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龍綿延,護佑神州。曆經2000餘年滄桑,長城凝聚起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衆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世界上體量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産。
“萬裡長城第一台”鎮北台 莊晨陽 攝
作為長城資源的富集地之一,榆林市擁有秦長城、隋長城和明長城,這些長城分布于府谷、神木、榆陽、橫山、靖邊、定邊6縣市區,總長1503公裡,占陝西長城資源總量的81%、全國的7%。
遊客“打卡”鎮北台景區 郝彥豐 攝
定邊縣明長城五裡墩(資料圖檔)
文保員測量明長城資料 郝彥豐 攝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加強長城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先後印發了長城保護系列檔案,制定了相關制度規定,并每年召開長城保護專題會議。在機構改革中,市文旅局增設長城保護利用科,組建了榆林市長城保護中心。同時,不斷加大對長城保護的投入,從今年起每年預算2000萬元專項資金,相關縣市區也将配套長城巡查保護經費提高至50萬元。
榆林市長城學會營造長城保護濃厚宣傳氛圍 (資料圖檔)
《榆林長城圖檔展》引人關注 郝彥豐 攝
工作站和文保員是長城保護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存有長城遺址的鄉鎮(街道辦事處、便民服務中心)建立了68個長城保護工作站,負責轄區長城的保護和管理。同時,長城所在地文旅局聘用長城文保員305人,通過提高工資待遇、表彰獎勵、簽訂責任書、加強業務教育訓練等方式落實責任,對長城遺址進行日常巡查。
府谷縣長城保護工作站的隊員們在巡查明長城 郝彥豐 攝
守護巍巍長城,需要多方合力。來自社會上的公益團隊、志願者等成為保護長城的有益補充。府谷縣退役軍人劉東厚至今已堅持19年,帶領志願者奔波在明長城巡查保護第一線。高秋燕創辦的榆林長城保護志願者協會,從成立之初的4人現已發展至128人。與此同時,來自北京、上海、湖北、四川等地的志願者紛至沓來,參與榆林長城保護行動。
不斷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是榆林長城保護工作的又一大亮點。編創音樂劇《餘子俊》,并舉行多場惠民演出;拍攝50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榆林長城紀事》,講述榆林長城故事;印制長城保護宣傳挂曆,向長城沿線各縣市區群衆發放;開展長城保護宣傳“六進”活動,先後走進市政府機關、社群、長城沿線鄉鎮等;舉辦中國(陝西)長城論壇,組織評選表彰全市“十大最美長城文保員”;線上上線下舉行“黨的故事我來講——紅色少年喜迎二十大暨長城保護小小志願者”系列活動……全市持續營造出濃厚的長城保護宣傳氛圍,喚起更多的人成為義務弘揚長城精神、傳播長城文化的踐行者。
長城保護宣傳進校園 (資料圖檔)
國小生長城主題實踐活動(資料圖檔)
鎮北台長城博物館館藏文物 郝彥豐 攝
塊塊磚石,刻下行行史詩;座座雄關,勾連悠悠歲月。長城凝結着華夏兒女的智慧和汗水,永遠能夠喚起彼此心靈深處的共鳴。下一步,榆林将進一步加強全市長城保護工作,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财富世世代代傳下去,不斷推動長城曆史文化遺産綻放新的時代光彩,為長城保護貢獻榆林力量。
作者:郝彥豐 本報記者 曹義
來源:榆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