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些人是釣金龜婿,有些人是釣屎殼郎

關注公衆号,人間羅盤,方能閱讀正文《觀人術,如何看一個人是不是潛力股》

回答一個滿級讀者的問題。

他問什麼呢,就是那個網上熱議的金融女。

他有一件事想不明白,按說,這是科班出身的,浙大學金融的,畢業後幹的也是金融,也不是新手了,都30了。

那為什麼經過這麼多年的專業訓練,實際上在給自己家操盤的時候,依然是買在山崗上,依然是隻會加杠杆,依然是沒有預測到行業變化,甚至,到最後,依然是扛不住心理壓力。

這整個過程,試問和買張漲殺跌一地雞毛的散戶,有什麼差別?

若無差別,那麼這些專業的,科班的,有什麼意義呢?或者反過來講,根據她們的表現,我把我的錢,交給她們,我能安心麼?

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你的疑惑實際上應證了我那句話,我反複告誡大家:

投資是一門藝術,不是一門技術。

所謂技術,就是對人本身沒有要求,或者說,沒有精神上的要求,沒有次元上的要求。

絕大多數身體健康,認知健全的人,經過教育訓練,都可以去富士康流水線上崗,這就叫技術。

但藝術很複雜,因為有很多對人的要求,有很多潛在的要求,有很多隐藏的要求。

是以你要明白,金融不等于投資,那隻是一種服務業。就像金融專業是給你系統的,規模的培養服務生,不是給你培養投資人。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有市場需求。

市場有大量的散戶,需要這樣的金融服務,是以誕生了金融服務業。

其實你去觀察下真正的大投資人,他們不是散戶這種幹法的。

就比如段永平,他也是個投資人,他學金融的麼?不是的,他浙大無線電畢業的,是個商人,做産品的。

那麼他是怎麼去投資的呢?難道像散戶一樣,去找個金融銷售,聽人家介紹産品麼?

當然不是,他的投資方式本質上就是昨天的那個話題,識人術。

其實你去看做風險投資的,本質上都是在看事兒,看人。

看事兒就是說我看這個商業模式,看不看得明白,看人就是說我看操盤這件事的團隊裡面的那些人,看不看得上。

巴菲特說,要在别人貪婪的時候恐懼,在别人恐懼的時候貪婪,這隻是最終的描述。

就像你說要一個人要拿奧運金牌一樣,你并沒有說,怎麼樣,才能拿到金牌。

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包括絕大多數科班畢業的,系統受過金融專業訓練的從業者,都不可能做到巴菲特的這句話。

為什麼?

因為老子講過,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你貿貿然得到一個東西的時候,你的内心是狂喜的,是撲通撲通無法安靜下來的。

好比你年薪隻有10萬塊,忽然中了頭彩,500萬,你的内心是安靜不下來的,領獎前一晚,可能你都夜不能寐。

這個就叫得之若驚。

那麼同樣,你說你一直都很優秀,努力從來都有回報,薪水年年增加,終于掏空六個錢包,加杠杆買了一套房子。

然後就面臨了降薪,降價,各種變故紛至沓來,多年積蓄一夜清零,你受不了的。

這個就叫失之若驚。

巴菲特講的那句話,貪婪恐懼的那句話實際上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寵辱不驚。

你隻有擺脫了得之若驚,失之若驚的心态,你才有去看巴菲特那句話的必要。

那麼怎麼才能夠寵辱不驚呢?

其實老子早就給出過解釋。

吾是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他的意思就是說,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一種病,你為什麼會有病呢?

是因為你有身體。有了身體才有病,如果沒有身體,你哪兒來的病?

是以想要治病是治不了的,隻有怎麼樣?隻有抛棄自己的身體。

老子給你講的,就是佛法裡面的無我,放下我執。

沒有我了,沒有身體了,什麼病都沒有了。

得之若驚,得到了你欣喜若狂,再也無法正常行事;失之若驚,失去了你痛哭流涕,精神恍惚乃至抑郁。

說到底,都是因為你有身體。

你沒有身體得什麼呢?又失什麼呢?

所謂失去,無非你兜裡的錢,到了馬老師兜裡,和你有什麼關系?

你都不拘泥于那具身體了,馬老師的錢,不還是你的錢麼?

老子講的是一種極端的情況,你做到極緻,是他描述的這個樣子。

但實際上我們清楚,即便巴菲特,他也遠沒有做到極緻。

我記得很多年前,巴菲特還忽悠馬老師說,向他學習,把全部身家都捐出去。

結果他自己呢?是把所有的錢都捐了出去,隻不過是捐給了基金會,這樣可以避稅,而且這個基金會,是歸自己的三個子女掌管。

看到了吧?他隻是放棄了财富理論上的所有權,但他的後代,始終牢牢把控着财富的使用權。

可是,巴菲特遠沒有做到老子說的極緻,不意味着他不是一個優秀的投資人。

因為老子講的那個極緻,在哪裡?在無窮大那個位置,在量變引起質變,足以讓你羽化飛升,成佛成仙的那個位置。

而大多數人在哪裡?在零這個位置。

從零到無窮大有很多階梯的,十百千萬億.......

是以寵辱不驚,也是有程度的。

投資人在考察一個團隊的時候,他們也在上下打量,你們這個團隊,能經曆多大的回撤,俗稱你們失之若驚,到什麼程度。

你們這個團隊,能掌控多少财富,俗稱你們得之若驚,到什麼程度。

因為大家都是打這麼過來的,沒有什麼天生的丁元英,沒有。

丁元英也是從劉冰的狀态,一步步過去的,他站在100這個位置,去辨認0,辨認1,那就像在看曾經坑裡的自己。

他很清楚,你能過了1這個坎兒,也許2此生有望,你過不了,那就待在0吧。

是以技術和藝術是兩碼事,技術是一種重複,藝術是一種識别。

我們教一個人開槍是很容易的,多練習就行了。

但一個人,哪怕槍法百步穿楊,到了關鍵時刻,你把刀架他脖子上,那一瞬間,他尿不尿褲子,不是誰能教的。

俗稱他自己悟了,也就悟了,他要是能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整個人的氣質就完全變了。

他要是悟不了,那麼該尿就得尿。

識人的過程,就是排查掉那些肯定沒戲的。

你想想,你把肯定沒戲的全都篩掉,和你什麼都沒篩,亂押注,哪個勝率大?

肯定是前者嘛。

這才是真正的長期主義,長期看必然穩定盈利,必然回報大于付出的才叫長期主義。

大多數人,是不識人的,俗稱她們随機找了塊地,就開始挖金子,辛苦一輩子,别說金龜婿,能挖出個屎殼郎,都算她幸運了。

而職業淘金者,人家是勘探過礦脈的,沒人能保證礦脈裡每一塊礦石都是裸金,但礦脈的含金量,長期淘,是收益遠大于支出的,這才是真正的長期主義。

這個勘探礦脈的過程,就叫識人術。

關注公衆号,人間羅盤,方能閱讀正文《觀人術,如何看一個人是不是潛力股》

有些人是釣金龜婿,有些人是釣屎殼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