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把馬路大的胃切除,将食管和直腸結紮在一起,手術後把吃的放在馬路大面前,然後你就會看到馬路大這邊拼命地吃,那邊就絲毫不差地都排洩出來。”
這句台詞來自電影《731》,光想想就感到驚悚,但這部電影還原了史實。
随着《731》的上映日期臨近,社會各界對這部電影的讨論也愈發熱烈。
一些網友反應“精日分子”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質疑電影的曆史真實性,甚至試圖為731部隊的行為辯護。
“太吓人了,為什麼要拍出來,吓到孩子怎麼辦?”
“畫面也太血腥了,我要舉報。”
“全是假的,沒有必要看。”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說出這種話?這部電影不是一個戰争片,如果當做“抗日神劇”來對待,這段曆史就沒有意義了。
《731》的意義已經超越了一部電影本身,它成為了一個契機,讓我們重新審視曆史,思考人性,并為未來的和平貢獻力量。
“731”罪行登熒幕
1988年,香港電影《黑太陽731》的大尺度畫面,力求用最真實場景詳細還原各種殘酷的人體試驗。
在上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日本軍方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市郊區平房地帶,秘密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細菌戰研究基地。
這個基地表面上僞裝成“防疫給水部”,實則是一個進行殘酷人體實驗的魔窟。
在那個年代,哈爾濱平房區還是一片荒蕪之地,日軍選擇在此建立731部隊,正是看中了這裡偏僻隐蔽的地理位置。
他們在這裡修建了占地300多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包括實驗室、監獄、焚屍爐等設施。
整個基地戒備森嚴,外人根本無法接近。就是在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人類最為黑暗的一頁曆史正在悄然上演。
731部隊進行的實驗,用“慘無人道”來形容都顯得蒼白無力。活體解剖、細菌感染、毒氣試驗、冷凍實驗......
這些令人發指的行為,在731部隊的“科學家”們眼中,不過是一項項需要完成的研究課題。
他們将被俘的中國平民、抗日戰士,甚至包括婦女兒童在内的無辜者,統統稱為“馬路大”(意為“原木”),完全否定了這些實驗對象的人性。
這些罪行在戰後并未得到應有的懲罰,在東京審判中,731部隊的罪行竟然被有意回避。
部隊的主要成員,包括臭名昭著的石井四郎,不僅逃脫了審判,還在戰後的日本社會中繼續過着優渥的生活。
石井四郎本人甚至成為了日本某著名醫科大學的教授,繼續從事醫學研究工作。這種不公正的結果,無疑是對所有受害者的又一次傷害。
《黑太陽731》的上映在當時引發了巨大争議,有人稱贊影片揭露曆史真相的勇氣,也有人批評其過于血腥和獵奇。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喚起了人們對這段曆史的關注,也為後來的創作者們開辟了道路。
時隔多年,趙林山導演的新作《731》即将問世。與《黑太陽731》不同,趙林山導演選擇了一種更為内斂的叙事方式。
據悉,新片将聚焦于731部隊中的一名普通日本士兵,通過他的視角來展現這段曆史。這種叙事角度的轉變,或許能讓觀衆以一種更加複雜的心态來審視這段曆史。
原本趙林山導演在2012年就想拍攝,由于環境原因無法完成。
直到2017年才得以行動,計劃2021年就準備在國内上映,但又為何遲遲未定上映時間?
2023年10月就開始為電影做宣傳,卻和其他電影鋪天蓋地的宣傳視訊相反,到現在也才9條,難道遇到了什麼阻力?
十年打磨傳遞曆史真相
如今親曆那段曆史的人越來越少,我們如何将這段曆史傳承下去,如何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曆史,成為一件及其重要的事。
在這個背景下,《731》的出現顯得尤為重要。電影作為一種大衆化的藝術形式,有着其他媒介無法比拟的優勢。
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數字和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故事。
《731》的創作團隊深知這一點,他們在創作過程中,不僅查閱了大量的曆史資料,還多次前往731部隊遺址實地考察。
除了展現731部隊的罪行外,還将聚焦于那些在與敵人鬥争的普通人。
比如,那些被迫參與實驗的日本醫生和護士;那些被關押在實驗室裡的“馬路大”。
《731》的創作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由于題材比較敏感性,如果真實還原鏡頭,想必都無法上映。
是以電影在籌備階段就遇到了不少阻力,有人擔心影片會引發新一輪的民族仇恨,也有人質疑重提這段曆史的必要性。
面對這些質疑,創作團隊始終堅持自己的初衷,不是為了煽動民族仇恨,而是為了正視曆史、反對戰争、警示未來。
況且導演趙林山曾在釋出會上表示,這部電影意在提高“強國情緒”,要不要忘記曆史,沒有拉動民族仇恨的意圖。
在全球化的今天,和平是各國都在追求的目标,而有部分人假借一些時事煽動極端民族主義。
千萬網紅“一個人的莎士比亞”被封,官媒點評批評
随着“清朗行動”的開展,一些宣揚極端民族主義的自媒體賬号被封,其中全網粉絲超過一千五百萬的“正能量”網紅,一個人的莎士比亞某手賬号被封禁。
他的視訊感染力很強,強有力的說話方式很容易被帶入到他的節奏中,每一條視訊都有幾萬、十幾萬的點贊。
這種感染力如果真的是做正能量部落客,我相信他的發展一定會很好。
可惜的是為了流量部分青紅皂白,一邊說“清算日本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另一邊又說“救下日本人的女英雄”。
讓人很摸不清頭腦,他到底是極端民族主義者,還是網友口中的“精日分子”。
小編覺得都不是,強烈的情緒感是最好的仇恨放大器,放到現在是最好的流量密碼。
但網絡不是情感的宣洩口,有深度有思考的優質内容才是自媒體從業者正确的路。
還有這位網紅喜歡搬運和洗稿,雖沒少被禁言但似乎也沒有悔改之意。
這是2024年初,哈爾濱把鄂倫春族請出山在網上熱度很大,然後這位網紅就用了某乎作者的文案。
兩個文案唯一的差別,就是一個為2024年1月3日發的,一個為2021年3月24日發的。
而這條視訊卻有将近二十萬的點贊,播放恐過千萬。
據說從他開始做短視訊開始就開始抄襲,期間都不知道被禁言多少次了,屢教不改都快成為褒義詞了。
作為粉絲量這麼大的一個部落客,就像媒體所批評的那樣,能量越大責任越大,一味“吃”流量,必将被流量反噬。
結語
《731》的出現,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曆史的機會。
曆史不應被遺忘,而應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通過了解過去的黑暗,我們才能更好地珍惜現在的和平,并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資訊來源:新浪新聞2024.6.30關于處理煽動中日對立、挑動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相關違規内容的公告
新京報2020.5.2關于“731導演透露張家輝所飾角色,開拍前需要瘦身”的報道
抖音電影《731》官方賬号
觀察者網2024.7.3的微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