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新”思》
“1”
周年
2023年7月6日,全國首檔4K超高清AI主播電視理論節目——《一門“新”思》正式開播。欄目半月一期,每期60分鐘,經過一年的打磨與沉澱,欄目已呈現22期的精彩内容,彙聚60餘位專家、思政名師、優秀青年代表等共同打造品質好課。
新時代 大先生啟迪新知
理論課堂 用“新”學習
視訊加載中...
理論課堂,大咖雲集,讓觀衆和聽衆從中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
在首期節目中,我們邀請了時任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楊建偉,深刻剖析了“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引領觀衆領會其深刻含義;第二期,時任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金龍教授,他以獨特的視角,詳細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建構”,為觀衆揭示了内涵與方向;第三期,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趙中源帶來了關于“新時代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的精彩解讀,帶領觀衆領悟大國智慧的長遠格局與精深考量;
第四期,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時任副院長)胡國勝,深入探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的理論與實踐,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徑;第六期,華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蔣建農将青年毛澤東的轶事娓娓道來,啟迪新時代青年的思想格局;在第九期,中山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浩以《銘記黨的奮鬥曆程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啟示青年銘記曆史,砥砺前行;在第十期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毛國民教授,為我們深入解讀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強調守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的重要性;第十四期廣州市委黨校(廣州行政學院)副校(院)長黃麗華,從多個角度出發,分享了關于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夯實社會穩定基礎的真知灼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思路與啟示。
高校專場 同“新”協力
視訊加載中...
學院教授齊授課,青年學生立誓言。
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場,特邀學院重量級專家同上一堂課,講述“從廣州革命史了解中國共産黨的初心”,更有全院師生代表共同出演話劇《粵海驚雷》,再現百年前中共三大波瀾壯闊的曆史;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場,特邀院長任映紅、副院長曾楠及專家、一線醫務工作者同上一堂課,講述一代代南醫人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行動與擔當;廣東财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專場,“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特邀廣财專家學者共話新發展理念,闡述統籌安全與發展,為廣東高品質發展貢獻“廣财”智慧。
專題策劃 與“新”同行
視訊加載中...
熱點追蹤,緊跟時事,黨和國家、人民的重要日子我們都銘記在心!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之際,推出特别策劃,邀請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豐清教授與知名毛澤東書法研究專家童勝利,從偉人轶事、書法等多角度領悟偉人思想的魅力;在2024年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時,聯手廣州市直機關工委推出專題活動,并邀請中共廣州市委黨校葛彬教授講述“信仰如山 巾帼擔當”;2024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産力”是熱點話題,欄目特别邀請中山大學胡瑩教授在理論上深入解讀“新質生産力”的概念與内涵;
今年,正值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2周年,欄目聯手廣州市團校圍繞百年建團史推出特别策劃,新時代青少年在團校老師的引導下開展了一堂别開生面的思政課,在珍貴史料的字裡行間中尋找青春印記,感悟青春信仰;在黃埔軍校成立100周年之際,特邀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曾慶榴講述百年黃埔波瀾壯闊的曆史,以及共産黨人對黃埔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
新場景 大思政學思踐悟
實踐課堂 向“新”發力
視訊加載中...
實踐課堂,帶領大、中、國小生走出校園,用腳步丈量真理,行動傳承思想。
在袁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孩子們親手播撒下夢想的種子,感受現代農業的生機與希望;在廣州神農草堂,他們親身探尋中藥的千古奧秘,領略中華醫藥的博大精深;沿着帽峰山的蜿蜒小徑,孩子們追尋着“匹夫有責”的紅色足迹,銘記曆史的厚重與使命的莊嚴;在南石頭監獄的沉重氛圍中,他們身臨其境地感悟革命烈士的英勇與壯烈,感受那份為信仰獻身的崇高精神;而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孩子們學習粵劇的表演藝術,傳唱粵語歌曲,成為新時代粵國文化的傳承者與推廣者。
實踐課堂
另一方面,跟随主持人朱英瑞的步伐,深入機關企事業機關,揭秘新質生産力引領下的時代變革,感受廣州高品質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服務的實踐成果。踏足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的燈塔工廠,親眼見證僅需53秒即能定制生産一台汽車的尖端科技魅力;探訪廣州自來水公司西村水廠,感受現代科技賦予這一傳統行業的新活力與生機;走進廣州12345政府服務熱線,親身體驗一條熱線如何成為連接配接政府與市民的橋梁,溫暖着整座城市,彰顯着城市政務的溫情與高效。
百變課堂 循“新”而進
視訊加載中...
除了正常的授課形式,節目還開創了思政課的創新“玩法”,例如沙盤創新黨課,用“劇本殺”偉人角色扮演模式,讓機關黨員在遊戲中了解黨史,體驗偉人決策,感悟偉人思想;各學段優秀教師同上一堂課,由華南師範大學牽頭,來自廣州市大中國小各學段的優秀教師代表,同上“改革開放”一堂課,講述改革開放的曆史背景、重大意義、曆史程序、偉大成就及未來展望;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下,欄目聯合小北路國小打造廣州市青少年思政特色課程——“我與小紅棉”,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引領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廣州的“紅棉”曆史;欄目還與廣州市直機關工委聯手推出“青春擂台”2024年廣州市直屬機關青年講黨團課大賽活動,以賽促學,展現了新時代機關青年在“大幹十二年,再造新廣州”中的火熱實踐。
新潮流 大舞台精彩紛呈
内容豐富多元,形式創新有趣;除了正常的嘉賓授課形式,舞台劇、話劇、合唱、舞蹈、快闆等都能作為課堂内容,讓觀衆從多種角度暢享思想盛宴,感受主題升華。
電視手段多樣,課程設計巧妙。每堂課都設定課前預習、課中知識點、課堂作業與課後回報環節,将傳統的 “教、學、考、評”環節,通過現代視覺儀式、傳媒手段立體呈現創新内容形式,引領思政潮流。
高新技術賦能,智慧主播加持。欄目啟用廣州台官方數字人主播“小朱”,和真人朱英瑞聯袂主持,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有助于推動教育的現代化程序,也可以解決一些思政課亟待解決而傳統方法卻解決不了的問題。并運用數字元宇宙等智慧手段,将曆史資料活化、數字化,讓現代科技為節目增光添彩。
4K精品制作,營造視覺盛宴。每期節目均采用4K超高清制作,確定觀衆能有最佳的觀看體驗。每期節目都在廣州廣播電視台600平、250平演播廳現場進行錄制,演播廳最多可容納200人參與,可以讓廣州青年一同聽課學習,營造現場熱烈氣氛,形式更活潑。
新成果 大影響品牌質勝
2023.7.6-2024.7.6
回首一年, 一門“新”思的舞台熠熠生輝,頂尖的專家學者思想在此凝聚,黨員幹部、青年團員、大中國小生在這裡學習、交流、展示,共同建構了一門“新”思的精彩篇章。
社媒傳播顯著,品牌影響廣泛。欄目憑借其創新理念和卓越品質,多次榮獲省市級獎項的認可,其中包括2024年廣東省廣播電視融合生産傳播典型案例以及2024年廣州市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一等獎的殊榮;精彩内容不僅被人民網公開課選作教育訓練教材,還得到了衆多高校的青睐和采用;每期節目都在央視網、人民号等主流媒體上得到了廣泛傳播,更在學習強國平台上突破百萬播放。廣東地區的高校也紛紛轉發報道,進一步擴大了欄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與《一門“新”思》的半月約定從不停歇,感謝每一位老師的精彩授課,感謝所有觀衆一直以來的陪伴和支援,讓我們一起繼續攜手前行,奔赴未來,期待與您一起開啟更燦爛的華章!
來源:廣州廣播電視台
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