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古代機械風扇,你見過嗎?

漢代《西京雜記》:“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七輪扇,連七輪,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這裡将丁緩手巧制七輪大風扇,一人操作,滿屋清涼。

宋《夏日吟》:“君不見長安公侯家,六月不知暑。扇車起長風,冰檻瀝寒雨。”這裡“扇車”推斷應該也為機械風扇。

聊聊古代機械風扇,你見過嗎?

宋《武林舊事》:“禁中避暑……置茉莉、素馨、建蘭、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阇婆、薝蔔等南花數百盆于廣庭,鼓以風輪,清芬滿殿”。這裡描述的是用風輪将花香吹得滿庭清香,這種風輪推斷也應為機械風扇。

聊聊古代機械風扇,你見過嗎?
聊聊古代機械風扇,你見過嗎?

《養生随筆》中亦談到“暑天室有熱氣,非風不驅。辦風輪如紡車式,高倍之,中有轉軸,四面插木闆扇五六片。令人舉柄搖動,滿室風生,頓除熱氣”。這裡的風輪描述的就是機械風扇。

“機械”指有一定的裝置結構。機械風扇的起源據說是在1830年由美國人詹姆斯·拜倫由鐘表的結構的啟發,發明的一種可以固定在天花闆上用發條驅動的機械風扇。

聊聊古代機械風扇,你見過嗎?

而清宮中的機械風扇據說是一開始由雍正下令制作“機械化”風扇,在楠木架上安裝六把扇子由人工轉動,卷。後經過多次改進:比如将扇子改為大羽毛扇,人工在屋内搖扇汗味太大又改為用繩子拉動風扇轉動起風。

聊聊古代機械風扇,你見過嗎?

之後乾隆又命造辦處在自鳴鐘上安置風扇,自鳴鐘的内部齒輪轉動後,牽制風扇一起轉動,就變成了自動機械風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