成廣闊的海洋"

"當我到達農場時,我真的被眼前的東西震驚了。整整5000畝的綠色玉米田,已經變成了一片浩瀚的海洋,連玉米的影子都看不見。"農場被洪水淹沒的那天,張穎因為要做别的工作而提前離開了農場,回到農場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此之多,以至于當視訊釋出在人群中時,他被直接問到:"湖在哪裡?"

"農場的裝置浸泡了。我的同僚們也被困在裡面。張說。

"大約半小時後,水深達2.5米。蔣志欣是農場的現場主管,也是被困在農場裡的張的同僚之一。

5000畝玉米地變“湖泊”大農場主放出了無人機

7月底,河南省齊縣石橋村一個農場被淹。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7月21日下午,姜志新電腦監控屏在他面前,來自農場氣象站和土管式高精度土壤水分站的警戒值持續上升,不斷發出警告資訊......"當時,大雨已經下了兩三天,沒有下降的趨勢。我們農場所在的村莊周圍有一條河流和一條灌溉渠,并提前采取了一些措施來防止河流被淹沒。農場的大資料系統也一直在監測雨水、積水、土壤狀況。但是雨太大了。"江志新說。

在當天6點.m之前,蔣志新和他的同僚們一直在傾盆大雨來排幹農田,但由于持續的強降雨,農田土壤管高精度土壤水分站值一直打破紀錄。

"那天早上,我們被告知傍晚的洪水,看到雨水沒有減弱,我們準備撤離。但我沒想到村裡的道路會被水擋住,我和我的同僚們被困在農場裡。蔣志新回憶說,直到.m 11點20分左右,上遊開始泛濫,江志新突然想到車裡有一些重要證件,想回車上拿,發現水已經到了50多厘米。雖然車停在不到50米遠的地方,但它已經成為一條危險的道路。

"淩晨時分,水位達到了2.5米。蔣志新撤離到安全區域後,看着水倒入控制室,看到他們電腦螢幕上的各種監控資料爆裂表。"我以為會下雨,但我沒想到會這麼大:我知道它會被洪水淹沒,但我沒想到它會這麼大。

該農場結合5G衛星遙感物聯網

"農場有5000英畝,但隻有三名經理通常在農場長期駐紮。普通人管理着近2000英畝的土地。我們建立了這個農場,利用這5000英畝的土地對現代裝置進行地闆測試和評估,以便不斷探索和優化裝置。張告訴新京報,農場是去年建成的,完全自動化。

張穎介紹,農場通過應用5G技術,生産管理人員可以随時通過網絡了解農作物的現狀和生産過程,看到作物生長過程中藥物和肥料的使用情況,滿足農産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有效可追溯性。同時,高精度土壤調理站、智能氣象站和植保、水質等物聯網裝置,再加上大型灌溉機,可以實作情況的自動預測,灌溉用水量的智能決策,最終達到集約化耕作的目的,精準施肥,合理灌溉。"在噴灑農藥的情況下,我們使用四架植物保護無人機來完成一周内需要數百人的噴灑任務,同時減少用水量,減少作物損害,噴灑更均勻。

三個人管理着5000英畝的農田?它背後其實有一個專家團隊。張告訴記者,該農場隸屬于河南省農業大資料産業技術研究所,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和齊縣農鄉局的專家技術團隊深入結合。

"每天早上,專家團隊将當天的工作任務遠端配置設定給三名管理者,晚上,農場的三名經理将當天的資料上傳到平台,讓專家遠端掌握5000英畝土地上作物的生長情況和各種裝置的運作情況,傳統農業專家和現代數字技術可以互相依賴。張說。

玉米收獲後的自助

"農場裝置完全被淹沒,初步評估是損失至少1000萬元。張說。

姜志新告訴記者,農場的水直到7月底才退去,然後農場才沒有進入。農場的絕大多數裝置都是水泡的,除了農場氣象站首次建成時最高點的視訊監控裝置,這是農場50台監控裝置中唯一一台因其"高度"優勢而幸存下來的裝置。在自助的過程中,僅存的監控裝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5000英畝的土地太大了,人們無法進入,我們可以通過這種裝置獲得某個區域田間洪水的實時資訊,後方的專家團隊可以第一時間看到它。蔣志新告訴記者,養殖場已經實作了網格化管理,正常情況下,通過視訊監控和各種大資料技術,在一定區域存在病蟲害等風險,人工可以按照标簽位置準确發現。目前,雖然各種裝置已經起泡,但通過其他電話裝置在背景登入,仍能現場情況,将最新資料實時上傳到系統,對農田狀況進行準确分析和評價。"從目前監測的情況來看,農場隻有一半的土地可以重新種植,其餘的則沒有。"江志新說。

在災難期間,來自農場的幾架無人機也被派上了用場。"自8月10日以來,我們一直在使用高效,低毒的殺菌劑來預防和殺死農田。"江志新說。

"現在我們正試圖恢複土地,并考慮進行作物重新種植,以盡量減少損失,并且所有裝置都在大修。張穎告訴記者,災後,齊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已率先與養殖場對接,協助開展生産和自助工作,呼叫挖掘機4個除淤、水泵6個鏟除現場積水,對損壞的設施裝置進行登記,建立賬目, 但也為3500英畝的蔬菜種子重新種植。

新京報記者 曹景瑞

編輯:唐偉《校對賈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