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思政課可以将“天邊事”化作“身邊事”

“從罕見病藥納入醫保到我們從小到大接種的疫苗,再到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其中不僅有醫院的努力,更有國家對居民基本醫療的強大保障。”這個學期,十分關注民生話題的江西師範大學大三學生曾詩淇,在一堂課上深入感覺到了“靈魂砍價”新聞背後彰顯的國家強大支撐。

這是在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钰鑫開設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上,讨論的主題正是“民生問題和全面深化改革”。

但這堂課卻從“什麼是罕見病,怎樣才能被看見”的話題讨論開始的。話題來自王钰鑫看到的一期名為《讓罕見被看見》的《焦點訪談》節目。結合這一有趣的表述,他又把醫保談判“靈魂砍價”的熱點新聞搬上了課堂。

“從怎樣解決罕見病患者有藥用不起的問題,到國家如何解決這些民生問題,串聯起來講就會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原來國家是這樣一直在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的。”王钰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很多學生看到了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從70萬元一針降到3萬元的新聞,但對後續并不了解,“課上講的這些案例恰恰是學生熟悉但又陌生的内容,從新聞中挖掘鮮活的案例素材,将‘天邊事’(指離學生日常生活很遠甚至并未接觸過的事情)化為‘身邊事’,隻有将各種鮮活素材應用到課堂上,課程才具有吸引力。”

不過,找到思政課與學生“同頻共振的契合點”并不容易。

2018年10月,王钰鑫來到江西師範大學成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那時他發現,“盡管自己滿腔熱情,學生們卻沒有興緻,甚至不少人在課堂上一次頭都沒有擡起過”。

怎樣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内心?

“雖然當時我也很年輕,但與這群00後的語言表達和感興趣的地方可能也并不相同,要對他們進行思想引領,就必須了解他們。”王钰鑫說,他平時會閱讀網絡小說,閑暇時還會刷抖音、B站,了解學生的關注點。經過不斷互動交流,他發現,學生們愛聽故事。于是,時事政治、新聞熱點等都成為他的教學素材。

課堂上的擡頭率高了,但2020年8月的一次教學比賽,他又發現了新問題。

王钰鑫坦言,那次比賽成績并不理想,“為何我上課時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評委卻覺得講得不夠深入透徹?”思考過後,他深刻體會到,“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學生喜歡的形式有了,内容更需要深入淺出地進行透徹闡述”。

王钰鑫深思後認為,思政課教師需要了解學生,但不能完全迎合學生。他還發現,“雖然一些學生可能聽課時沒那麼認真,但如果非常認可老師的水準,被老師的人格魅力吸引,他們還是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對理想信念越來越認同和堅定”。

為了讓更多學生認同自己,王钰鑫堅持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很多理論提出的時間、地點、涉及人物和原著原文他都熟記于心。與學生們交談時,他不看書、講稿和課件,也可以準确講述。“我想讓學生首先明白,我的理論水準在不斷提高,這也是走近學生的方式。”

這些年,王钰鑫的這門思政課成了學生“争搶”的金課。在他的課堂上,生動鮮活的案例故事一個接一個。比如,講到“脫貧攻堅”時,王钰鑫會思考,“江西全省原本有25個貧困縣、3058個‘十三五’貧困村,我的學生中肯定也有脫貧攻堅的受益者。如果要将這一過程講解透徹,該如何表達?”

他從學生熟悉的古詩詞故事說起,“古有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一種哀歎,也有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這是一種憧憬。到了當今,中國共産黨便緻力于解決這樣的民生問題,脫貧攻堅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讓學生們更有感觸的是,在王钰鑫的講述中,他們了解到,江西的神山村真的變得“神氣”了,而從江西到全國,比如四川大涼山的懸崖村百姓,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也走向了新天地。

王钰鑫覺得,這樣生動的故事細節更能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大家振奮。“許多學生隻了解到表層,但我們可以為學生講述新時代偉大變革,幫助大家挖掘蘊含其中的道理、哲理和學理,并且告訴他們。”

在他看來,發現學生的關注點、興趣點和興奮點,才能打通思政課的難點、堵點和痛點。“與此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回報來進行課程内容的調整,思政課要有趣更有料,學生們達到情感共鳴就能上升到真正的情感認同、理論認同、政治認同,這種認同恰恰是培養時代新人要達到的目的。”

王钰鑫認為:“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發展迅速,教材更新有一定周期,在教材未修訂時,老師就必須不斷跟進學習,掌握黨的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然後帶入課堂。與此同時,如何讓大學生從沉默到回答,如何激發他們主動問辯的興趣,難度都非常大。”

從自己走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路,到成為一名思政課老師的10多年間,王钰鑫感受到了思政課建設和教學環境發生的變化。“我們确實有信心、有底氣和有決心,讓思政課更加入腦入心。”

在王钰鑫的抽屜裡,擺放着兩封學生手寫的信件。這兩封信均來自該校政法學院法學專業學生魏穎君。她寫道,“感謝王钰鑫老師帶着紮實的學識和有趣的靈魂出現在我們面前”。

“課堂上,王老師講解的黨史故事非常生動,讓我們非常感動。”魏穎君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還記得“鐵血師長”陳樹湘斷腸明志的革命故事,“彰顯了偉大建黨精神,展現了共産黨人的特質”。

今年大學畢業,對思政感興趣的魏穎君收到了本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碩士研究所學生錄取通知書。

讓王钰鑫感到欣慰的是,在聽了這門課程之後,一些非本專業學生選擇考馬克思主義相關專業研究所學生,也有學生在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比賽時奪得了全國一等獎。他覺得,“思政課真正走進了這些學生的内心和思想深處,他們真正對理論學習感興趣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