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新能源車型的普遍接受程度變高,周圍很多朋友都想選擇一款新能源車型,有對智能化感興趣的,有對省油有追求的。其實不隻是新能源車型能做到這些優勢,市面上一些傳統的燃油車也加入了新能源的特性,比如本田的型格油電混動,通過電池和電機,将油耗進一步降低,同時動力得到提升,受到了不少車主的喜愛。而在中國市場,比亞迪在新能源方面發展迅速,推出的秦PLUS DM,在市場中獲得了可觀的銷量,深受消費者喜愛。相近價位下,到底是選擇日系的油電混動還是選擇自主品牌的插電混動呢?
今天我們就拿兩款經典車型進行對比。廣汽本田型格定位緊湊型轎車,其指導價為12.99-18.69萬元,目前該車給出了前所未有的優惠力度,終端市場有不到5萬的優惠力度;秦PLUS DM同樣定位緊湊型轎車,指導價格7.98-14.58萬元,目前新車市場優惠較少。
秦PLUS DM-i是比亞迪走量的車型,定位為緊湊型插電混動轎車,在市場中頗受消費者歡迎,其設計也有吸引人的地方。該車采用了大尺寸的前臉設計,大嘴式的中網面積很大,和秦PLUS EV封閉式的前臉有着明顯的設計區分,雖然該車在市場中已經上市很久,設計已經不再新鮮,但好在耐看。
型格這款車以外觀和出色的性能而聞名,目前市場月銷在七千左右,可見其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型格采用了廣汽本田家族式設計語言,車頭采用黑色小面積前進氣格栅與兩側全LED大燈組,中間依舊是本田車标,兩側的擴散器設計的比較立體,中間的進氣口較為修長,屬于經典耐看的類型,整體設計比秦PLUS更運動一些。
尺寸方面,型格的長寬高分别為4689/1802/1415mm,軸距2735mm;秦PLUS的長寬高分别為4765/1837/1495mm,軸距2718mm;從尺寸來看,秦PLUS的長寬高占據優勢,但型格的軸距更占據優勢,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本田對空間的使用率更高。
内飾方面,兩車的車内中控布局較為相似,都采用了單一的懸浮式大尺寸中控螢幕,其中型格采用了傳統的内嵌式儀表,細長的蜂窩狀空調出風口讓人眼前一亮,相比秦PLUS傳統的空調出風口更有設計感。方向盤的功能按鍵很多,儀表盤的顯示資訊也異常豐富,隻是中控螢幕如果再大一點就好了,本田的車型似乎都對大屏不夠積極。不過9英寸的懸浮中控也說的過去,畢竟本田向來以實用性為主,該車保證了車機流暢度和豐富的同時,比那些一味做大螢幕的車型要實用很多。
秦PLUS的中控采用了懸浮設計。儀表并沒有采用内嵌式設計,不過8.8英寸的儀表略顯小氣。方向盤則采用皮質包裹的多功能方向盤,換擋區域較為簡潔,檔把相比型格更有質感。該車車機搭載了DiLink智能網聯系統,能識别多種語音指令,但并不能識别連續的語音指令,它的手機遠端控制功能豐富,有數字鑰匙、服務預約等功能。可以看出秦PLUS的内飾設計以實用為主,并沒有太多“炫技”的設計。
動力方面,對比車型中,型格采用了油電混動,也就是不能外界電源充電,需要發動機給電池充電,帶動電機運轉。這套系統是本田非常成熟的動力系統,兼顧了動力和燃油經濟性。其搭載了2.0L自然吸氣發動機,擁有143馬力,電機最大功率184馬力,WLTC百公裡油耗為4.39L。比亞迪秦PLUS DM搭載的是1.5L發動機,最大馬力110馬力,電機最大功率197馬力,WLTC綜合油耗1.58L,饋電油耗4.6L。
可以看到,動力方面型格的發動機更具優勢,綜合動力要比秦PLUS更出色,而在油耗方面,由于插電混動需要外接電源,有額外的能量供給,是以在有電的情況下燃油經濟性表現更好,不過其饋電狀态下動力和燃油經濟性都會降低,這點是插電混動的劣勢。而型格的油電混動,在動力和燃油經濟性上表現的會相對穩定。
配置方面,相近價位下,型格比秦PLUS多出了車道偏離預警、前方碰撞預警、主動刹車、車道保持居中、後排側安全氣囊、主副駕膝部氣囊、被動行人保護、原廠ETC、主動降噪、自适應遠近光、轉向輔助燈;秦PLUS比型格多出了前後駐車雷達、360度全景影像、皮質方向盤、手機藍牙鑰匙、遙控車輛、15W手機無線充電、主駕駛電動調節、K歌功能、後視鏡加熱、後視鏡鎖着折疊。可以看到型格更注重安全配置,秦PLUS更注重功能性。
相對而言,這兩款車型作為家轎車都是不錯的選擇,兩車在不同的領域均有勝負。從消費者最看重的省油和耐用性來看,其實本田型格更具吸引力,其有本田合資光環,加上目前市場給出的巨大優惠,吸引力不錯,最重要的是其做到了和秦PLUS相當的配置,油電混動動力表現穩定,是一款适合年輕人的車型。秦PLUS的優勢在于其當下較高的熱度,入門門檻較低,比亞迪的新能源相比其他自主品牌更具吸引力,而DM-i插電混動也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跟随熱度購買的消費者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