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作業崩潰?機智爸媽送娃去外公家,外公的表情亮了!**
描述:當輔導孩子作業成為“家庭大戰”的導火索,你會怎麼辦?張先生和李女士這對年輕夫妻的經曆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家庭教育的壓力愈發沉重。特别是對于像張先生和李女士這樣的年輕父母來說,既要應對工作的繁忙,又要肩負起輔導孩子作業的重任,實在是讓人倍感壓力。
張先生今年32歲,是一名IT公司的項目經理,工作繁忙,經常加班。李女士則是一名國小國文老師,平日裡除了教書育人,還要照顧家庭和孩子。他們的女兒小傑今年5歲,剛剛步入國小的大門。
小傑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但有時候也會調皮搗蛋,特别是在做作業的時候。他總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讓張先生和李女士頭疼不已。每當輔導作業的時候,家裡總是充滿了緊張的氣氛,有時候甚至會演變成一場“家庭大戰”。
有一天晚上,張先生和李女士再次因為輔導小傑的作業而崩潰。小傑的數學題總是做錯,國文的生字也寫得亂七八糟。張先生耐着性子給他講解,但小傑總是似懂非懂,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李女士則在一旁不停地催促,希望他能快點完成作業。但越是催促,小傑越是磨蹭,一家人陷入了僵持的狀态。
就在這時,張先生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對李女士說:“我們不如把小傑送到外公家去吧,讓外公幫忙輔導一下作業。外公退休前是數學老師,肯定能搞定小傑的數學題。”李女士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于是兩人立刻收拾東西,帶着小傑去了外公家。
到了外公家,張先生和李女士向外公說明了來意。外公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說:“你們這兩個年輕人啊,真是被孩子給逼瘋了。不過沒關系,我來幫你們輔導一下。”說着,外公就把小傑拉到了書桌前,開始耐心地給他講解數學題。
張先生和李女士則坐在一旁,看着外公和小傑的互動。隻見外公一臉慈祥的笑容,不時地摸摸小傑的頭,誇獎他聰明伶俐。而小傑也在外公的鼓勵下,逐漸變得認真起來,開始認真地聽外公講解題目。
不一會兒,小傑的數學題就都做完了。外公還拿出了一些數學遊戲和玩具,和小傑一起玩了起來。小傑玩得興高采烈,完全忘記了剛才的不愉快。
看着這一幕,張先生和李女士心裡感到十分欣慰。他們意識到,或許自己之前對小傑的輔導方式有些過于嚴厲和急躁了。他們決定以後多向外公請教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融洽。
就在這時,外公突然拿出一瓶藥,對小傑說:“小傑啊,你看這是什麼?”小傑好奇地湊過去一看,隻見外公手裡拿着一瓶治療心髒病的藥。他立刻露出驚訝的表情,問道:“外公,你怎麼會吃這種藥啊?”外公笑了笑說:“這不是我吃的藥,是給你爸爸媽媽準備的。”說着,他指了指張先生和李女士。
張先生和李女士一聽這話,頓時愣住了。他們不解地問外公:“為什麼要給我們準備這種藥啊?”外公笑着說:“你們這兩個年輕人啊,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總是那麼緊張焦慮,這樣下去心髒怎麼受得了?我給你們準備這瓶藥是希望你們能夠放松心态不要過于緊張焦慮。畢竟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
聽到這裡張先生和李女士心裡感到十分愧疚和感動他們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确實存在很多問題過于嚴厲和急躁的态度不僅讓孩子感到壓力也讓自己感到疲憊不堪。他們決定以後要多向外公學習用更加溫和和理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融洽。
就這樣一個晚上張先生和李女士在外公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教育孩子的信心和動力。他們相信隻要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每一個時刻、用愛去呵護和陪伴孩子成長就一定能夠度過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階段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