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件人騎毛驢銅香薰爐賞析

一件人騎毛驢銅香薰爐賞析

筆者自幼生長在中國古銅都,即安徽省銅陵市,從學生時代起就酷愛收藏,尤其對各類銅器有濃厚的興趣。今披露一件“人騎毛驢銅香薰”爐給藏友們鑒賞,以單叙本人對這件藏品的認知,旨在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民間故事。

一件人騎毛驢銅香薰爐賞析
一件人騎毛驢銅香薰爐賞析

該人騎毛驢香薰爐是十幾年前在銅陵市一家古玩店裡購得,據店主稱其這件藏品是在省城的拍賣會上舉牌拍來的。該香薰爐高度為25厘米,長度為23厘米,總重量是980克(如圖)目睹該器物造型美觀,黃銅質地,熟舊自然,一眼開門。一隻活靈活現的毛驢上端橫坐着一位長胡須老人。(系活動香薰蓋,可以自由拿下)

香薰爐焚香,是一種給房間增添雅緻的方式之一。香薰爐有着完美的造型,不僅僅是熏香的器物,更是一種藝術品。香薰爐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玩賞物之一,藏者歡喜對其愛不釋手。且在古代人居家中最講究的就是焚香以熏陶清雅環境,陶冶情操。從西漢到清代晚期,1900多年曆史,香爐香薰一直扮演着供人使用和賞玩的角色。清代時期,宮廷的香薰香爐就已經開始使用銅鎏金或掐絲琺琅的奢華工藝制作了。

筆者這件銅香薰爐人物造像面容慈祥,雙目有神,張口微笑,衣物,發結,手腳姿态刻畫生動,拿下人物,毛驢腹部内空,應是用作熏香。毛驢全身有靈動感,工藝精湛,通體有泥金脫落的殘痕,根據器物的銅質和老舊程度來推測:此件人騎毛驢銅香薰爐應是清代中期的物品。

筆者曾在各地古玩市場見過多種不同造型的銅香薰爐,在幾位藏友家也看到過幾件人騎毛驢香薰爐,大小差異不大,但騎驢人物的面孔不盡相同,坐像的背面均有開窗,而本人所得這件人騎毛驢銅香薰爐,背面無開窗,人物造像面孔也不相同,是以說這件人騎毛驢造像的人物究竟是古代哪位神仙,難以判定。

看這件器物,不由自主讓我們了解一下關于毛驢與文人的關系,非常有趣的。人騎毛驢還别有一番意境, 值得人們回味,

毛驢的叫聲,往往被認為粗野鄙俗,嘶啞破裂,不堪入耳。南北朝時期出現的成語“驢鳴犬吠”,就借以形容詩文、語言拙劣。

據老一輩人們傳說,在古代中國,側身騎毛驢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出行方式。例如,唐代詩人李白就.有“側身騎驢走天下”的詩句,形容自己灑脫不羁的形象。此外,其他文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也可能有過類似的描寫或記錄。這些文人通過側身騎驢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自由、閑适生活的向往。

人騎毛驢的經典故事從古至今聽到最多的就要算是張果老,他是八仙過海神話傳說中典型,就現今很多民間版畫和故事書籍上還常能見到八仙和張果老到騎毛驢的身影。張果老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八仙之一,在中國民間有廣泛影響,他是一位真實的曆史人物。

據記載,張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張果,由于他年紀很大,是以人們在他的名字上加一個"老"字,表示對他的尊敬。相傳他久隐山西中條山。往來晉汾間。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後人複見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倒騎白驢,日行數萬裡。休息時即将驢折疊,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授以銀青光祿大夫。是中國婦孺皆知的道教神仙。 張果老神迹,婦孺皆知。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八仙中的張果老,青鬓皓齒,老态龍鐘,出入常騎一頭白驢,每倒騎之。故民間有歇後語曰:“張果老倒騎驢——往後瞧。”據《雪濤小說》載,明初蜀中有一老儒,曾為《張果老倒騎驢圖》題詩一首:

舉世多少人,不知這老漢。

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這首詩寫得極有特色,“這老漢”三字自然親切。最妙的是“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兩句,借張果老倒騎驢這一特殊現象,表達了“有錢難買回頭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觀點,啟發人們要善于總結經驗,以利更好地前進。

古代詩文《随園詩話》中也錄有一首題為《騎驢圖》的詩句為:

張果倒騎驢,不知是何故?

為恐向前看,忘卻來時路。

贊美張仙果老的詩句,不禁讓人聯想到以下思緒:

1. 倒騎驢的行為顯示了張果老的獨特個性和胸懷。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以自己的方式行事,這表明隻有具有寬大胸懷的人才能視非議而不見,按自己的思維方式遊弋于天地間。

2. 倒騎驢的行為也展現了張果老的智慧。他明白人生是由一段一段的曆程組成的,在走過一段路之後,需要自覺地回過頭來看一下自己踏出的足迹,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使今後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

3.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人生中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會有積累經驗,也會得到教訓。隻有通過不斷回顧和總結,才能從過去的經驗教訓中得到教益,使自己今後不犯或少犯錯誤。

4. 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不要因為過于沉迷于過去而失去了前進的勇氣和動力。我們要把過去的經驗教訓作為精神财富,用來創造未來。

是以,受張果老的故事的啟示:我們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方式,要勇于嘗試新事物,有勇氣面對困難和挫折,同時也要不斷總結過去的經驗,不斷前進,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在收藏各類藝術品行業上有所發展。

通過觀賞這件器物,引發一段文字,讓我們了解古代人物,那麼這件人騎毛驢香薰上的人物造像到底是誰呢?筆者不得作出回答,還請文博專家和各位藏友們提出客觀符合事實的答案。

作者:郭學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