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紅山大地,唱響民族團結進步歡歌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因一座赭紅色山峰而聞名,著名的紅山文化發祥于此。随着“國寶”碧玉龍的發現,赤峰也被稱為“玉龍之鄉”,在這座城市的街道、建築物、公共設施上,随處可見“紅山玉龍”的形象。

赤峰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之地。放眼廣袤的紅山大地,各民族胼手胝足、砥砺共進,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形成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大精神紐帶,在共有家園安居樂業、文明進步,共同唱響民族團結進步歡歌。2024年1月,赤峰市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紅山大地,唱響民族團結進步歡歌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增進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4月26日,赤峰市民族政策宣傳月啟動儀式在喀喇沁旗博物館廣場舉行。今年宣傳月的主題為“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全面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通過“主場活動+專項領域活動”的方式,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新手段延伸宣傳觸角,推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宣傳教育全方位、全覆寫、全員化開展,引導各族幹部群衆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紅山大地,唱響民族團結進步歡歌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各族幹部群衆用書法作品诠釋民族團結。

啟動儀式後,主題文藝表演活動為各族幹部群衆帶來一場藝術盛宴:赤峰市交響樂團演奏了《我的祖國》《中華民族一家親》等樂曲,演員們表演了舞蹈、獨唱、詩朗誦等節目,各族群衆現場表演了書法、剪紙等,用多種方式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

曆史上,赤峰市地域内多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各族人民親如一家的文化根基,不僅繁榮了中華文化,更豐潤了赤峰各族人民的精神血脈。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裡有源。立足增進文化認同,赤峰市通過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育訓練宣講全覆寫專項行動,舉辦主題研讨班,打造主題公園、體驗館等教育實踐基地,線上線下同頻推進“民族團結+”等舉措,實作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鑄牢”宣傳教育全覆寫。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紅山大地,唱響民族團結進步歡歌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2024年赤峰市民族政策宣傳月啟動儀式在喀喇沁旗博物館廣場舉行,學生們表演詩朗誦《石榴花開 赤子同心》。

理論研究同步推進。由24個部門和旗縣區組成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研究中心積極發揮作用,助力《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内蒙古卷》編纂工作有序開展;在中華民族探源、民族交流融合、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等方面不斷加強研究,目前已完成課題研究55項。

在民族工作部門積極推動下,赤峰學院與4個旗縣區簽訂共建合作協定,建立了6個旗縣區級研究基地;組建以赤峰學院為基礎、涵蓋中國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學等多個機構與高校的專家庫;建立市級“鑄牢”講師團,面向黨員幹部、青少年、農牧民、社群居民等重點群體開發4類分衆化精品課程。3年來,赤峰市累計開展“鑄牢”宣講5000餘場(次),覆寫各族幹部群衆達70餘萬人(次)。

建設共有家園

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赤峰市松山區興安街道臨潢家園社群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建立進社群,把社群打造成為各族群衆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積極創造各族群衆安居樂業的良好社群環境。”

臨潢家園社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社群,有居民12622人,其中少數民族占29%。社群有兩個及兩個以上民族組成的家庭1354戶,占31%。該社群以“民族融合之家”為載體,以文化為橋梁,同心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進一步拓寬新時代民族工作新路徑。

社群黨委書記吳曉華說:“我們把辦好各族群衆的事當做我們的工作目标,不斷提升轄區内居民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紅山大地,唱響民族團結進步歡歌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馬鞍山村村民張國利,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到他家的故事。

赤峰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城市基層治理與民族團結工作有機結合,依托街道社群黨群服務中心,統籌街道社群、駐區機關、“兩新”組織等各領域黨組織以及各類治理單元,推行供需清單、雙向互評等機制,助力解決各族群衆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

“我們一家剛來的時候,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國語也不标準,溝通交流很費勁。”維吾爾族漢子喀斯木說,2022年,他們初來乍到這個陌生的城市,一家人“犯了難”。

“他們一家5口人,有3個孩子,小兒子阿布有先天性疾病,确實比較困難。”紅山區南新街街道團結社群黨委書記于麗紅說,社群幹部第一時間上門走訪,了解詳細情況,積極溝通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幫助他們解決了戶籍問題,為阿布辦理了殘疾證。

至此,喀斯木夫婦“心裡的石頭才算落了地”。後來,他們開了一家新疆特色燒烤店,日子越過越好。

擦亮建立品牌

赤峰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打造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群環境,為各族群衆創造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深入實施“三項計劃”,持續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精心打造的“三廊三帶三片區”,拓寬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工作路徑,實作了建立品牌打造工作的全面提檔更新。

“600多次的志願服務,拉近了我們與居民間的距離,大家的心更近、情更親!”在巴林左旗,“紅石榴”志願服務隊和“民族服飾展廳”“紅石榴議事廳”等主題陣地一起,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紅山大地,唱響民族團結進步歡歌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從學生抓起。

20多年來,在國家民委定點幫扶下,巴林右旗“一家親”民族團結進步黨建聯合體,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體化發展探索出可借鑒、可複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赤峰市甯城縣、元寶山區與朝陽市建平縣、通遼市科爾沁區達成民族團結進步聯創共建戰略合作協定,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建立交流……

在敖漢旗木頭營子鄉,“百姓說事兒”平台開通以來,“說出煩心事兒”“道出好典型”“家園共建設”3個闆塊讓村民直豎大拇指。

赤峰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成果,從每個人洋溢着幸福純真的笑臉、從各族群衆安定祥和的生活常态中可見一斑。

走進喀喇沁旗馬鞍山村,醇美的葡萄酒、豐富的水果山貨、特色的農家樂為當地發展帶來活力,群衆的生活蒸蒸日上。習近平總書記到這裡考察調研後,馬鞍山村旅遊輻射半徑不斷增大,鄉村旅遊實作井噴式發展,打牢各族群衆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我至今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到我們家的一幕幕。如今,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希望總書記有機會再來我們村看看。”村民張國利說。

涓涓情意彙江海,融融春雨聚人心。新時代新征程上,赤峰民族團結進步的樂章仍在續寫,繼續講述着從“一群人”到“一家人”幸福相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