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題材豐富多彩的今天,宮鬥劇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觀衆喜愛。這種熱潮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年前《甄嬛傳》的播出,它猶如一陣旋風,将宮鬥劇帶到了另一個全新的高度。
觀衆們仿佛置身于帝王宮殿,親身體驗後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随着這股熱潮的發展,衆多的大女主宮鬥劇接連湧現,其中,《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這兩部劇因其熱點而備受關注。
兩部劇集不僅繼承了宮鬥劇的經典元素,更在人物塑造和劇情設計上有了新突破,吸引了無數觀衆的關注視。
在這兩部備受矚目的作品中,以“人淡如菊”形象著稱的兩個角色引發了廣泛的讨論,分别是由秦岚飾演的富察皇後和周迅飾演的如懿。
然而,盡管兩個角色的設定類似,但在觀衆心中卻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這種差異不僅展現在角色的塑造上,更反映在觀衆的長期反響中。
很多人感到好奇的是,秦岚飾演的富察皇後為何成為經典,而周迅飾演的如懿為何在5年後卻遭到了群嘲?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讨。
在宮鬥劇的百花園中,《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是兩朵引人注目的絢麗之花,吸引了諸多觀衆的目光。這兩部劇中,各自有一位以"人淡如菊"著稱的角色,分别由實力派演員秦岚和周迅飾演。
秦岚在《延禧攻略》中飾演的富察皇後,猶如一朵靜靜綻放的白菊,高貴典雅的氣質令人過目不忘。她将富察皇後的端莊得體和高貴優雅演繹得淋漓盡緻,成為了整部劇的"白月光"。
秦岚的眼神中流露出溫柔與堅毅,舉手投足間盡顯皇後的威儀與慈愛,真切诠釋了"人淡如菊"的内涵。
在《如懿傳》中,周迅飾演的如懿被譽為"人淡如菊"的典範。然而,相比周迅的精湛演技,這種美譽似乎有些諷刺意味,因為如懿的行為與人物設定“人淡如菊”似乎并不相符。
她的眼神時而清澈,時而陰郁,讓觀衆難以捉摸她的真實想法。
同樣以"人淡如菊"為角色設定,但兩位實力派演員秦岚和周迅的表演卻收獲了截然不同的觀衆反響。秦岚主演的富察皇後被觀衆譽為經典角色,深受大家喜愛。
然而,周迅飾演的如懿在電視劇播出5年後卻遭到群嘲,一些觀衆甚至批評其為"人格分裂的颠婆"。
這種反差讓人不禁思考:同樣是"人淡如菊",為何會有如此不同的觀衆反應?或許答案就藏在這兩個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行為表現中。
在《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後的形象無疑是全劇的靈魂所在,秦岚将這個角色的演繹發揮得淋漓盡緻,塑造了端莊得體、高貴優雅的皇後形象。
她宛如一股清泉,靜靜流淌在紛繁複雜的後宮之中,展現了真正的"人淡如菊"的風骨。
身為皇後的富察,行事守本分,對皇帝的感情深沉卻不争寵,即使看到其他妃嫔獲得皇帝寵愛,她仍能保持平靜。她的大度與自持,恰如其分地诠釋了"人淡如菊"這句話。
富察皇後的人生并非一帆風順的。她曾因兒子早年夭折而一度萎靡不振,對後宮事務疏于管理。
然而,當她警覺到自己的懈怠可能會耽誤貼身宮女的終身大事時,立即振作起來,重新開始整頓後宮。
這種及時醒悟、勇于承擔責任的做法,恰恰展現了她的高尚品格。
在對待劇中主角魏璎珞的态度上,富察皇後表現出了她的智慧和慈愛。由于魏璎珞性格魯莽、沖動、喜歡闖禍,經常給自己帶來麻煩。
在這樣的情況下,富察皇後沒有對璎珞厭倦,耐心地教導她,不僅教她讀書識字,還傳授她為人處世的道理皇後像個慈祥的長輩那樣,指導璎珞成長,幫助她一步步成為一個成熟穩重的大女主富察皇後更是不求回報地幫魏璎珞收拾殘局,保護她免受傷害,展現出她的偉大和深沉的愛。
富察皇後的形象猶如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後宮衆人的心。她善良、聰慧、堅強、大度地完美诠釋了“人淡如菊”的真正面貌。她不争不搶,卻以德服人;她溫婉可親,卻又不失威儀。
秦岚細膩入微的演技,加上富察皇後的角色魅力,使她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深受觀衆喜愛和銘記在劇中,富察皇後用自己的言行诠釋了什麼是真正的“人淡如菊”,她的形象成為了觀衆心中難以磨滅的美好印記。
《如懿傳》中周迅飾演的如懿與富察皇後廣受好評的形象相比,她的評價存在争議。盡管如懿也被冠以"人淡如菊"的稱呼,但她的行為舉止往往與此稱号不符,這使觀衆産生困惑和失望。
如懿的性格表裡不一。她表面上溫婉可人,懂得體貼他人,記住每個人的喜好和習慣。然而,當他人真正遇到困難時,她卻很少出手相助。
她更像是一個冷漠的旁觀者,隻會輕描淡寫地說一句"自己加油"便甩手不管了這種沖突的性格特征,讓觀衆難以對她産生真摯的好感。
在處理後宮事務時,如懿的行為引發了諸多争議。尤其是她對魏嬿婉的處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她得知魏嬿婉私會皇上時,對其使用了闆著之刑。
闆著之刑,是當時被列為八大酷刑之一的極其殘酷的刑罰如懿這次的舉動,與其說是為了維護後宮秩序,不如更像是出于嫉妒的私人報複畢竟,後宮中的妃子争寵是司空見慣的事,如懿的反應如此激烈,确實讓人難以了解這與她"人淡如菊"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懿似乎并未盡到皇後應有的職責,她對待其他妃嫔并不公正,常因其個人情感而濫用職權。
作為妻子的如懿,也并未做到恪守本分,她與一個侍衛之間的暧昧關系以及她因為這個侍衛與皇帝的頻繁争吵給人以失敗之感。
更令人驚訝的是,如懿多次贈送給這個侍衛鞋子、枕頭等貼身之物,這種在當時禮教環境下被視為不當的行為,無疑讓人對她的行為産生質疑。
如懿劇中最具争議的一幕是她的斷發情節。在曆史上,繼後的斷發行為象征着對封建制度和帝王的反抗,本應充滿反叛意味和力量。
然而,在劇中被演繹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悲劇,如懿仿佛變成了一個為愛生為愛死的戀愛腦角色,與曆史上敢于反抗的繼後形象大相徑庭如果曆史上的繼後看到這樣的演繹,恐怕會感到不滿。
周迅的演技極佳,但角色本身沖突的性格使觀衆感到困惑。如懿時而善良仁慈,時而刻薄無情;時而恪守本分,時而僭越禮教。
這種搖擺不定的性格讓觀衆難以了解和認同她的行為與"人淡如菊"的人設相悖,更像是一個"人格分裂的颠婆"。
這種人物塑造的失誤,使得如懿在劇終播出5年後仍遭到群嘲。觀衆們無法接受一個沖突重重的"人淡如菊"形象,特别是與富察皇後相比,後者更顯得豐滿,更符合觀衆的期待。
這引發我們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人淡如菊"?
富察皇後和如懿,雖然同樣被譽為"人淡如菊",但她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這展現了觀衆對這一形象的不同了解和接納程度。
富察皇後,作為《延禧攻略》中BC觀衆心中的經典角色,以其善良、智慧、堅強和大度,深深地打動了大家,溫暖了整片後宮。秦岚完美地演繹了富察皇後的端莊、得體和高貴,成為了觀衆心中的"白月光"。
她遵守自己的職責,深愛丈夫卻從不争寵;她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妃嫔,甚至在自己卧病在床時,還庇護身懷六甲的俞貴人;
她耐心地培養魏璎珞,教導她為人處世的方法這些行為完美地展現了一個真正的"人淡如菊"應有的品質在多年後的今天,當人們提起《延禧攻略》時,仍然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個端莊優雅、以德服人的富察皇後。
反觀周迅飾演的如懿,盡管其角色由演技精湛的影後傾力打造,然而在播出5年後仍然遭受觀衆的冷嘲熱諷。她的形象呈現出多重沖突和争議,既不符合作為皇後的職責,也無法塑造忠誠妻子的形象。
她表面溫柔如水,實則内心陰暗;一面竭力标榜善良仁慈,另一方面卻殘忍地對魏嬿婉施以酷刑;身為皇後卻與侍衛保持着暧昧關系這些行徑與其"人淡如菊"的人設背道而馳,令觀衆感到困惑與失望。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衆反應,不僅是對兩個角色塑造的成功與失敗的展現,也反映了觀衆對"人淡如菊"這一品格的期待。其中,富察皇後被塑造成了這一形象的典範,而如懿則作為反面教材,被諷刺為"人格分裂的颠婆"。
這種對比鮮明的結果,給我們提供了對"人淡如菊"這一概念的深入思考。
通過對富察皇後和如懿這兩個角色的比較,我們不禁深入思考:真正的"人淡如菊"是什麼?
顯然,“人淡如菊”的品質并非僅靠表面的溫婉可人就能展現。富察皇後以其善良、智慧、堅強和大度赢得了觀衆心,而如懿的沖突行為則引起争議。
這一對比告訴我們,"人淡如菊"應該是發自内心的品質,展現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中它需要真誠、一緻性和高尚的道德标準。
這個問題值得每一個觀衆深思,也為影視創作提供了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