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養生
天氣濕熱交蒸,加上貪涼飲冷,空調直吹,不經意間就讓濕氣悄悄地跑到咱們身體裡了。
對抗濕氣、養護脾胃,一般人會想到吃薏米、白扁豆。其實在7、8月份有一個“祛濕米”正在大量上市,遇到别手軟!它就是雞頭米。
雞頭米是啥
很多人不知道雞頭米,但如果我說也可以叫它“芡實”,應該一下子就知道了。
雞頭米其實就是新鮮芡實,是一種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荷塘裡,與蓮藕比鄰,以蘇州葑門南塘産者為佳。其果實碩大,外表毛刺,呈淡黃色,圓球形,尖端突起,剝開之前,狀如雞頭,故而得名“雞頭米”,素有“水中人參”的美譽!還和蓮藕、茭白、荸荠等8種植物并稱為“水八仙”。
不像薏米那樣寒涼,溫潤之中帶着一股子韌勁,适合各個年齡段的人調養身子。
剛剝好的雞頭米,聞起來有股類似嫩菱角的清香,而在口感上又較菱肉更為軟糯可口,清簡至味。
新鮮的雞頭米經過幹燥後,即是入藥的芡實。
功效
芡實補先天又補後天,生吃芡實,補腎效果杠杠的,熟吃呢,養胃又健脾,濕氣嘩嘩排出。
芡實在中醫本草中應用的長達千年,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被列為上品。
三伏将至,高溫與多雨交替,濕氣難免纏身。加上今年雨水多,很多人都脾胃虛弱、手腳冰涼,甚至婦科疾病找上門。吃它剛好。
一方面,為腎髒運輸水濕增加了驅動力;
另一方面,促進脾胃健運,讓水道更為通調,便于排濕。
老人小孩都可以一起吃,還能為體虛之人補養身體,适合家庭日常食補。
說到芡實,不得不提到蘇東坡,他既是宋代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同時又是養生學家,給後世留下了《蘇沈良方》《東坡養生集》等養生書籍。
日服芡實 30 粒
蘇東坡有一個養生習慣,就是每日含服30粒芡實。每當閑暇之時,他就取出足量煮熟的芡實,放入口中緩緩含食,直至滿口唾津,再徐徐咽下。
蘇東坡一生曆盡坎坷,在宋神宗時被貶谪黃州,在宋哲宗時又被貶谪惠州、儋州,不僅物質生活得不到滿足,精神還屢次遭受重創。面對如此境遇,蘇東坡沒有自暴自棄,反而用他自己創造的養生方法,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時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包括詩詞、書法、繪畫等。蘇東坡享年 64 歲,超過了宋代人的平均壽命。
食譜
01
芡實抗老粥
【做法】用芡實 30 克,粳米 50 克,共煮成粥。
【功效】早晚服食可健脾補腎、健體抗衰,使耳聰目明。若再加入茯苓 15 克,可治療老年腎虛、小便清長。
02
芡實蓮子百合羹
【材料】芡實15g,蓮子、百合各30g,冰糖适量、清水500毫升。
【做法】芡實、蓮子、百合用冷水清洗後,浸泡60分鐘。将泡好的食材、冰糖依次放進豆漿機中。加500毫升清水,選擇“米糊”選項即可。豆漿機打好後,将糊狀物盛入碗中,撒上玫瑰花碎或桂花,氣味更加香濃。
【功效】養心安神、益腎固精、脾腎雙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