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是中國近代史中極為關鍵的一年,這年日寇投降,東北地區還暫時處于蘇聯代管之下,不過蘇聯在此地投入的兵力很少,國民黨也妄圖搶奪東北,這讓不少當地的土匪找到了能鑽的空子。
在土匪勢力的興風作浪之下,竟有一夥人直接搶劫、襲擊了鐵路,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匪患猖獗的東北
抗戰勝利之初,東北卻并不太平。
權力的真空勢必會造成各路勢力突起,而東北的匪患問題早在清末便開始出現了。
由于地處邊陲外加外部勢力幹預,不斷造成新勢力和新秩序的形成,傳統的官府和鄉紳制度已經無法維系此地安甯,綠林力量就在這種情況下“脫穎而出”。
無論是流竄在山林間的小股土匪還是後來豪橫的北洋軍閥,從他們的身上都能看出濃郁的江湖氣息。
赫赫有名的張作霖大帥,早年間就是土匪混出來的,他也在一定程度上混成了“标杆”。
由于“競争激烈”,土匪們所做的事情也越來越誇張,從最基礎的打家劫舍發展到後來的綁票、做大生意,就算是那個時代的洋人都難逃一劫。
1932年,“老北風”張海天等人就制造了一起英國人綁架事件,此事一度驚動了英國政府,僞滿的日本人也想盡辦法要把劫匪抓到,可最終的結果依舊是人質家屬除了10萬大洋才結束。
而“老北風”拿到了這筆錢後,購置了武器開始了抗日活動,還經常與日寇交手。
這件事也能看出,在“亡國滅種”的威脅面前,土匪也是有民族大義的。
可1945年日寇投降後,各路土匪們依然趁着權力的真空開始搶奪地盤,土匪之是以是土匪,是因為他們對外兇狠,對内同樣兇狠,發生在1945年12月的那一起列車大劫案就是個證明。
為了能盡快解放東北全境,黑龍江省軍區調撥給嫩江軍區2000支步槍和200箱子彈,并由齊鐵護路軍負責執行押運任務。
戰士們登上了列車,從12月14日出發,由齊齊哈爾駛向北安。
按理說,軍火的運輸一般都是絕密任務,外界是不可能嗅到風聲的,可當時的東北并不太平,國民黨也觊觎這片肥沃的土地,他們安插了很多特務進來,其中就包括在齊鐵工務處工作的林風雲。
林風雲聞訊後把消息告訴了同黨的肖明生,肖明生又把消息告訴了孫藻慶。
孫藻慶本就是土匪出身,由于勢力漸漸壯大,他也就攀上了國民黨的“高枝”,成為了“光複旅”旅長,得知此次要過一批軍火,孫藻慶兩眼放光,趕忙召集起手下一大批匪徒。
經過思索後,孫藻慶決定把埋伏地點設在鳌龍溝。
此處不僅位置偏僻,周圍幾十公裡範圍内連一個村落都沒有,而且四處都有土坑,非常利于隐蔽,絕對是個伏擊的最佳地點。
随後,他們立即出發趕到鳌龍溝,并把此處的鐵軌全部破壞,當列車抵達這裡的時候就無法繼續前進了,到時候土匪一擁而上就能搶奪軍火。
為了能讓手下的土匪重視此次搶奪行動,孫藻慶還大放厥詞:“等成功了,我給你們每個人都發個十塊大洋,去城裡吃喝三天。”
匪徒們聽到後個個都是熱情高漲,紛紛要“效命”于孫藻慶。
那天,彙聚在鳌龍溝一帶的土匪數量達到千人之多。
為了防止有增援力量趕來,孫藻慶還讓人拆掉了從新屯到泰安之間的一段鐵路。
列車在15日下午6時左右駛出,剛剛開了3個多小時,車身突然出現了劇烈的抖動,第一節車廂和第一輛裝甲車一下就滑入了旁邊的雪地裡,緊接着第二輛裝甲車也猛烈搖晃起來,不久便脫鈎了。
就在負責押送的戰士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時,突然道路兩旁響起了槍聲。
此時,在火車上坐鎮指揮的是郭維成,此人日後正是新中國的開國少将。
郭維成早在1932年就加入了中共青年團,他還是複旦大學畢業的知識分子,從1934年參加東北軍後,曾在張學良身邊擔任過機要秘書,而且在西安事變期間他都發揮出了積極作用。
在盧溝橋事變後,他更是為推動東北軍與八路軍的關系做足了努力,後來還上司了東北軍111師的起義。
日寇投降後,組織上考慮到他熟悉東北的環境,便将他任命為齊齊哈爾護路軍司令員兼齊齊哈爾鐵路局局長。
過往的經曆中,郭維成是見過大場面的,可這夥土匪來勢洶洶,且還不在郭将軍的意料之内。
血戰鳌龍溝
就在戰士們還慌作一團時,郭維成馬上就意識到遇到劫匪了。
他馬上下達指令:“不要慌,也不要急着開槍,等我的指令。”
聽到了首長的聲音,戰士們才漸漸穩住心态。
而外面的劫匪在一通掃射後,發現火車車廂内壓根沒有什麼動靜,不少人為了搶劫已經迫不及待了,他們紛紛跑到車廂外敲打,争先恐後要找到進去的方法。
就在此時,郭維成一聲令下,戰士們突然猛烈還擊,第一批靠近車廂的土匪已經全部倒下,那些僥幸逃過一劫的劫匪更是掉頭就跑。
看到這一情況,車廂上的戰士們找準機會跳下車,依托地形開始組織抵抗。
可孫藻慶這夥土匪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他們馬上又組織起來開始進攻,在這一輪進攻中,郭維成身邊的軍團政委張興和幾名戰士中彈。
由于護路軍的戰士們一直在反擊,使得孫藻慶始終沒能得逞,他們隻好退到遠處想辦法。
火車暫時沒辦法開走,援軍也沒辦法迅速抵達,護路軍戰士和軍火的安危也全在郭維成的身上,他馬上把幾位幹部湊在一起商量,并提出:“劫匪敢在這裡設伏破壞鐵路,他們的人數肯定不少,不一會工夫還得來,我們反擊能堅持的時間也不會太長,當務之急是找人出去派兵增援。”
最終,副團長姚民孚和俄語翻譯姜桐帶着60多名戰士執行了突圍任務。
當他們踏上突圍之路時,後面的機關槍同時打響掩護,土匪們窮追不舍,一路追了10裡地。
沒想到戰士們剛走到樹林裡,就有一夥騎着馬的劫匪追了上來,戰士們馬上開火,還是有幾個人中彈犧牲了。
如此關鍵時刻,3連軍事指導員顧天恩竟然叛變了,他眼見已經打不過劫匪了,便用槍從背後擊中了正在指揮作戰的姜桐和姚民孚。
其餘還有一批戰士仍在反抗,終于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找到了駐守在克山古城的人民自衛軍北安騎兵旅。
旅長廖中符聞訊後,立馬組織了300多人的騎兵趕去增援。
傍晚時分,廖中符的人馬抵達,接連突破了土匪的兩道防線,并包抄了附近盤踞在韓家大院的劫匪。
這段時間裡,郭維成一直在組織抵抗,打退了敵人數次進攻,待看到援軍已經抵達後,他也迅速下達了還擊的指令,在内外夾擊之下,這夥劫匪死傷無數,知道這批軍火是劫不到了,趕忙逃竄。
整場戰鬥中,一共有50多個劫匪被當場擊斃,還有100多個劫匪成了俘虜。
由于事發突然再加上有人叛變,36位護路軍戰士犧牲,其中也包括了副團長姚民孚、翻譯姜桐。
雖說戰鬥的最後是以勝利而告終,可郭維成卻是以陷入了深深的遺憾情緒中,因為那些年輕的幹部、戰士永遠留在了那片冰冷的黑土地上,若是提前對匪患有所察覺,可能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此次戰鬥是齊齊哈爾護路軍組建以來經曆的第一場戰鬥,郭維成更是從此事意識到剿匪是個重要的工作,此後他親自部署了多場剿匪戰鬥,槍決、釋放、收編了1800多個土匪。
正是因為這些剿匪行動,也確定了鐵路運輸的安全。
後來,郭維成更是被委以重任,在遼沈戰役打響後,他被任命為東北野戰軍鐵道運輸司令員,在解放戰争期間,東北也是所有根據地中唯一一個具備鐵路運輸能力的地方。
他接到的第一個緊急任務,便是将10萬大軍秘密送往錦州附近,以確定戰役發動的突然性。
從當年9月到12月中旬,郭維成成功避開了國民黨飛機的偵察與轟炸,将10萬大軍送到了西線,圓滿完成了這一艱巨的任務。
而在長春外圍圍城的隊伍也同樣是郭維成運輸的,東野也高度贊揚了他的能力。
可以說,在東北解放事業中,這位将軍都做出了重要貢獻,那些鐵道勞工更是前赴後繼,為了表彰他們的貢獻,毛主席還在西柏坡接見了他們的代表,說道:“向鐵路勞工緻敬。”
參考資料
- 郭維城與東北野戰軍鐵道運輸司令部 郭方成 黨史縱橫
- 廖仲符在依安的戰鬥 齊齊哈爾市依安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