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猷/文
《露珠》成建國作品選
序言
董宏猷
虎年初秋,突然接到成建國先生的電話,希望我為他的作品集寫一個序言。我說"突然",是因為好多年未見面了。但是,建國依然記得我,而我,當然記得建國。人與人之間的情分,常常與時間的短長無關。有的常常是珍貴的共同的記憶。
我與建國的相識,是在九十年代。那時,中共武漢市委安排三位專業作家挂職深入生活,池莉去了東湖開發區,劉醒龍去了新洲縣,我則去了武漢市城建委,挂職任宣傳部副部長。那次挂職,市委是下了任職的紅頭檔案的,我便開始到城建委上班工作了。
那個時候,建國也調到了城建委宣傳部工作,我們就這樣成為了同僚。
在我的人生中,那是一段短暫的然而難以忘懷的人生體驗。我去的時候,武漢長江二橋,天河機場,岱黃高速公路,常青花園,一大批重點項目,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那時的城建委,是"大建委",許多部門,例如東湖局,園林局,建設局,等等,都還屬于建委序列,是以,宣傳部的工作,也很繁忙。緊張的時候,我常常忘了自己是個作家,隻是來挂職的,而是進入了角色,作為宣傳部的一員,投入到火熱的城市建設之中去。
是以,當我看到建國的作品集中,也收入了與他的工作息息相關的文本,甚至包括解說詞,我能了解一個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熱愛自己的付出與創作的作者的心情。因為這些文本不僅僅是一些工作記錄,而是自己生命的記錄,才華的結晶。所有的青春與夢想,都融彙在平凡的默默無聞的工作之中了。隻有這些文字,還像路标一樣,記錄着一個行者堅定前行的征程。
當然,作為《露珠》的主體,還是詩歌與散文,是建國潛心創作的文學作品。我驚異于這些作品,在建國年輕的時代,與許多業餘作者的作品相比,毫不遜色。隻是因為建國的自律,覺得自己的行政幹部,上司幹部,沒有朝文學創作的方向繼續發展,這些作品沒有拿出來罷了。
建國的詩歌,主要是抒情詩,想象豐富,講究韻律與節奏,排比與氣勢,是典型的新詩。他的散文,傳承了中國古典散文的精髓,質樸無華,主要記叙的是自己的親人,師長,同學,尤其是知青戰友,情真意切,細膩感人。他的文學才華,從他參加聯考,缺一門數學成績,居然考取了武漢師範學院,也就是湖北大學的前身,就可見一斑了。在這本作品集中,我更喜歡他的這些散文,幾乎構成了他的自傳。
從這些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普通家庭出生的青年,是怎樣通過自己的奮鬥與努力,一步一步地改變命運,最後成為一名上司幹部,走向人生的輝煌。這是一個典型的成長文本。他的人生意義不僅僅屬于自己,而是屬于新中國建國後成長起來的整整一代人。在這個意義上,建國的這些文章會與同齡人産生共情,同時,也會作為生動的人生寫照,留給下一代,以作鑒證。事實上,建國已經在輔導第三代了。他與孫子的合作與對話,讓我想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建國一輩子工作在城建戰線,真正做到了"名如其人"了。讀他的文章與詩歌,讓我想起了那些為這座城市作出巨大貢獻的默默無聞的城建人。這座城市所有的基礎設施,高樓大廈,所有的現代與美麗,幸福與安甯,都與他們有關。他們的青春與生命,都獻給了江城,這些勞動與奉獻,不會是稍縱即逝的"露珠",而是比金子還要珍貴的路标與裡程碑。那麼,我的這篇序言,也不僅僅是寫給建國,而是獻給所有的城市建設者,所有的平凡而偉大的勞動者。而我,也為自己曾經是其中的一員,而自豪。同時,也祝賀建國的新書出版,并期待他的春花般的新作。
是為序。
2022年10月20日
于府河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