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及汽車保養時,車主們的讨論總是迥然不同。
一些人會對4s店特别推崇,因為品牌背書,怎麼看都具備更靠譜的服務;當然,更多人會認為,肯定是外面劃算啊,品牌的兜底帶不來更大的成功。
聽着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究竟哪一種選擇更勝一籌呢?
經過五年的用車經曆,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我們都搞錯了——原來這事,并沒這麼簡單!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正式解答之前,大家得真正了解,兩種保養方式,到底有何不同。
01 “4s店”保養的特點
先說4s店,大多數隻能看到的是:4s店很貴,零部件能夠保真。
但背後的真相,遠不止這些。
因為我們總會忽略,所有的”4s店“都有着自己的标準——在體系化的教育訓練下,他們的服務水準和品質是“可控的”。
記住“可控”這個詞,其實非常關鍵!
說白了就是,在零部件的使用上,街邊店誠然也能做到“一摸一樣”,但「服務标準」卻很難保證。
即便這些店鋪的員工,曾經也有過4s店的工作經驗,甚至經驗更豐富,但也很難接近“4s店”的水準。
不是否定他們的能力,而是缺乏“體系的限制”和“廠家的監督”的情況下,靠「自我糾錯」去保持高水準,真的很難很難!
否則,就不會存在“正規軍”和“雜牌軍”的差别了——差的不是在武器裝備上,更是在素養、紀律上。
關于這點,由不得我們不認可!
此外,4s店隻專注于某一品牌車型,這意味着他們在“故障排查”和“車輛保養”上,更為細緻和專業。
别小瞧這一點,因為這細微的差距,往往就會出現緻命的結果。
以很多新能源車為例,由于“街邊店”的不專業,且不熟悉車型,就出現過多例:“千斤頂頂壞電池包的情況”。
等到車主發現時,去後悔也來不及了!
02 外面保養的特點
聊完4s店的情況後,我們再說“外面保養”的特點。
雖然相較’4s店”而言,他們沒那麼的專業,但存在即合理——這麼多的汽修店,肯定有很多優勢。
首先,就是成本效益明顯。
畢竟,自己賺錢自己花,而且不需要給廠家“上供”。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的收費遠比“4s店“劃算,且不止一點點!
拿我的經驗來說,在4s店補個漆,至少1000起;在外面處理這事,400塊就能搞定了。
如果涉及到車身凹陷,在不是很明顯的情況下,商家甚至會幫你順帶解決,簡直不要太劃算了。
此外,他們還可以提供一些個性化的服務。
說白了就是,在“4s店”保養,一切都是标準的,很多成本效益不高的選項,你都得無奈接受。
但在“外面保養”就大不相同了!
你覺得原廠配件太貴,可以給你換副廠的,甚至拆車件;不僅如此,在機油、防凍液、輪胎…的更換上,你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産品。
簡而言之,“顧客就是上帝”,隻要你喜歡,街邊店就可以按你的要求來。
但友善的背後,也存在不少隐患和風險。
由于标準不夠統一,可能會出現保養不徹底的情況,甚至偷換原車的零配件。
拿身邊的經曆來說,有朋友去路邊店保養,電瓶被人家給換了都不知道。
後來打不着火,去4S店換電瓶,從業人員說:“你電瓶不是原裝的,是不是換過?”,他一臉懵!
聽着似乎各有利弊,那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
03 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對此,我的看法就是,不要拘泥于單一的管道,還是要根據實際的情況抉擇。
首先,衡量好愛車的車齡。
對于新車或仍在保修期内的車輛,推薦到4S店進行保養。這不僅能維持質保,也能杜絕偷換配件的情況。
當然,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的項目都在“4s店”進行。
比如雨刷、輪胎、空氣濾、空調濾之類的易損件,更換透明且迅速,就沒必要去4s店了。
其次,對于過了保修期的車輛,選擇信譽良好的門店,可能更為合算。
當然,不管信譽多好,車主應積極參與保養過程,確定使用的零件來源和品質。
畢竟,“财帛動人心”,如果你自己都不在意——他們發現有漏洞可以鑽,說不定哪天就坑你一把。
最後,車主的個人偏好和使用習慣,也應該是決策的一部分。
如果你經常長途駕駛,或在惡劣的路況下使用,選擇4s店肯定更好。
反之,如果用車環境相對溫和,日常通勤不長,外面的維修店,其實足以滿足需求了。
總而言之就是,汽車保養的決策,并沒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因為它不僅是經濟的計算,也是對安全的投資——是以,大家務必根據自身的情況,最好最合理的權衡。
如此一來,才不會出現後悔莫及的情況,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