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密集披露了多份理财業務罰單,被罰機構涉及建信理财、中銀理财、信銀理财、招銀理财、平安理财、招商銀行。上述罰單落款日期均為6月下旬,其中,5家理财子合計被罰2900萬元。
據第一财經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5月理财子首收罰單,至今監管部門已對理财子開出十餘份罰單。相比之下,此次罰單更加聚焦于理财業務的信披違規,以及底層資産的穿透識别。
5家理财子再收2900萬元罰單
具體來看,中銀理财因未能有效穿透識别底層資産、非标底層資産到期日晚于封閉式理财産品到期日被罰款250萬元;信銀理财因資訊披露不規範、理财業務投後管理勤勉盡職義務履行不到位、單隻公募理财産品持有單隻債券超過淨資産10%、未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理财産品投資的金融資産,合計被罰款750萬元。
同時,建信理财、招銀理财、平安理财均存在未能有效穿透識别底層資産、資訊披露不規範問題,其中平安理财還存在非标底層資産到期日晚于封閉式理财産品到期日的情況,三者罰款金額分别為400萬元、850萬元、650萬元。
此外,招商銀行也因理财業務未能有效穿透識别底層資産、資訊披露不規範被罰款350萬元。
理财持倉資産超過規定比例,不是第一次出現。6月中旬,渝農商理财就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重慶監管局開出一份110萬元的罰單,案由是全部公募理财産品持有單隻證券市值超過該證券市值的30%,以及理财産品宣傳推介材料審查不到位。
普益标準報告指出,此次罰款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銀行理财業務在合規性上的不足,尤其是資訊披露和底層資産識别方面的問題。“推測原因,(被罰)可能是由于監管要求提高,以及對投資者保護的增強。”報告進一步指出,銀行理财業務的透明度是維護市場信心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關鍵。
普益标準認為,鑒于監管趨嚴的态勢,預計後續銀行和理财子公司将進一步強化内部風控和合規管理,提高理财産品的資訊透明度,確定底層資産的有效穿透識别。此外,金融機構需要加強員工教育訓練,確定了解和執行新的監管要求,以避免類似違規行為再次發生,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更安全、更透明的投資環境。
回顧來看,截至去年10月,監管部門已對光大理财、中銀理财、農銀理财、建信理财、杭銀理财、中郵理财、工銀理财合計開出2765萬元罰單,當時理财子罰單紀錄為工銀理财的710萬元。(詳見報道《工銀理财、中郵理财合計領超千萬元罰單,嚴監管趨常态化》)
到了去年11月,興銀理财因為理财産品之間進行利益輸送、短期定開産品投資資産違規使用攤餘成本計量、資管産品購買理财産品後導緻多層嵌套等8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1240萬元,再次創下理财子罰單紀錄。
理财嚴監管持續
事實上,今年6月以來,包括理财在内的資管産品嚴監管趨勢持續顯現。其中在6月中旬,有消息稱,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針對部分信托、理财公司、保險資管下發了産品信披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确了資管産品的資訊披露規定,涉及一般信披規定、産品募集期信披要求、産品存續期信披要求等,同時重申了禁止性行為。
對此,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内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确于6月中旬收到了金融監管總局下發的《資産管理産品資訊披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相關檔案。多位業内人士分析,疊加監管對理财與信托合作亂象進行整治、中小銀行存量理财業務壓降等,理财業務在落實資管新規要求方面的漏洞将逐漸被堵上。
也是在6月,第一财經從業内了解到,華東某地金融監管局向轄内信托公司釋出《關于進一步加強信托公司與理财公司合作業務合規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指出,信托公司與理财公司合作存在四方面問題:一是配合理财公司違規使用平滑機制調節産品收益;二是配合理财公司在不同理财産品間交易風險資産;三是為現金管理類理财違規投資低評級債券及違規嵌套投資存款提供通道;四是配合理财産品不當使用估值方法。
《通知》要求,轄内信托機構于6月底前完成自查并報送自查報告,同時要求各機構認真制定整改計劃,嚴禁新增上述違規業務模式,存量問題應通過要求相關理财産品贖回、抛售相關底層資産、協商修改合作協定或信托合同等方式盡快完成整改。
據記者了解,上述要求并不局限于個别省份,有華南地區理财子内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在6月收到了合作信托機構關于配合排查及整改的通知。
有理财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上述監管指導的一大背景在于,2022年債市大幅調整引發贖回潮後,行業增加了減少産品淨值波動的探索,這一方面與投資者對淨值波動的容忍度偏低有關,另一方面,不少代銷管道迫于銷售和贖回、投訴等壓力提出相關要求。
據記者了解,上述“探索”包括監管指出的較為集中的四方面問題,比如多隻理财産品通過申購同一信托計劃“以豐補歉”平滑收益,對信托收益實作“精準把控”;部分理财子借助信托通道,突破現金管理類理财産品隻能投資于貨币市場工具的限制;有些理财産品則過度使用混合估值法。
但上述操作存在多方面風險,包括理财産品淨值不能充分反映底層資産的風險收益波動、違反資管新規關于淨值化管理有關要求、涉嫌不公平對待投資者等。不少行業人士指出,随着理财市場規模持續擴容,整治相關亂象的迫切性也有所提升,嚴監管趨勢還将持續。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