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汗為腎之鏡,這些地方出汗越多,腎越虛

中醫上有這麼一句話,叫汗為腎之鏡。當腎精不足時,可能就會導緻身體内部的陰陽失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多汗。尤其是以下這三個地方出汗越多,往往代表的是腎越虛,一定要重視。

汗為腎之鏡,這些地方出汗越多,腎越虛

首先第一個,就是腰背出汗多。正常情況下,陽氣可以通過毛孔,來散發代謝之後産生的熱量,讓身體保持體溫平衡。如果陽氣不足,熱量散不出去,就會導緻出汗多。而後背是人體陽氣最多的地方,腎陽是人體一身之陽,是以腎陽不足的人,更多的是出冷汗,而且出汗之後會非常怕冷,平時還伴有腰膝酸軟、手腳冰涼、精神不振、欲望低下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呢,可以參考金匮腎氣湯搭配玉屏風散,來溫補腎陽、固表止汗。

汗為腎之鏡,這些地方出汗越多,腎越虛

其次,就是手腳心出汗多。這種情況多跟腎陰虛有關,因為腎陰虛久了,體内就會生虛火,虛火迫使津液外洩,就會出現多汗的情況。中醫講内為陰,外為陽。體表的陰側指的就是手足心,是以手腳心出汗,多見是腎陰不足導緻的。并且這類人除了手腳心出汗多,還伴有口幹舌燥、心煩失眠、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情況。這時候啊,可以參考知柏地黃湯搭配生脈散,來滋陰降火、補氣生津、止汗。

汗為腎之鏡,這些地方出汗越多,腎越虛

最後啊,就是頭汗過多。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腎為陽氣之根。而腎主藏精,腎精需要潛藏在腎裡面。如果固攝腎精的能力下降,腎精随着腎陽往上升,經過代謝之後産生汗液,進而就會出現頭部汗多的情況。并且這類人還伴有失眠健忘、頭暈眼花、耳鳴耳聾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參考鎖陽固精東加減,來固澀腎精、收斂止汗。

但要注意,中醫用藥需要辨證,有問題要及時就醫,在專業大夫的指導下,辨證參考,臨症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