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千年 濰有東坡”蘇轼知密州950周年暨中國文物主題遊徑“東坡行旅”諸城嘉年華排程會召開
7月5日,我市召開“守望千年 濰有東坡”蘇轼知密州950周年暨中國文物主題遊徑“東坡行旅”諸城嘉年華排程會,專題研究聽取活動策劃及相關工作籌備情況。市上司張建偉、範新利、刁立武、董盛龍參加。
會議指出,本次活動對于傳承弘揚東坡文化、擦亮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義。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聚焦主題主線,深挖文化資源,充分融入諸城元素,多層次、多角度展現城市風采。要把安全擺在突出位置,紮實做好交通、通訊、應急處置等一系列保障工作,確定活動全過程安全、有序、高效。要加強組織上司,堅持節儉辦會,協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将本次活動辦成一場具有諸城特色的文化盛宴。
近日,國家文物局正式批複《“東坡行旅”中國文物主題遊徑總體規劃》。據了解,“東坡行旅”是國家文物局啟動的首條中國文物主題遊徑,旨在挖掘東坡文化、串聯東坡文物、呈現東坡生平、講述東坡故事、展現東坡當代價值。
該總體規劃堅持以“文物為幹、以史為基、保護優先、文旅融合、持續發展”為原則,緊扣蘇東坡“政治思想、文學藝術、精神品格”三方面成就,圍繞“行旅”主題,以東坡人生階段為脈絡賦予不同城市主題定位,串聯東坡行經城市,建構以文物資源支撐城市單元、以城市單元支撐國家整體闡釋格局的層級架構。因為一個人愛上許多城,“東坡行旅”遊徑此次明确了國内15個城市單元,其中山東省諸城市的城市主題定位為“情牽家國、意在超然”。
蘇轼從家鄉眉山出發,一生宦遊,至常州逝世,又歸葬中原。他最北到過河北定州,最南遠及海南,足迹幾乎遍布北宋疆域。宋神宗熙甯七年(1074)九月,蘇轼受命由杭州移知密州(山東省諸城市)。在蘇轼的生命中,密州是一個重要的地方,他在這裡不僅留下了豐富的文學作品,還經曆了人生的重要轉折,開創了豪放派詞風。第一次主政地方,蘇轼就做了很多大事:捕蝗抗旱,乞免賦稅,救助棄嬰,整治盜賊……
蘇轼把對密州的喜愛,寄情于自然景色、風物人情。常山原名卧虎山,因蘇轼在此祈雨常祈常應而得名。常山及常山附近是他經常勒馬盤桓的地方,他在此寫下了《登常山絕頂廣麗亭》《江城子•密州出獵》《雩泉記》等名篇,這圍繞常山的“一詩一詞一記”至今流傳不朽,成為千古絕唱。超然台是蘇轼知密州時擴建,其弟蘇轍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文意,賦名“超然台”,飽含的超然思想,至今熠熠生輝。如今的超然台是諸城的著名文化古迹,古密州八大勝景之首的“超然四望”從曆史典籍回到了現實中,是遊人熱愛的知名景點。蘇轼深愛此台,他不僅親筆題寫了“超然台”三字,更是在這創作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轼在密州為官期間的事迹在這裡還有很多,他不僅留下了勤于政事、為政清廉,憂民所憂、務實為民,超然曠達、造福一方的身影,也給密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财富。此次東坡遊徑的确立,融入國内東坡文化之旅發展大格局,對于擴大諸城旅遊城市知名度、品牌影響力,是一次重要的賦能,接下來,諸城市文旅部門将圍繞中國文物主題遊徑“東坡行旅”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讓大家到諸城來,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和蘇轼來一場跨越時空的邂逅,品味東坡行旅中的“詩和遠方”。(據諸城文旅)
資訊來源:今日諸城
免責聲明:本宣傳資料作為要約邀請。所有意向圖檔,僅作示意參考。部分圖檔及文字資訊均來自網絡,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創圖檔等内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侵犯到您的權益,或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産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