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名醫别錄》列為上品,謂其“主安五髒,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闡明了琥珀安神、活血、通淋3個方面的功用。陳藏器《本草拾遺》又謂其:“止血生肌,合金瘡”。《日華子本草》又增加“療蠱毒,壯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結癥”等功用。劉元素又言其:“清肺,利小腸”。這些,都進一步充實了琥珀的功用。曆代醫家對琥珀有大量的應用,治療多種疾病,并創立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劑。
中醫
中藥琥珀為古松科松屬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經年久轉化而成。主産于廣西、雲南、遼甯、河南。随時可采,從地下或煤層中挖出後,除去砂石,泥土等雜質。本品氣微,味淡。以色紅、明亮、塊整齊、質松脆、易碎者為佳。用時搗碎,研成細粉用。
本品性味甘,平。歸心、肝、膀胱經。具有鎮驚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的功效。
注意:陰虛内熱及無瘀滞者忌用。
琥珀首載于《名醫别錄》,此後曆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唐代以前曾稱“虎魄”,蓋“虎死則精魄入地化為石,此物狀似之,故謂之虎魄”。《漢書》稱“虎珀”,《後漢書》稱“琥魄”,《隋書》稱“獸魄”。梁代以後的本草以“琥珀”為正名。琥珀其色紅“如血色”,故又稱“血珀”、“紅琥珀”。其色烏黑有光澤,當即“黑琥珀”,多為煤層所出,故又稱“煤珀”。
對于琥珀的形成,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明确指出琥珀乃“松脂淪入地,千年所化”,糾正了當時流傳的一些錯誤的說法。韓保升《蜀本草》更進一步指出“楓脂入地千年變為琥珀,不獨自松脂變也”。
《雷公炮炙論》又将琥珀分成7個品種,雲:“凡用,紅松脂、石珀、水珀、花珀、物象珀、瑿珀、琥珀”。
《本草備要》
琥珀。通,行水,散瘀,安神。
甘平。以脂入土而成實,故能通塞以甯心。安魂魄,療癫邪(從鎮墜藥,則安心神)。
色赤入手少陰、足厥陰(心、肝)血分,故能消瘀血,破症瘕,生肌肉,合金瘡(從辛溫藥、則破血生肌)。其味甘淡上行,能使肺氣下降而通膀胱(經曰∶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凡滲藥皆上行而後下降),故能治五淋,利小便,燥脾土(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然石藥終燥,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僅緻燥急之苦),又能明目磨翳。
松脂入土,年日久結成,或雲楓脂結成。以摩熱拾芥者真(市人多煮雞子及青魚枕僞之。摩呵亦能拾芥,宜辨)。用柏子仁末,入瓦鍋同煮半日,搗末用。
現代藥理
中藥琥珀主要含樹脂、揮發油。另含琥珀氧松香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銀松酸、琥珀脂醇、琥珀松香醇及琥珀酸等。
琥珀酸具有中樞抑制作用,有抗驚厥、抗休克作用。
時間: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