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号
親曆平江特大洪災大西村的生命救援
■口述:郭興義 整理:吳維
“政委,你帶着民兵來了,我就踏實了,從現在起,這裡就由你負責總排程,我趕緊趕往下一個重災區!”7月1日14時左右,當我帶着40名民兵攜帶沖鋒舟、橡皮艇等救援裝備剛到平江縣天嶽街道大西村,正在現場排程的副縣長、警察局局長吳曙光就急切地對我說。
“集合部隊,準備好裝備!”汛情就是指令,時間就是生命,我立即安排保障科長鄧英武按照預案着手準備。
“我是大西村村支書毛遂忠!”看着他滿臉憔悴、十分着急的樣子,我的心就懸了起來:“現場什麼情況?”“這麼多年,從沒有見過這樣猛的水!現在水已經向二樓蔓延,開始有房屋坍塌,之前按照應轉盡轉的要求,已經組織200多名村民轉移避險,現在還有近200名被困群衆需要轉移。”毛遂忠正在介紹情況,天嶽街道大西村辦村幹部洪龍趕了過來,指着眼前的一片汪洋說道:“現場救援難度非常大,現在需要分兩個方向緊急救援,等天黑了再救援會增加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抓緊!”
現場了解,這次救援需要橫跨仙江河,水深雜物多,地形比較複雜,再加上線纜交織和漂浮物等,如何安全、圓滿地完成任務成為最大的考驗!了解了水情、險情以及災情情況後,我稍加思索,立即進行了現場動員,分成4個組,兩個組負責一個方向。
“政委,我是一名當地村民,也是一名黨員,我來帶路!”這個自告奮勇的女聲,讓我很受感動。後來了解,她是大西村支委委員、片長李芳芳。
“救生衣,上!”一聲令下,李芳芳指引着第一艘沖鋒舟舵手駛向西岸橋片區。截至1日20時,李芳芳所在的救援一組安全轉移被困群衆58人,其中8位是80歲以上的老人。
在現場,我的電話就沒有停過,很多是請求支援的。一邊進行着統籌排程,一邊關注并擔心着救援者和受困群衆的安危。雨水、汗水交織在一起,衣服濕了,手機要沒電了,天已經黑了,救援的難度越來越大,可值得欣慰的是,轉移的群衆越來越多,望着他們的笑容與淚水,聽着他們的道謝與感激,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為平江縣人武部的政委,我知道平江縣是湖南省38個山洪地質災害防禦重點縣之一,有411處地質災害點和451處山洪災害危險區。6月30日,我接到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的第一份指令:急需50名民兵構築子堤。7月1日上午,正準備按計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接到了第二份指令:三陽鄉平源村群衆被困,急需民兵支援!中午,就接到了第三份指令:緊急支援大西村被困群衆轉移!
21時35分,196名受困群衆實作了安全轉移!任務圓滿完成,我的心情出奇的好,立即收攏部隊、清點人數,總結講評後便向營區機動。車上,一個又一個報平安的電話打了出去。
望着萬家燈火,我想起在現場聽到最多的是:“關鍵時刻還是人民子弟兵!”“今天‘七一’呢,我們用這種方式為黨慶生,真是終生難忘!”忽然,我想到今天不僅僅是黨的生日,非常巧合的是,今天也是我自己的農曆生日,我在想:“這個黨日過得真有意義,這個生日過得一輩子難忘!”我給父母打了一個簡短的電話後,想着責任和使命,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用“感恩心做人,責任心做事”去追求更加美好的詩和遠方。
7月2日早上,面對防汛Ⅰ級應急響應和衆志成城抗擊特大洪水的号召,我再次帶隊前往受災最為嚴重的漢昌街道所在的老城區,轉運受災群衆、運送生活物資……
(中國軍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