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全國各大高校舉辦了畢業典禮,同學們在依依不舍中互相告别,背上行囊走向人生的下一站目的地。“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梁啟超寫在《少年中國說》裡的字句,常常是畢業季裡的熱門贈言。
有人說,“來日方長”的離别,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見,後會有期,總有再見時;也有人說,“來日方長”是離别時最大的謊言,因為很多人此去經年,一别或許就是永遠。
怎樣留住這份青春歲月裡的同窗情?畢業了還會再見嗎?
圖源:視覺中國
一
近日,某大學校長的畢業寄語火了:“我們不喝雞湯,不訴離殇,在你們即将展開的人生新卷上,我隻想為你們寫上俠氣縱橫的4個字:仗劍天涯!”憧憬未來固然是豪情萬丈,可當離别那一刻真的到來,很多人還是濕了眼眶。
面對如期而至的離别,有人在最後一次同學聚會上熱淚盈眶,說不完的往日時光;有人在KTV裡唱着《再見》,聲嘶力竭,破音也無妨;有人選擇默默離開,不願激起太多愁緒,把悄悄當作别離的笙箫。
米蘭·昆德拉說:“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别。”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面對倏而到來的分别,隻能體面而克制地許諾“下次再見”。
廣東一男生畢業季送同學上火車後轉身淚如雨下;山東一名大學男生拖着行李跟學弟學妹告别,低聲說擔心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了;還有好多畢業生離校前,和室友一起合影留念,把宿舍的各個角落都錄在視訊中……在每一次離别時,我們彼此萬分珍惜這份同學情緣,信誓旦旦地相約再見,仍然做彼此的牽挂和守候,相約“苟富貴,勿相忘”。
然而,時光的河入海流,沒有哪個港口是永遠的停留。我們一路成長,一路分别,一路認識新的朋友,又在下一個路口說再見。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舞台上的主角,而有些人就像劇本裡的其他角色一樣,一旦離别,再無返場。
我們主觀上想好好維系這段情誼,卻因為各種原因做不到常來常往,最後散了,也淡了。仔細想想,我們有多久沒和老同學聯系了呢?最後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曾經的至交好友也變成了“點贊之交”,在朋友圈裡看看動态,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浙江理工大學2024屆研究所學生畢業典禮 圖源:浙江理工大學微信公号
二
離别之時,我們總以為畢業後還能經常聚聚。但是這世間不知多少後會有期,最後都不了了之。為什麼畢業幾年之後,很多同學之間的聯絡就少了,感情就淡了呢?畢業後再見難在哪?
山海的阻隔。畢業後的我們,散落在天南地北,各自在人生的旅途中奔波。即使心中充滿了對重逢的渴望,也往往因為各種原因難以脫身,有的工作壓力山大,有的家庭負擔沉重,是以不得不放棄相聚。于是“抽空聚一聚”成了一句客套的寒暄,隻能感慨“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那份曾經深厚的友情,也在時間的流逝和距離的阻隔中,成為被“六便士”趕走的白月光,漸漸變得模糊而遙遠。
殊途的人生。畢業後從事不同工作、擁有不同人生軌迹的同學,可能逐漸從最能感同身受的朋友,變成了悲歡并不相通的過客。有人成為職場精英,有人成了家庭支柱,有的當了背包客,還有的在象牙塔深造……想要聯系卻被心裡的顧慮管住了嘴:混得不好是不是不該打擾?他如今是“大紅人”了,還會記得我嗎?工作生活天差地别,還能聊到一起嗎?畢業後的角色各有不同,讓昔日同窗之間産生了更多的隔閡。
陌生的畏怯。畢業後的我們,在時間的洪流中各自成長,變化悄然發生。曾經熟悉的面孔,或許已經染上了歲月的風霜;曾經共同的夢想,或許已經被現實擊得粉碎。這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往往會讓我們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失落和畏怯。連鏡子裡的自己都變了很多,誰又能保證身為同齡人的他們沒有變化呢?為了避免這種尴尬,有些人選擇了逃避,甯願将美好記憶珍藏心底,也不願去面對彼此,不打擾就是最後的溫柔。
浙江工業大學畢業典禮現場,畢業生拍照記錄 圖源:浙江工業大學微信公号
三
不論時代怎麼變遷、歲月如何淘洗,同窗情都是每個人生命中一份彌足珍貴的情誼。畢業後能否再相見,怎樣更好地相見,有三句話顯得尤為重要。
差距不應該成為相見的顧慮。畢業之後再見難,其關鍵不是城市之間存在“實體距離”,更多在于“心理距離”。有一種觀點認為,同齡人的差距主要是在畢業之後拉開的,尤其是畢業三四年之後。有的起點很高,畢業就到了大廠大平台,發展前景令很多人羨慕;有的選擇回到縣城安家,在崗位上為了夢想而打拼,多了幾分安定與從容,生活中不乏小确幸;也有的一直處于徘徊迷茫中,在不同領域和城市之間“反複橫跳”。這樣一來,原本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人開啟了錯落人生。
人生高下其實是沒有定義的,成功标準亦是如此。沒有什麼樣的職業、什麼樣的路徑就一定優于别人。隻要努力,隻要向善,對國家和社會有用、努力經營自己生活的每個人,在同學面前都是“混得好”的人。随着畢業時間逐漸拉長,人生經驗和閱曆趨于豐富,與外在的職業、收入、地位相比,内心的笃定和從容更為難得。
永遠保持同窗情的純粹。離開這一點,就容易令人對畢業後再相見産生排斥心理。在現實生活以及各類影視作品中,關于同學重逢碰到的“奇葩橋段”和“名場面”并不少。有人感歎,現在不少同學聚會似乎變味了,不是回望曾經的同窗情誼、分享生活的點滴,而是成了互相比較、花式炫富的載體。“成年人的破防,從同學聚會開始”“喧嘩幾個小時,回去後還不是過自己的日子”“聚過一次,之後再也不想去了”。
青春時期結下的情誼,應是純粹而又樸素的。不能因為時過境遷,就換了另外一個模樣,亦或者是戴上面具去刻意表演,這完全偏離了初衷。眼前的每一次訴說、每一次聆聽、每一次對視,哪怕是一時一刻的“尬聊”,其實都是激起青春回憶的陣陣微風,這才是重逢本該有的樣子。
别讓來日方長成為遺憾的歎息。雖然畢業之後見與不見,人們終究都要回到自己的生活軌道上。但不管是一路上滿是風景,還是道路上布滿泥濘,相信來自同窗的那一份牽挂、一聲祝願總會令人心潮澎湃,它也是一個人前行的莫大動力。正所謂,别後願繁花似錦,再相逢依舊如故,同學間無言的默契便是如此。
月曆一頁頁地翻過去,畢業後很多人與事成了“未完待續”。身處這個快節奏時代,每個人更應學會停下腳步,留出一點時間,去珍惜和呵護同窗情,隻有主動執筆才能續寫更動人的故事,千萬别讓一句“來日方長”成為遺憾的歎息。
來源:浙江宣傳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