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王偉

10月13日,"2021北京古建築音樂季"在百年古建柱廟拉開帷幕,這也是10月份東城區"中軸線"系列文化活動的精彩展示。在慈珠寺的寺廟裡回蕩着三聲濃重而遙遠的啁啾聲,兩位藝術家常靜和張迪用鋼琴合奏将現場觀衆帶入音樂仙境。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開幕式現場 此圖由主辦方提供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兩位藝術家常靜和張迪一起在鋼琴上演奏

據介紹,2021北京古建築音樂季是我國首次策劃了組織音樂和古建築兩大核心元素相結合的文化體驗活動。為嚴格執行文物保護和安全為首要原則,活動期間所有演出曲目均堅持"無插件"的演出形式,選用鐘鼓樓、永定門、五塔寺、第一農壇、國子督導、古觀景台等8座知名古建築作為演出場地, 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藝術表演、文化沙龍、教育講座、調研等活動,旨在長達五周的時間裡以線上線下融合、傳統時尚的方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用藝術講述中國故事。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顧健音樂季嘉賓合影

"中國傳統建築講的是自然之美,其審美精神與中國幾千年來傳承的文化基礎的價值觀是一緻的。"古建音樂季"項目贊助商姚偉在開幕式上與您分享了此次活動的誕生過程,"中國著名建築師、教育家梁思誠先生曾表示,古建築在視覺方向上是有節奏的,中國古建築本身就是音樂的最佳自然聲場。是以今年我們有幾十場演出都是在文物保護的前提下,不插電的方式進行表演,讓大家能更好地感受到聲音本身的魅力。未來,我們将繼續推出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動,将古樂季作為成熟的文化禮物送給城市和城市的未來。"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姚偉,"古建音樂季"項目創始人

在沙龍開幕的對話環節中,古筝演奏家常靜、"古建音樂季"項目創始人楊曉義、戰馬時代創始人劉偉,圍繞古建築與聲場、建築與音樂美學的對話進行了對比。古筝演奏家常靜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是集團創始人仙女樂團,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獨奏嘉賓。她在演講中說,音樂是一種高于語言的形式,一種感覺。"特别是中國傳統音樂,由于遺留下來的樂譜很少,是以需要表演者通過曆史材料來探索修複。而回到古建築中去感受它的氣息,對于音樂家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曆。劉偉說,這個古老的音樂季是一次大膽的創新,是試圖将中國傳統文化輸出到世界音樂舞台上的嘗試。它背後蘊含着懸挂的産品,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古筝球員總是很安靜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沙龍對話會議

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陸舟教授、餘客座工作室創始人毛大慶、演奏家張迪、"古建音樂季"項目創始人姚偉,就古建築的修繕和使用話題展開了對話。毛大慶說,古建築不應該神秘,而應該通過音樂、體育、文化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邀請更多的人進入古建築,才能延續其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命力。陸舟教授表示,舉辦這個古樂季的初衷,是讓年輕觀衆體會到,文化遺産是整體,也是文化最吸引人的地方。"這也是從古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文化核心的最佳遺産和翻新。你把建築和音樂融為一體,今天的知珠寺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樂器。"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周璐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長笛、長笛、腳八人張長笛

對白結束後,羽毛鍵手姜玉樹和小提琴家楊曉宇帶來了精彩的表演。開幕日的表演位于藏傳佛教格魯普寺(Zhizhu Temple)。2012年,慈竹寺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産保護獎,作為亞太地區古迹保護的典範。2019年10月,被準許為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播放場景,片後的聲音在珠珠寺的光束周圍響起,讓觀衆有無盡的回憶。演出結束後,長靖與仙女樂團攜手吉化寺京音傳承人,釋出了最新合作曲目《王都》,将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小提琴家楊曉宇

2021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古建是最好的自然聲場”

羽毛鍵鋼琴演奏家蔣玉淑

"2021北京古建築音樂季"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電影局、東城市人民政府、東城區文化遺産保護協會、北京古建新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共參加20餘個團體的音樂家和樂團。接下來,大師吳蠻、清心室内樂團、北京當代芭蕾舞團、杭蓋樂隊等,将在國子監理下,首座農寺、五塔寺等諸多古建築群,為首都觀衆帶來一系列以古代文化背景和曆史遺産為主題的藝術演出。讓流暢的音樂與凝固的建築對話,讓古建築被音樂喚醒,也讓音樂表演在古建築中被賦予了新的靈魂。

負責編輯:梁佳

校對: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