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我不認識你們說的欠款人劉某某,我就是法院從業人員,我明确告訴你,你們這樣的催收行為已經涉嫌違法犯罪了。”7月10日,湖南某法院幹警王果(化名)在接到第97個催收電話時,向對方表明了身份。
自今年6月1日以來,王果一直遭催讨電話的騷擾,原因是老家一位他并不認識的老鄉在重慶市分衆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旗下平台“還呗”上的1221元欠款逾期。對方稱王果是欠款人的聯系人。但該欠款人否認他在網貸平台登記了王果的号碼。
王果收到的催收資訊。
王果亮出自己的身份後,對方表示已将情況備注。然而,之後幾天,王果又繼續被催收電話和催收短信騷擾。從6月1日至7月12日,王果一共收到186條催收短信和100個催收電話。截至發稿時,騷擾電話和短信仍未停止。
106短信平台發來的186條資訊部分截圖。
當王果提出抗議,“還呗”從業人員說,“您對騷擾的定義是不是有誤解。”
不認識的老鄉欠了1221元網貸
王果是湖南某基層法院從業人員,今年6月1日上午9點多,他收到一條号碼開頭為106的催收短信,“【分期金融】劉某某,還貸呗欠款網貸由于多次與您協商無果,清收人員将于今日12點拟定債務委托書,授權專員到預留證件地上訪,還款終止拒收請回複R。”
劉某某6月的還款記錄。
王果感到莫名其妙,他說他根本不認識該“劉某某”,他想大約這是對方發錯了,沒有理會。
中午11點多,他又收到該106開頭的号碼發來的資訊,“【分期金融】劉某某,還貸呗欠款溝通後仍拒還,資料已核實完畢,現将出發到平台預留位址,全額收繳并聯合當地村(居)委陪同全款清收,拒收請回複R。”
接着,當日下午3點多,他又收到106開頭但後面不同的号碼的短信,“【普惠金融】劉某某,委派的外勤人員已到達戶籍地調查财産,并提前于附近公示其欠款及個人實名圖,全程攝像,請不要出現逃匿行為。拒收請回複R。”
當日下午4點,該号碼似是發來了最後通牒,“【普惠金融】劉某某,貸款今日18點未處理,我司會通過當地管理人告知您家中人處理全額,全力撥打催收電話核實你的相關情況。拒收請回複R。”
王果沒有“回複R”,他擔心是電信詐騙。此後,開頭106的号碼不斷發來類似騷擾資訊。
發資訊的同時,還有各種虛拟号碼打給王果。6月1日,有兩個顯示為遼甯沈陽的電話打了過來,王果解釋他根本不認識劉某某,但對方沒有放棄,6月2日,一個顯示為福建福州的号碼兩次聯系王果,稱王果被登記為劉某某的緊急聯系人,要求王果通知劉某某還款。
在不堪其擾後,王果想起母親也姓劉,詢問父母是否認識一個叫“劉某某”的人,父母想起老家村裡确實有個人叫“劉某某”。王果被催收電話騷擾的情況随後被轉達給了劉某某。
6月7日後,王果沒有再收到催款資訊。但7月1日開始,新一波的騷擾資訊和電話像炸彈一樣,每天在上班時間轟炸王果的手機。截至7月12日,王果一共收到186條催收短信和100個催收電話。
7月11日,劉某某告訴澎湃新聞,他今年50歲,幾個月前,他因急需資金,在朋友介紹下,由朋友幫忙操作,在“還呗”上借了5000元,兩筆總計需還七八千元,每月分期還款,其中一筆還清,另一筆目前已經還了2869.65元,逾期欠款1221.25元,後面三個月每月還549元可全部還清。
“我是做工程的,上面的老闆沒有給我付錢,我也沒有辦法,現在也在四處弄錢想辦法還掉。”劉某某說,“正常扣利息就扣,我有錢了自然會還,我從沒說不還,也沒打算賴賬。”
劉某某手機上顯示的欠款餘額。
劉某某提供的截圖顯示,這筆欠款逾期超過兩周。
劉某某稱,他與王果為同村人,他認識王果的父親,但王果讀書出去後在縣城工作,又與他不是一輩,可能與他不熟。他手機裡有兩百多個号碼,可能存有王果的,但他絕對沒有将王果的手機号作為緊急聯系人或親人号提供給網貸平台。劉某某稱緊急聯系人填的是自己老婆的号碼,他老婆也總是接到這種催收騷擾資訊和電話。他本人對一些虛拟号碼拒接。
“先生,你對騷擾是不是有什麼誤解啊”
持續的106短信騷擾,讓王果煩躁不已,他拉黑了這些号碼,但還是有新的106号碼發來。
有的資訊涉嫌冒充公檢法,如:“名下還貸呗一案,現受相關機關訓示,因惡意透支貸款已被我司備案,戶籍地司法協助部門已受理此案。”“還貸呗惡意拖欠失聯,司法人員将前往戶籍地走訪,協同村、居委會登門核查驗證核實個人經濟情況及家中條件。”
作為法院從業人員,王果看着這些假借司法手段進行恐吓的資訊,哭笑不得。而各種虛拟手機号的不斷打來,更是嚴重影響了王果的工作。他對其中部分手機通話進行了錄音。
7月10日下午1點、4點及6點多,王果接到了三個不同的手機号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對方自稱是“還呗”的催收從業人員,明明三個電話中的聲音是一樣的,但他每次都稱自己是第一次打電話給王果。當王果多次告知其根本不認識劉某某後,對方表示,可以提供劉某某的号碼,讓王果來聯系劉某某。
7月11日上午,王果又接到自稱“還呗”從業人員的電話,這次王果明确告訴對方,他不認識劉某某,沒有義務為他們去向劉某某讨賬。他本人就是法院從業人員,對方這種向他催讨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犯罪了,希望對方不要再騷擾。對方愣了一下,表示會将王果的情況備注。
王果手機正在被“還呗”平台騷擾。
然而,當日下午,106開頭的催收資訊又像定了時一樣,如約發到了王果的手機上。
當日晚上6點多,王果收到了023開頭的座機打來的電話,電話溝通的内容和此前無異,他聽出來也是同一個人打的。
“我不認識你,也不認識他,你們憑什麼可以持續性騷擾我達一個多月時間?”這次,王果認真地質問對方。
“因為他留的你作為緊急聯系人電話,我們在系統上删不掉的。如果你想不讓我們打電話,你可以打電話要他來删掉。”對方說。
“你們這樣已經騷擾到我了。”王果說。
“先生,您對騷擾的定義是不是有誤解啊。我們隻是讓你給對方打個電話。”對方說。
“我不認識他,我給他打什麼電話?”王果說。之後,023座機繼續打來電話,王果再也沒有接。
澎湃新聞注意到,5月15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釋出《網際網路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下稱《指引》),《指引》明确規定,在催收對象方面,金融機構和第三方催收機構應隻向債務人催收,不應向聯系人催收。
根據《指引》,催收人員可與聯系人聯系隻有三種情形:一、無法聯系到債務人本人,為及時恢複與債務人聯系;二、債務人已死亡、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建立與其可能存在的财産繼承人或利益相關人聯系;三、金融機構與債務人可通過協定約定等方式明确無法聯系到債務人本人的具體場景等。
《指引》還強調,“聯系人明确拒絕催收人員的請求或要求催收人員不得再聯系的,催收人員不應再與其聯系”。
“更重要的是,任何一個你不認識的人,随意把你的手機号登記為網貸聯系人,你就成為催收人員可以肆無忌憚騷擾的聯系人了?”王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