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2歲多點了,這不,進入夏天之後,媽媽就考慮給他戒尿不濕。
隻可惜,反複戒了兩次,都以失敗告終。
白天還稍微好一些,媽媽有時間看着元寶,尿褲子的次數比較少;晚上就不行了,床上都被“畫”上了地圖。
連續兩天沒有休息好,元寶媽媽想想還是算了!等再過一段時間,等到元寶長大一些,說不定他就自己願意脫下紙尿褲。
怎麼說呢?給娃戒紙尿褲,确實是個需要耐心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還充滿了挑戰,媽媽們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行。
養娃路上,要了解孩子的成長信号,戒尿不濕也要有信号
很多人和元寶媽媽一樣,明明沒有接收到孩子想要戒紙尿褲的信号,卻想着給娃強行戒紙尿褲,那成功的機率肯定不會太大。
是否要給孩子戒紙尿褲,不是由媽媽決定的,也不是由天氣的,而是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決定的。
當娃覺得穿紙尿褲不舒服,頻繁拉扯、扭動;
當娃對上廁所很感興趣,忍不住想要嘗試;
當娃能夠明确告訴媽媽,自己想要上廁所;
當寶寶排洩有規律,尿不濕經常能保持4個小時不濕。
當孩子出現這些信号時,說明他們具備戒紙尿褲的先決條件。
接下來,在媽媽正确的引導下,才能有望戒成功。
倘若沒有這些信号,說明孩子對紙尿褲還有一定的依賴心理,沒有做好獨自上廁所的準備,媽媽就不要強行做實驗。
戒紙尿褲的方法,很重要,用對了事半功倍
很多媽媽表示,有心想給娃戒紙尿褲,奈何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看着總是尿褲子、尿床的孩子,自己也累到崩潰……
其實,戒紙尿褲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
前提是,要接收到孩子的信号,這時候親子間一起合力戒紙尿褲,才更有希望。
至于方法,“戒尿不濕三部曲”,特别合适,把這種方法推薦給所有媽媽。
第一步:逐漸減少使用
戒紙尿褲,和戒奶嘴、斷奶一個道理,都需要循序漸進。
倘若立馬就不給孩子使用紙尿褲,那除了讓娃焦慮不安之外,沒有任何好處。媽媽們,真的要長點心了,别操之過急。
從白天開始,在孩子情緒比較好的狀态下,先行減少紙尿褲的使用次數。
空出一個早上,或者下午,不要給娃穿紙尿褲,讓他慢慢适應。
在此期間,要不斷詢問和提醒孩子,讓他及時上廁所。以免玩的太高興,忘了上廁所這件事。
等到孩子白天适應之後,再慢慢過渡到晚上。每個娃的性格不同,這個過程會有很多困難,等着媽媽們去适應。
第二步:使用如廁訓練工具
孩子對新奇的事物,總是特别好奇!尤其是還沒有戒掉紙尿褲的孩子。
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提前準備一些如廁訓練工作。
如讓寶寶自己上廁所的繪本,小馬桶,小内内,訓練褲等。
并且最好,能帶着孩子一起去選購,讓他參與到整個戒尿不濕的過程中。
市面上,有很多專門為幼童設計的馬桶、可拆卸尿布。相信隻要是孩子自己選擇的如廁工具,他們一定很喜歡,願意配合媽媽。
接下來,媽媽需要和孩子一起,慢慢探索和學習這些如廁工具。有了這些物件的幫助,會讓孩子更快地适應如廁過程,也能提高他們的自信。
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樣,媽媽要不厭其煩地教,直到他們能獨立使用如廁工具為止。最開始,媽媽最好能陪在身邊,孩子會更有安全感一些。
第三步:觀察和引導不能少
就算孩子已經學會了使用如廁工具,媽媽也要暗中觀察。
很多孩子,他們有些小聰明,媽媽陪在身邊時,能獨立自主上廁所。可沒有媽媽在身邊,他們就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會尿褲子。
媽媽不能永遠都在他們身邊陪伴,能做的就是暗中觀察,看看孩子在沒有媽媽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子,以便給出正确的引導和教育。
需要知道的是,就算孩子戒紙尿褲的時間很長,中途多次尿褲子,媽媽也要保持平和的态度,不能焦慮和生氣。
孩子的表現是否良好,其實和媽媽的鼓勵,也有很大關系。想讓娃快點戒掉紙尿褲,就要做個擅長鼓勵的媽媽,讓孩子更有自信和動力去做事。
結語:
任何時候,都不要用年齡、天氣這些外在因素,去定義孩子!他們的花期不一樣,開花的時間自然也不一樣,媽媽們倘若能多一些耐心,肯定能等到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