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民黨十八軍軍長:他是八任軍長唯一起義的,弟弟是紅岩作者

國民黨十八軍軍長:他是八任軍長唯一起義的,弟弟是紅岩作者。軍閥混戰時期,國民革命軍在陳誠上司下奮勇作戰,最終挫敗了北洋政府殘餘勢力,統一了中國。其中,陳誠手下的十八軍扮演了關鍵角色。然而,在内部,十八軍也存在着權力鬥争和派系之争。八任軍長中,有一人獨樹一幟,他不但起家武勇,而且最終在重大曆史關頭挺身而出,投靠了人民解放軍。羅廣文出身寒微,是四川忠縣人。他在1920年代就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經過多年鍛煉,獲得了陳誠的賞識。1932年,他調任十四師四十旅參謀主任,從此就長期在"土木系"十四師系統任職。由于他學過炮兵專業,在東征時就以指揮炮兵作戰而出名。

國民黨十八軍軍長:他是八任軍長唯一起義的,弟弟是紅岩作者

到了1938年,羅廣文被陳誠破格提拔為十八師師長。他一到任就雷霆手段整頓紀律,親手槍決了一些酗酒賭博的軍官和暴行的士兵。不過幾個月,十八師就煥然一新。陳誠對此贊賞有加。

1944年,在鄂西會戰中,羅廣文指揮十八師與日軍激戰。戰後,他跻身陳誠麾下的重要将領,很快就接替方天出任十八軍軍長。上任後,他對十八軍進行了大換血,調整了包括蔣經國在内的多名師長。

國民黨十八軍軍長:他是八任軍長唯一起義的,弟弟是紅岩作者

一些軍閥将領腐朽堕落,但羅廣文則貫徹鐵軍紀律,赢得部隊擁戴。他的胞弟羅廣斌後來成為著名作家,所寫的長篇小說《紅岩》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看來,羅家兩兄弟都懷有一顆進步之心。

進入1948年,淮海戰役爆發,國民黨遭受重創。羅廣文震驚不已,質疑蔣介石獨裁統治。在黨内外有識之士的勸說下,他開始有了"起義"的想法。最終在1949年底,他攜部隊2.2萬人響應人民解放軍号召,舉起了反抗殘暴政權的旗幟。

國民黨十八軍軍長:他是八任軍長唯一起義的,弟弟是紅岩作者

早在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内部就存在着嚴重的派系鬥争。陳誠麾下的"土木系"與蔣介石肅親王系統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對立。盡管雙方在戰時都效命于蔣介石的最高統帥,但在軍閥割據、地方保All的局面下,各自都在積聚力量、擴大實力。

戰後國共内戰再起,雙方徹底對立。在蔣介石的極權專制下,"土木系"地位日漸沒落。在這種背景下,羅廣文作為"土木系"中堅力量的代表人物,他的起義可謂成了一把壓在蔣介石身上的"燃眉之火"。

國民黨十八軍軍長:他是八任軍長唯一起義的,弟弟是紅岩作者

羅廣文的起義,标志着"土木系"向蔣介石的徹底背叛。此前,這個集團中的諸多将領如黃維、胡琏等,在淮海戰役中或被俘或逃亡。羅廣文則是"土木系"中少數能帶兵的将領之一。他的起義無疑是對國民黨這座搖搖欲墜的大廈的最後一擊。

更有意義的是,羅廣文攜部隊投靠了共産黨人民解放軍。這不啻于為國共内戰的結局一個生動的注腳。一支曾經"打着入闱"名号,為國民黨代血戰力的部隊,現在卻高高舉起了人民解放軍的紅旗。這是當年受"土木系"熏陶成長起來的進步軍人們的自覺選擇。

國民黨十八軍軍長:他是八任軍長唯一起義的,弟弟是紅岩作者

羅廣文起義後,受到了解放軍的熱情接納,并被安排在編制之内。盡管他身為"土木系"出身,但從此已然成為一員"新之秀"。他後來還在軍中擔任要職,為人民政權作出了貢獻。可以說,這位資深将領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頭條首發大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