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3日,農曆七夕節,北京北海公園裡,聚集着當世的文壇巨匠與名流顯胄。
在衆人的見證下,徐志摩和陸小曼于此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典禮。
一位是風度翩翩的詩人才子,一位是才貌雙全的絕代佳人,兩人的結合當即轟動北京城,成為街談巷議的焦點話題。
婚後不久,夫妻雙雙回到浙江海甯。在此,徐父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一棟别墅。
然而,當初戀愛時的風花雪月與海誓山盟,終究敵不過婚後的柴米油鹽。
回到海甯不到一個月,新兒媳陸小曼就遭到公公婆婆的嫌棄。
據現存資料所載:陸小曼來徐家時,要求必須坐紅色的轎子才能出行;在家吃不完飯的統統倒給徐志摩,上樓也必須丈夫抱上去。
是以,徐父徐母一怒之下離開海甯,來到前兒媳張幼儀處大倒苦水,控訴陸小曼的種種“罪行”,甚至斷絕了對兒子的經濟支援。
家庭關系的破裂,最後的結局必将是分離。
失去經濟來源的夫妻二人隻得灰溜溜離開海甯,來到了上海。可過慣養尊處優生活的二人哪裡受得了旅館的蝸居生活。
在徐志摩當上教授後,立馬租了一棟豪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租金每月100大洋。
按照當時的物價,一塊大洋能購買44斤大米,而他一個月的工資是300塊大洋。
如果是普通夫妻,哪怕過得再優渥一些,剩下的錢也完全夠了。
但這僅限于尋常女子,而徐志摩的妻子可是陸小曼。
為供養妻子,徐志摩不得不再去做其他工作,除在幾家學校同時授課,還任雜志主編寫稿、做房屋租賃以及和朋友合夥開公司。
由于一切業務往來要去北京,而陸小曼又拒絕和自己一起搬到那裡,是以徐志摩不得已隻能乘飛機兩地奔波。
即使自己一省再省,每月的薪酬達到500塊大洋(折合成人民币不少于10萬元),可仍是滿足不了妻子奢侈無度的生活。
他曾忍不住對陸小曼說:“生活費用上,還請你節約着用。”
誰料,陸小曼聽罷當即大怒,甚至指着徐志摩的鼻子破口大罵:
“你養不起,還敢娶我!”
後來,徐志摩在乘往北京的飛機上,不幸墜機身亡。據說,在他去世的前一晚,兩人還因錢的事情大吵一架。
那麼,陸小曼在婚後究竟因何會花費如此之巨的費用。徐志摩去世後,她又是依靠什麼來維持之前奢靡的生活呢?
出身名家,嫁入豪門
傳統中國有句俗話,“窮養兒子富養女”,陸小曼的父母就是這麼做的。
既然是富養,那麼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上,都必然是最好的。
陸小曼出身官宦世家,江南書香門第,父親曾為晚清舉人,後來在國民政府财政部身居要職,母親當年更是名門才女,大家閨秀。
這樣優渥的家庭條件給了陸小曼從小錦衣玉食的生活,也接受着最好的教育。
9歲跟父親來京,學習法語、英語等外文課程,待到18歲時便已經蜚聲北平城。
從此,成長在上流社會的陸小曼對豪華奢侈習以為常,養成的生活習慣也難以改變。
在那個包辦婚姻的年代,16歲的陸小曼在家人的授意下,許配給時任外交部武官的王赓,三年後完婚。
當年,他們的婚禮萬衆矚目,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嫁給了年輕有為的少年将軍。
王赓對妻子非常寵愛,陸小曼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由于王赓是将軍,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優厚的家庭條件,婚後兩人依舊住洋房,過着奢侈生活。
然而當婚姻生活正常運轉時,陸小曼開始發覺它的痛苦。
因工作調動,陸小曼跟随王赓來到哈爾濱,從此過着沒有親友之情且極其冷淡的生活。
她曾在日記中寫道,自己不喜歡榮華富貴,隻是希望有一個稱心如意的伴侶,去過風花雪月的生活。
可王赓是個不解風情、不懂浪漫之人,她便吵着要着回北京,去填補自己的精神空缺。
放心不下妻子的王赓,就拜托自己在京的好友徐志摩幫忙照看陸小曼。
他萬萬想不到的時,正是此舉竟無意間葬送了自己的婚姻。
才情俱佳的兩人見面後一見傾心,相處融洽,徐志摩與陸小曼有共同的志趣和文學藝術的見解。
與此同時,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無望,轉眼遇到陸小曼這樣的佳人,兩人耳鬓厮磨,也就逐漸墜入愛河。
可于倫理而言,這是不合适的。猶如郁達夫描寫徐志摩跟陸小曼戀愛時:
“忠厚柔豔如小曼,熱情誠摯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發放火花,燒成一片,哪裡顧得到綱常禮教,哪裡顧得到宗法家風?”
時間一長,兩人逐漸發覺開始離不開對方,陸小曼最終決定:離婚。
身在哈爾濱的王赓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遭到妻子和好友的雙雙背叛。
但自己内心仍深愛着着陸小曼,不得已隻得同意,再後來王赓終身是以終身未娶。
由奢入儉難 痛失徐志摩
1926年農曆七夕節,徐志摩、陸小曼終于在北海公園完婚,主婚人還是他們的老師梁啟超。
然而,婚姻和戀愛終究不是同一種體驗,正是因為從小家庭的習慣養成和第一段婚姻的适應性。
在與徐志摩來到上海後,陸小曼依舊延續之前的習慣,家裡傭人、保姆、司機數不勝數,出入高端場所,無節制地消費奢侈品,這在她眼裡更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為了供養自己的妻子,徐志摩不得不同時打好幾份工,課餘時間寫文章掙稿費,賣父親給的古董、字畫,甚至做起中介賺取傭金。
哪怕已經俯首甘為孺子牛,但依舊捉襟見肘,難以滿足妻子的開銷需求。
無奈之下,他曾向陸小曼提出,花錢節制一點。但抛棄金錢選擇愛情的陸小曼聽罷當即大怒道:
“養不起,幹嗎破壞我的婚姻,為何還要娶我!”
徐志摩作為大學老師,社會地位與薪資水準在當時的社會已經處于高水準位置。
相關資料記載,當時一名北大教授月收入300大洋,能養起一家數口生活,并雇有傭人、司機等。
出身名門的兩人在生活過得如此拮據的情況下,江南的陸家為何沒有對陸小曼進行資助呢?
原來,陸家因為女兒出軌的原因對陸小曼很失望,認為她違背倫理道德,行為不檢,為此斷了她的一切經濟扶持。
而徐家是當時的海甯首富,可不滿意陸小曼這樣的新派女子,認為她不是徐志摩良配。
在徐父徐母眼中,隻有張幼儀才配得上做自家的兒媳婦。
失去長輩扶持,薪資又難以為繼,徐志摩的生活過得越來越拮據,婚後陸小曼執意留在上海,而徐志摩在北平教書。
是以徐志摩南北往返已是常事,飛機已是坐不起,甚至有時連火車票錢都不夠,不得已還得常向朋友們借錢。
當時徐志摩借住在胡适家,一個月500塊大洋,隻留30塊,其餘全給陸小曼。
難以支撐的巨大消費黑洞讓徐志摩痛苦不堪,起初還溫聲細語地勸陸小曼節制一點,但并沒有任何效果。
而且陸小曼在按摩師翁瑞午的影響下,開始吸食鴉片,花銷之大早已超出了想象,兩人開始陷入無盡的争吵。
在一次争吵後,徐志摩坐上前往北平的飛機,不幸遇難。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經濟上的原因,徐志摩才會去坐這躺免費航班,卻是以丢掉性命。
徐志摩死後,沉痛讓她從此消沉下去。
而失去家庭依靠的陸小曼又是怎麼繼續生活下去的呢?
自甘堕落 艱難繼日
原來自從徐志摩死後,翁瑞午一直以照顧陸小曼的名義留在她身邊。
此人是一個多才多藝且風雅之人,且興趣愛好與陸小曼極為相像,善書法,喜演戲,會推拿,兩人非常投緣。
徐志摩去世七年間,時常出入幫助陸小曼按摩的翁瑞午跟陸小曼難免有肢體接觸,推拿時産生了别樣的情愫。
翁瑞午借着按摩的名義,一來二去,竟堂而皇之與陸小曼同居起來。
但兩人無法登記結婚,因為翁瑞午是個有婦之夫,醜聞一度傳遍文壇。
有好友勸說陸小曼嫁給翁瑞午,卻遭到陸小曼的直接拒絕,她隻承認徐志摩為她最後一任丈夫。對于這件事,陸小曼的态度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我與他(翁瑞午)隻有感情,沒有親情。”俨然不在乎自己的情婦身份。
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與翁瑞午整天厮混在一起,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她無法供養自己的巨大開銷。
翁瑞午就拿自己的工資甚至變賣家産來養陸小曼。端茶遞水,非常細心的照顧着病榻上煙瘾成性的陸小曼。
但翁瑞午也是一個體弱多病之人,他又怎能比陸小曼好到哪裡去?同時翁瑞午也沒有抛棄妻子,是以兩人過的更是捉襟見肘。
但過慣了奢侈生活的陸小曼,又怎能适應這種生活。
當時的艱難程度連徐志摩的好友胡适都看不下去,提出若是陸小曼離開翁瑞午,自己願意承擔她的一切花銷,但被陸小曼婉拒了。
她深知自己已不願成為别人的累贅,委身翁瑞午做情婦已經長達33年。
翁瑞午去世後,她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已經沒人可以依附了,陸小曼不得不重拾畫筆,以賣畫為生。
親朋好友們也對她伸出援手,積極給她介紹工作,幫她重樹信心,獨立起來。
她雖戒掉毒品,但生活依舊艱難,甚至連去世的時候,朋友翻遍家中一件新衣都沒有。
還是翁瑞午的舊友送來一件新衣才得以勉強入殓。
回首一生 聲名狼藉
回看陸小曼的一生,這種結局是必然。
在與王庚的婚姻存續期,身為将軍太太的她,依舊過着與自己以往上流生活習慣一樣的生活,也有一個對自己愛護有加的伴侶。
但她不滿于僅有的溫存,渴望風花雪月的愛情。
既然舍棄了奢侈的生活,遇到能給予她無盡熱戀的徐志摩,但貪心的她又不滿足了。
她在不斷選擇中既要還要,徐志摩的離世是天災,但她大機率命運也會是這個走向。
陸小曼一生經曆了多段感情,按理說,在不斷選擇的過程中,應該是越來越好的,但為何她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歸因于有錢的時候,想要風花雪月的愛情;有了愛情,物質卻得不到滿足,最終自甘堕落,乃至吸食鴉片消弭精神。
夫妻離世給她巨大打擊,但又無法支撐自己,隻能委身當情婦,最終草草離開人間。
出身名門的她最終當了遭人唾棄的情婦,名聲掃地。失去将軍太太的頭銜,失去自己的夫妻,也沒有自己的孩子。
陸小曼一生經曆了太多的人和事,但從一片光明中來,到一片黑暗中消失,無人問津。
-END-
【文|大地】
【編輯|長庚】
#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