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文/桂花 素材/劉陽
(本文根據身邊人生活經曆創作,為了文章的結構完整,有些情節略作虛構處理,請理性閱讀)
早上,我和繼父在村中的小路上漫步,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鄉下空氣就是好。我們倆一前一後往前走,不遠處的地裡,農民開始拔花生了。
“早呀,你們爺倆出來散步呀?”鄰居郭大叔挑着一對小竹筐,看樣子是去拔花生。
“趁着早上涼爽出來走走,鄉下的空氣真好呀,好久沒有呼吸到這麼新鮮的空氣了,在城裡聞的都是汽油味。”我回了郭大叔的話。
“真羨慕你父女倆呀,我們這時候正要忙着呢,你倆卻這麼悠閑。”郭大叔挑着籮筐從我們身邊走過。
出來轉一圈,不斷有熟人向我倆打招呼,他們都向我倆投來羨慕的眼光。我倆這麼親密的一前一後走着,不熟悉的人還以為我倆是親父女呢。
看着繼父有些駝了的脊背,當年他來我家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 腦海裡,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幾十年過去了。
我出生在一個大村莊裡,村子有800來口人,大家雜姓而居。我的父親是一位高中畢業生,高中畢業就回村裡做了民辦教師。
我的母親隻有國小文化,但是她勤勞善良,和父親相親相愛。白天母親到生産隊裡去掙工分,家務活都是父親下班回來才幹的。
記憶中,每晚母親從生産隊收工回來,就往家裡的那張長木椅上躺着,父親總是對母親說:“你幹了一天的活,累了家務活就不用你幹了,煮熟了我喊你吃。”
父親的男中音非常好聽,說起話慢聲細語的,就連我這個小孩聽起來都覺得舒服悅耳。
父親在廚房忙着,不時會哼上一曲歌曲,歌聲從廚房裡飄蕩出來,隔壁的大哥聽了,也會跟着父親哼上幾句,他的歌聲像鴨叫似的,沒有絲毫的美感,我奶奶 聽了,直搖頭說,好好的歌曲讓你唱成那樣了。一個人的音樂細胞應該是與生俱來的吧?
我6歲那年,母親生下了小弟,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女齊全了,母親懸着的心終于放下了,有了兒子以後就不用再生了。
可是小弟還沒出月子,就因為先天性膽道閉塞,當時的醫療沒有現在發達,去醫院醫治醫生最終也無法挽他的生命。後來還是遺憾的離開了人世。
弟弟的離世,母親傷心欲絕,好在父親想得開,他經常安慰母親說:“我們的劉洋他已經到人世間走過一趟了,我想他在那邊也不希望我們因為他而過度悲傷。”
半年後,母親才走出了喪子之痛。父親看着母親臉上逐漸有了笑容,父親知道母親已經慢慢走出那個陰影了。又過了大半年,母親對父親說:“咱家沒有男孩,我們還是再要個男孩吧?”
父親一聽,馬上對母親說:“何梅呀,我們已經有兩個女兒了,你的身體又不好,咱還是不要生了吧,我們把女兒培養成才,讓他們上高中讀大學,以後有誰敢小看我們呢。”
母親拗不過父親,隻好不再說了,母親知道父親那是心疼她,每次生産母親就像是在鬼門關走一遭, 父親不想讓母親再受苦。
不得不說父親是有遠見的,他決定讓母親不生後,他就開始對我們兩姐妹進行特殊的培養,每天下班回來或者不用上班的日子裡,他都會讓我們兩姊妹讀唐詩宋詞或者三字經。
到我和妹妹上國小的時候,我倆已經能背誦兩三百首唐詩宋詞了,父親對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不吃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讀國小時,别的孩子放學回來,扔下書包就可以去外面玩,而我和妹妹必須完成當天的作業,還要寫日記,記錄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父親檢查認為合格了我們才不用重寫。父親對我們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
我以為我和妹妹會一直在父親的庇護中長大,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我讀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 正在上課,班主任把我叫出去,告訴我說你爸在上課的時候突然暈倒了。已經讓其他的老師送到鎮上的衛生院去了。
我聽後,十分擔心父親的安危,後來下午上課我無心聽了,晚上放學回來,母親告訴我說,父親因為病情嚴重,已經轉到上級醫院去醫治了。
經上級醫院檢查,父親的病情十分嚴重,他的肝髒長了一個巨大的惡性良性腫瘤,醫生說手術也不容樂觀,母親聽說後腿都吓軟了。
為了給父親治病,母親向親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個遍,錢是花去了,但最終也不能延長父親的生命,他在四個月後還是走了。留下我們娘仨永遠走了。
父親走後,母親差點哭瞎了眼睛,村裡的人甚至說母親命硬,把兒子克死了,又把丈夫克死了,還說母親是不吉祥的人,其實這些都是唯心的說法,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人哪能左右别人的生命呢?
父親去世前,我們這裡已經分田到戶3年了,分田到戶後,村裡的人大部分是種地為主,種的農作物有花生和稻谷。早就種花生,晚就插秧苗,六月就是最辛苦的,要拔花生,還要搶種晚就。每家每戶都有幾畝的田地。農忙季節,每年的大暑前後就開始忙,到立秋前後才會忙完。
以前父親在世的時候,放了暑假,家裡的農活就是他和母親一起幹,我和妹妹喜歡幹就跟着去幹,不喜歡幹就在家裡學習,現在這樣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看着母親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到地裡去拔花生,懂事的我不想讓母親一個人那麼辛苦,我也跟着她到地裡去拔。拔完了讓花生連苗在地裡一起曬,半幹的時候再來就地裡摘花生,忙完這些活大概要12、13天左右。
有時候為了節省來回的時間,我們中午不回家,帶午餐到地裡吃,然後接着繼續幹活。忙完了收花生,又忙翻土地。
大舅二舅有時候看我們還沒忙完,他們幹完自己的活,也會過來幫忙。但是并不是每就他們都會過來幫忙,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田地要種。
我和母親常常是忙完一個雙搶季節,我倆就被太陽曬得像非洲人一樣黑。初一那年暑假,我和母親及妹妹仨像往年一樣在地裡幹活,中午時分,母親在地裡拔着花生,眼睛突然發黑,咕咚一下倒在地上。
才十二、三歲的我看了,腿都吓軟了,忙喊還沒有回去吃午餐的村民幫忙把母親扶起來,有人遞水給母親喝。小嬸聞訊也趕過來看。
幾個人圍着母親關切的問:“劉陽媽媽,好點了沒有?要不我們送你回家躺着,哎!一個女人帶着兩個孩子也是為難你了,劉陽爸也走了幾年了,再找個人湊合着過日子吧。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這兩個孩子咋辦呀。”
幾個女人勸着母親,這些話有人曾經對母親說過,母親和父親曾經情深意切,讓她再找,母親一時半會還是放不下的。母親擔心她再找,對我們也會有影響,畢竟再找不是親生的,對我們姐妹不一定好。母親不想因為她而讓我們姐妹受苦。
那天母親休息了幾個鐘頭就恢複過來了,晚上吃飯的時候,母親突然停下筷子,她若有所思的問我:“劉陽,要不以後你就不讀書了,和媽媽一起幹活。”
才十多歲的我突然明白,母親一定是太累了,才會說出這樣的話,她以前經常教育我和妹妹說,要努力讀書,以後才會有出息。
心靈上的累和身體上的累,把母親壓垮了,要不然她不會讓我辍學回家的。想到這,我點點頭決定不讀了,和母親一起在家幹農活。
初一升初二時,班主任看我一周沒去學校報名注冊,就到家裡來家訪,當他了解我家的實際情況後,他十分惋惜的對我母親說:“你家劉陽思維靈活,學習成績比較好,辍學可惜了。”
我鐵了心不讀了,班主任再說什麼也沒用,就這樣,我辍學在家和母親一起幹農活。轉眼到了農曆十月份,冬收時節又快到了,一天,我正在院子裡學織毛衣,大姨領着一個中年男子走進院子來,男子中等身材,膚色稍黑,看樣子眉目慈善,母親看大姨他們到來,趕忙招呼他們坐下。
大姨是母親的堂姐,小時候和她一起長大,他們讀書睡覺都在一塊,感情很好,親如姐妹。
“劉陽,去,給你大姨他們沖一杯紅茶來。”紅茶是我們這裡的最高待客之道。聽了母親的吩咐,我進廳堂找來紅糖,又找了茶葉給他們每人燒了一大杯紅茶。
他們一面喝茶一面聊天,從聊天中我知道,這個中年男人是大姨給母親找來的對象。大姨對母親說,這個人是她的鄰居,人善良勤勞,父母都過世了,一個哥哥也娶了,現在就剩下他一個人自己生活。大姨和他做了十幾年鄰居了,都是知根知底的。
母親要是不嫌棄,就和他一起過吧。母親聽了說一起過可以,但是必須來這裡生活,不能歧視我的兩個女兒。以後有孩子就要,沒有孩子就順其自然,不能強迫她生孩子。
沒想到母親提出的條件,男子聽了一一答應了。就這樣在大姨的撮合下,中年男子第二天就提着自己簡單的行李住到我們家來了。
他一到來,就幫我們家收割稻谷,還别說,繼父幹農活是一把好手,家裡的打谷機,繼父一個人就能扛在肩上,不用母親幫忙,中途不用休息,口氣扛到田裡去。
自從繼父來幫幹活後,家裡背稻谷,脫稻谷這些累活重活繼父一人全包了,都不用母親幹。有他幫幹活,母親輕松了不少。漸漸的,我發現母親的臉上有了久違的笑容。
繼父在我們家履行着他的角色,但是他即使做得再好,他也沒法代替父親在我的位置。在他的面前,我幾乎不說話,我也不喊他。晚上吃飯時,我一般都是默默扒完飯就回自己的房間了。
即使有時候要喊他,我也不叫他叔 (他比我父親小三個月),我一般用“哎 ”開頭和他打招呼 ,他也不介意我這樣喊他,直接應了我。
而妹妹就不一樣,妹妹比我小3歲,性格比我開朗,繼父來了沒幾天,妹妹就叫他叔叫的很親切,但是我就叫不出口。
有繼父幫幹活,我們家冬收的農活比以往提前10天收完了,繼父和母親兩人第一次去了集市上趕集。趕集回來的那天晚上,繼父買了我們喜歡吃的鹵菜回來。
飯桌上,很久沒有吃過這麼好菜的妹妹吃得津津有味,繼父在一旁看了微笑着對妹妹說:“劉平慢點吃,慢點吃,我買這麼多,夠你們吃飽的。”
頓了頓,繼父突然把目光看向一直在默默吃飯的我:“劉陽,你想不想繼續念書。”
念書是我從小的夢想,但是家裡實在太窮了,我不想拖累家裡,父親生病時借下的錢,母親還有部分沒有還清。每年我們種花生賣了得的錢,大部分都用于還債。
想了想,我就對繼父說:“不讀了,我要幫家裡幹活,把借親戚的那些錢都還上。”
“我今天趕集的時候,遇見我的同學了,我的同學就是你的班主任,他了解你的情況,他一直歎惜說,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辍學在家幹農活可惜了。我同學說了,隻要你願意讀,明年他幫疏通關系,明年你再讀初二。”繼父繼續說着。
“你肖叔今天趕集的時候,也對我說了,讓你繼續念書,他說家裡的活,欠的錢他會想辦法還的。”母親也在一旁勸說着。
後來,為了增加收入,繼父學習養殖母豬,還别說,在繼父的帶領下,我們家慢慢的好起來。繼父是那種不惜力氣的人,村裡有人需要幫忙的,繼父二話沒說,就趕去幫忙。
漸漸的,繼父和鄰裡的關系也很融洽,他的善良勤勞也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在繼父的幫忙下,第二年我重新回了學校上學。
我很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一般我是周日下午去學校,周六下午才回來,一周才回來一次家。
兩年後,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當然我的分數也入中專線,但是繼父說,他跟我班主任聊過了,我讀高中以後更有前途。
我上高一那年,妹妹也上國中了,我們兩姐妹都讀書,繼父的負擔一下子就重了起來,但是繼父說,家裡有他在,讓我們不要擔心,在校安心讀書,他會掙錢讓我們讀書,也會把母親照顧好的。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你好,繼父對我們家無私的付出,有人就在背後說他:“圖個啥呀,把别人的閨女養大,有出息了,以後不一定對你好呢。”
每當聽到這些人在背後嚼舌根子,繼父總是笑笑說:“沒有付出,哪來的回報呢,我相信隻要我真心付出,這兩個閨女都不會 讓我失望的。”後來事實确實如此。
高一那年,有次放月假回來,我得知母親懷孕了,母親已經38歲了,屬于高齡産婦了,我很擔心她,這個時候懷孕身體能吃得消嗎?
我硬着頭皮和母親及繼父商量這件事,繼父也勸母親打掉算了,可是母親卻對我說:“劉陽啊,你是不是太自私了?你肖叔幫我們那麼多,我給他生個孩子也應該呀。這幾年你肖叔幫了我們家不少忙,我的身體也比以前好多了,這個孩子我一定要生下來,不管是弟弟還是妹妹,你們以後又多一個伴,這不是更好嗎?你肖叔的為人,經過幾年的相處考察,我都看清楚了。”
母親已經這樣說了,我和肖叔也不好再說啥。幾個月後,母親給給我和妹妹生了一個弟弟,圓了我沒有弟弟的夢想。
進入高三,學習很緊張,一緊張我就休息不好,休息不好直接就導緻成績下降。繼父知道了,隔三差五就到縣城的重點中學看我,每次都給我帶好吃的來。
同學們看到繼父經常送吃的來給我,他們都以為繼父是我的親生父親。畢竟有些親生父親做得未必比他好。
有段時間繼父頻繁的來學校給我送吃的,我就對他說,不用那麼麻煩給我送吃的。繼父卻說,讀書用腦,營養跟不上那可不行,隻要我以後能考上大學,來多少趟他都不嫌麻煩。
這一刻我突然發現,繼父的愛如山,無論我是不是他親生的,他都希望我能考上大學,有出息,他和天下的父親一樣,有一顆父愛的心。
高三畢業,我順利的考上了大學,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繼父比我還高興,他手中拿着錄取通知書,興奮的朝母親嚷着:“何梅,你看,咱家大閨女真棒呀,被外省的一所重點大學錄取。以後讓小傑(我小弟)也要像他姐那樣有出息”。
我考上了大學,妹妹也考上了高中,繼父肩上的擔子就沒有輕松過,我上大學的學費,妹妹上高中的學費,都是繼父節省下來的,為了供我們兩姐妹讀書,他好幾年都沒舍得換新衣服,穿的衣服都洗得發白了,穿出洞都舍不得扔掉。
繼父對自己摳門,但是對我和母親、妹妹及弟弟,隻要有需要,他就舍得為我們幾個花錢。
大二那年,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因為家裡也開始建新房子了,我在學校開始勤工儉學,大二開始,我就很少向家裡要生活費。
大學畢業,我留在了外省工作,妹妹也在我畢業前那年考上了大專,畢業後妹妹回了我們本縣的中醫院工作。
我們倆工作後,比我們小十幾歲的弟弟也上國小了,弟弟的學費我經常打回給繼父,繼父總是象征性的收一些,剩下的他全部給母親,他說這個錢先存起來,等我們以後有需要了再給我們。
那些年,繼父養母豬販賣豬仔也賺了一些錢,繼父常常對我和妹妹說,他現在還能工作,有自己的收入,他不需要我們給他錢,等以後他沒有勞動能力了,我們再給他也不遲。
後來我和妹妹分别結婚了,繼父一分錢彩禮都沒要,還倒貼5萬,讓我們倆買自己喜歡的家具。繼父說,他對每個子女,他都給予一樣的愛,不會厚此薄彼。
後來,小弟也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他選擇回鎮上的國中教書,他說這樣離父母更近些。小弟畢業三年,談了一個本校的女朋友。一年後,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小弟有了孩子後,繼父就把他的養殖場關閉了,母親就幫弟弟看小孩,繼父則繼續留在老家種一些時令菜,養一些雞和鴨,每隔三五天,他就去一趟小弟家,把菜、雞蛋和鴨給小弟家送去,小弟家經常能吃到繼父種的菜。
我們都勸他不要種了,可是繼父說,人适當勞動,鍛煉身體,擁有一副健康的體魄,比啥都要強。我們幾姊妹想想就由得他了。
現在我們有空了,我們仨經常帶上母親回老家陪陪繼父,繼父願意住在老家,他跟周圍的鄰居相處習慣了,他更願意在老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