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長期的革命鬥争中,我軍湧現出了一批擁有卓越軍事才能和政工才能的将軍。于是在1955年軍隊改革實行軍銜制後,先後參與授銜的開國将帥超過了一千多人。而在開國将帥中陳姓的将帥共有62位,而陳姓也是唯一從元帥到少将均存在授銜将領的姓氏。是以在當時和後世常常有人用姓氏和數字組合為代表來歌頌他們的豐功偉績。今天小編帶着大家盤點一下,開“三陳”、“四陳”、“八陳”分别是哪些開國将帥,他們有什麼樣子的曆史貢獻?在55年又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二野赫赫有名的“三陳”
在群星璀璨的開國将軍中,提起“軍中三陳”,絕大數人都知道這是二野赫赫有名的大将陳赓、上将陳錫聯和上将陳再道。在這三人當中陳赓算是名滿天下的一位人物,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但是在1961年因為心髒病逝世。陳錫聯在後期發展最好,屬于70年代重要的軍隊上司級人物。陳再道革命曆程最為艱辛,但是革命信念堅定且任勞任怨,為國家的百萬裁軍做出了重大貢獻。下面小編來盤點一下他們革命經曆及主要貢獻。
陳赓出生于湖南湘鄉,其祖父為湘軍将領,是早期的黨員之一。他曾就讀黃埔軍校,參與過平定商團叛亂和讨伐陳炯明的東征,在當時被譽為黃埔三傑之一。随後參與了我黨的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争等重要革命曆程,展現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革命信念。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在解放戰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現。聞夏戰役中,陳赓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成功殲滅了國民黨軍6000餘人,極大鼓舞了解放戰争初期軍隊的士氣。淮海戰役中,陳赓成功擊敗了國民黨王牌軍隊黃維兵團,對整個戰役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兩廣戰役中,他不顧林彪謹小慎微的作戰方式,堅持自己追擊作戰計劃,最終将這股國民黨殘餘部隊與白崇禧部隊會師之前消滅于廣東境内。據統計陳赓兵團在轉戰兩廣、進軍雲南等戰役中,累計殲敵衆多,顯示出強大的作戰效能和戰略執行力。
陳錫聯出生于湖北紅安,是紅四方面軍走出來的有名将領之一。他曾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曆次反“圍剿”,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作戰。但他的成名之戰是率部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并炸毀日軍戰機24架。在解放豫北的戰役中,陳錫聯率部全殲了國民黨第二快速縱隊,開創了我軍以劣勢裝備全殲一個裝備精良的機械化師的範例。另外在淮海戰役中,他指揮部隊攻占戰略要地宿縣,對孤立黃維兵團并最終全殲該部起到了關鍵作用。陳錫聯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勇敢善戰的精神曾被譽為“打仗數第一”。在建國之後,他擔任過炮兵司令員,并曾擔任過中央軍委常委,一度主持過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陳再道生于湖北麻城,曾參加秋收起義和黃麻起義,1928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紅軍時期,他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曆次反“圍剿”鬥争和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裡長征。在抗日戰争期間,陳再道僅帶6個連的兵力,在土匪、惡霸、劣紳、僞軍、日軍橫行,環境十分惡劣冀南地區,成功開辟了新的抗日根據。随後在百團大戰中,他率領10個團對平漢路開展破襲戰,殲敵2000多人。在解放戰争期間,陳再道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一系列關鍵戰役,取得了一系列以弱勝強、以劣勝優的輝煌戰績。尤其是在魯西南戰役中,他率部激戰12個晝夜并最終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66師還擊落兩架敵機。毛主席多次表揚他“是一員戰将”、“打仗很勇敢”、“真不簡單”。在百萬大裁軍中,身為鐵道司令的陳再道含淚頒布了裁軍轉業的指令,而他也以身作則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
開國上将中的能人“四陳”
相對“三陳”而言,“四陳”的名氣就要稍稍遜色一些,開國上将“四陳”都是專業的軍事将領,他們是陳再道、陳錫聯、陳士榘、陳伯鈞,接下來詳細說說陳士榘、陳伯鈞的革命貢獻。
陳毅和陳士榘
陳士榘出生于湖北省荊門市,他跟随毛主席在秋收起義後上了井岡山,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成員。他在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鬥争中表現出色,尤其是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他指揮的溫坊戰鬥以少勝多,殲滅敵軍四千多人。抗日戰争期間,他參與了開辟晉西抗日根據地,并在廣陽戰鬥中巧妙設伏,殲滅日軍1000餘人,首次抓獲日軍戰俘。解放戰争期間,他協助陳毅、粟裕在孟良崮戰役中一舉殲滅國民黨王牌軍整編第74師。随後他又率部挺進中原、參與了豫東戰役以及淮海戰役等戰略決戰,為全國解放立下了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後,陳士榘負責上司了國防工程和飛彈、原子彈試驗基地的建設工作,確定了“兩彈一星”等重大國防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以被稱之為“工兵王”。
陳伯鈞是唯一一個有紅一、二、四三方面軍經曆的開國上将,也被毛主席稱為紅軍“幹才”。他出生于四川省達縣,早年參與了進步學生運動随後加入中國共産黨。秋收起義之後他跟随毛主席一起上了井岡山,曆經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役。在長征期間,陳伯鈞率部執行斷後任務,多次阻擊數倍于己的追敵。尤其是在湘江戰役中,他親率部隊在國民黨軍夾擊中激戰一天一夜,很好掩護了主力部隊過江,也是以赢得“鐵屁股”的美譽。抗日戰争時期,毛主席充分發揮他的專長,将他調任抗大工作,為我黨我軍培養了大量的抗日軍政幹部。解放戰争中,他曾任四野第12兵團副司令員并率部參加衡寶、廣西等戰役。在建國之後,繼續從事新中國的軍事教育事業,為軍隊現代化建設付出了大量心血。
開國将帥中出名的“八陳”
“八陳”實際是指的在開國将帥中,陳姓的元帥1人、大将1人、上将6人。他們分别是元帥陳毅、大将陳赓、上将陳再道、上将陳錫聯、上将陳伯鈞、上将陳士榘、上将陳奇涵、上将陳明仁。接下來要說的陳毅、陳奇涵、陳明仁都極具個性化色彩。
陳毅在赴法國勤工儉學期間,結識了周恩來、蔡和森、李富春等,開始從事革命活動。他在早期革命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是他協助朱德通過“贛南三整”儲存了革命火種,并共同發動湘南暴動,最終将部隊帶上了井岡山,壯大了革命力量。紅軍時期,他又留守南方開展了艱苦的遊擊鬥争,随後又他又擔任新四軍軍長,上司了江南地區的抗日遊擊戰争。解放戰争期間,陳毅和粟裕搭配,帶領麾下的三野在華東戰場上屢建奇功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建國後,他擔任過上海市首任市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等職務,在國内和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陳奇涵于1897年出生在江西興國壩南區竹壩村。早年曾就讀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在江西軍隊服役,他跟随孫中山先生參與了反對北洋軍閥和鎮壓商團叛亂的戰役。在黃埔軍校深造期間,他并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随後他參與上司贛南起義和興國暴動,建立了贛南蘇區,是以他是一位資曆很老的開國上将。在抗日戰争期間,他擔任過抗日軍政大學分校校長,非常重視對特種兵、參謀人員和俄文人才的培養。解放戰争時期,陳奇涵參與指揮古北口保衛戰、東北1947年冬季攻勢、1948年攻占吉林、圍困長春和遼沈戰役等,為全國解放做出了很大貢獻。建國後,他曾投身軍隊法制建設,出任過軍事審判庭庭長、軍事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等職,為中國軍法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曆史性貢獻。
陳明仁是“八陳”中最為特殊的一位,因為他是一名國民黨軍隊中的起義将領。他在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一直在國民黨軍隊中服役長達24年。雖然是國民黨将領,但是他在抗日戰争期間的軍事才能尤為突出。尤其是在中國遠征軍對日作戰中,他率部渡過怒江,參與了滇西對日軍的反攻作戰并且攻克了日軍的堅固防線,是以還受到英美盟軍的高度評價。1949年8月4日,陳明仁在長沙率領部隊起義,脫離國民黨政權,正式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而他的起義對長沙的和平解放起到了關鍵作用。随後他又和四野名将李天佑一同率部進入廣西剿匪,并成功完成了任務。
結語
上述八位陳姓開國将帥在中國的革命曆程上做出了很多努力和付出,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當代人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那麼問題來了,除了小編盤點的,“三陳”、“四陳”、“八陳”之外,開國将帥中的中将、少将序列還有哪些戰功赫赫和聲名遠揚的陳姓将軍呢?歡迎大家在留言評論啊,文章非喜勿噴!!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