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前言

清朝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他們為了統治在很多方面也是和漢族政權相似的,其突出的一點就是對于儒家思想的推崇了。

可以說縱觀這些封建王朝的帝王,他們都是很推崇儒家思想的,并且也很敬仰孔子。這不為了彰顯自己對孔子的推崇,在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他就去祭拜孔子,值得一說的是,在看到碑文後,康熙遲遲沒有跪下,這是因為什麼?之後康熙又跪下了嗎?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一、祭拜孔子

清朝是滿人建造的一個帝國,他們也有着自己的文化,但在他們還沒有完成統一的時候祭拜孔子并不在他們的文化之中,祭拜孔子是漢人的一項傳統,孔子思想影響中華幾千年。當然這是不包括像蒙古族、滿族這種少數民族政權的。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但是在大清建立之後,大清的統治者們也就開始大肆地推崇儒家思想。不過除了努爾哈赤,可以說努爾哈赤對大明王朝、對漢人是有着很深的仇恨的,當年他以“七大恨”告天,自此開始征讨大明。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正是因為他對于大明的恨意讓他對于漢族的思想、文化乃至人都是一種厭惡的感覺,在他統治的時候就曾經發起過“誅儒”政策。在他逝世後他的兒子皇太極登基,立即就叫停了當年的“誅儒”政策,并且開始推崇儒家思想,推崇孔子。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不僅是從口頭上推崇儒家思想行動上他也有表示,在政治中心盛京建造孔廟用于紀念孔子,當然也正是因為皇太極的帶頭作用,讓他的後代們都重視了起來。

在皇太極逝世後,順治帝在入關後對祭拜禮儀方面很是重視,并且又重拾起前朝的文廟祭拜大殿。以至于到了康熙帝的時候,他對于這些事情也是同樣地看重。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當然康熙親政後,就在前朝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去曲阜孔廟祭拜先師這一項。那是在康熙二十三年之際,康熙處理完了朝中政務後就來到了山東曲阜祭拜孔子。可以說這也是大清頭一次的活動,在康熙之前從未有過如此隆重對孔子祭拜的先例。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其實這也很好了解,畢竟自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不一樣的,他們對孔子也沒有那一種追随和敬仰,究其原因不過就是為了他們的統治,為了能夠加強中央的統治。

在康熙皇帝之後,雍正帝和乾隆帝也都是對祭祀孔子看得很重,開創了祭拜孔子的熱潮。其實為什麼康熙如此重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他現在急需要挽回漢人心中對大清的形象。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為什麼會這樣說,衆所周知在康熙還未親政的時候,大權一直都是在鳌拜的手中,但是鳌拜此人并不是一個“民族融合”的推行者反而是他的反對者。

在鳌拜等人的心中則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于漢臣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的态度,并且還在官場上排斥漢臣。這些就算了,在文化上他也讓滿人重回之前的思想和文化。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這件事不僅嚴重地影響了民族融合,并且還讓漢人對皇家、對滿人很是反感,嚴重阻礙了大清的統治,是以在除掉鳌拜,大局已定後康熙就迫不及待地挽回漢人士族的心。

在這一年康熙來到山東也就是為了收服學子們的心。當然這康熙千裡迢迢地來到山東,也是要有一個帶路人的,此人正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就是那個南洪北孔的孔尚任。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康熙親自下令,祭拜孔子的禮節一定要按規矩走,不能因為自己是皇帝就簡化。因為他前來祭拜孔子的舉動,就已經得到群臣的稱贊,嘗到甜頭的康熙更要堅持到底。

二、遮住一字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不僅專程找人給他講解了《大學》的首節還讓人給他講解了儒家思想經典,這一切都是孔尚任安排的,可以說孔尚任不僅僅是有才學,在政治手段上也是到位的,這不到此為止康熙對孔家的安排都是很滿意的。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之後發生的一件事讓康熙更是對此人滿意,這些講經結束後,就要進入最重要的祭拜階段了。一行人來到孔子的墓前,早就有人将貢品擺好了。畢竟是康熙前來祭拜,這一定要彰顯皇帝的看重。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就連祭品都是很豐富的,在地上也擺好了皇帝禦用的黃氈。雖說這是在室外,但是此時卻是一點聲音都沒有,大臣們都屏住呼吸不敢說話,害怕萬一自己出聲了被康熙認為是對孔子的不尊重。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但是當一切都準備就緒後,卻遲遲不見康熙跪拜的舉動,從康熙站到孔子的墓前到現在都要有一盞茶的功夫了遲遲不見康熙有動靜,這究竟是怎麼了?膽子大的大臣悄悄的擡頭看康熙在做什麼。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隻見康熙正在看着墓碑上的幾個大字“大成至聖文宣王之墓”正是這幾個字讓康熙猶豫了,雖說很多人不了解康熙為什麼停下來了,但是孔尚任很快就反應過來了。他上前給康熙一個台階下讓康熙先去休息一會,等會再來祭拜孔子。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本身康熙就因為墓碑上的字猶豫,此時想也沒有想就答應了孔尚任。這邊當康熙走後,孔尚任連忙讓人将墓碑上的“王”字給蓋住了,換成了“先師”兩個字。當康熙休息完後,看到上面沒有“王”字後很快就行了一個一跪三叩首的大禮。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在康熙看來一國隻能有一個君主,自己都是皇帝了,那孔子是“王”是怎麼回事,自己身為皇帝怎麼能跪拜“王”呢。孔尚任巧妙地緩解了康熙的忌諱,不得不說他确實是心思巧妙,是一個難得的聰明人。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三、民族政策

在清朝統治之前,國家還是在漢人的手中,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他所面臨的困難還是很多的。在清朝建立之初和努爾哈赤統治階段,後金的實力還是比較薄弱的。并且還并未完全地統一,是以他們也是很需要漢人的支援的。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當時的社會本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社會,是以他們必須要制定相關的民族政策用來解決民族問題,蒙古族還好說一些,因為兩方還是有一些相似的都是在馬背上征戰的。後期他們也通過聯姻等方式聯絡感情。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但是漢族就不一樣了,漢族不僅人數多,其所面臨的困境也是很多的,不僅有上文提到的思想方面的大家族,還有一些世家。是以在清朝早期,民族政策一直是他們核心的政策,是大清的基本國策之一。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在嚴重的人口差距之下,這也是清朝統治者不得不進行的事情,不僅是人數就連思想方面漢族都是更深遠,他們能做的隻能是接受漢族文化,而不是改變。

結語

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蓋住王字,添上先師

可以說清朝統治者們對于孔子如此推崇,完全就是出于自己的統治,就像是康熙在見到“王”字就心生忌諱之情一樣,因為他認為若是跪拜了就會影響他的統治。但不得不說為什麼清朝能夠延續幾百年,正是因為他對民族融合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