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中國研究組 | Phoebe
編輯、統籌 | Jamie
制作 | Jessica
格雷厄姆曾教導巴菲特:投資的第一原則是不要虧錢,第二原則是記住第一原則。
富國白冰洋深谙此道。她極為看重估值,風格犀利鮮明,換手率較高。尤其喜歡“冷門”領域,擅長左側、逆向前瞻布局。她的投資架構是尋找到盈利、估值、風險收益比合适的公司,以價值判斷為核心,既要求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又需要更高的“折扣率”。
2022年市場大調整,白冰洋管理的四隻産品均逆勢上揚,斬獲正收益的同時,跻身同類前列。一時間聲名鵲起,被譽為“價值女俠”。
公募中國想要研究的是:看似“小衆”的白冰洋是如何将價值及成長融為一體,這背後又隐藏着怎樣“普世”的投資哲學?
獨特
白冰洋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2005年至2009年任職于安永、德勤,2009年至2012年任職于台灣群益證券上海研究部,2012年2月加盟中銀國際,自2016年起擔任過多隻産品的基金經理。2023年12月入職富國基金。
“再好的東西,太貴不買;再差的東西,總有價值。”基金圈裡,白冰洋以淩厲的左側、逆向風格著稱,多隻産品業績居市場前列。
例如,白冰洋管理時間最久的偏債混合型産品中銀證券聚瑞A任職回報高達49.94%,年化回報8.24%;其次為靈活配置型産品中銀證券健康産業、中銀證券價值精選,分别為49.45%、46.52%,年化為21.13%、16.82%,普通股票型産品中銀證券優勢制造A任職回報18.81%,年化11.17%。
2022年是白冰洋的高光時刻。
那一年,她管理的“中銀證券價值精選”斬獲13.08%收益率,跻身主動權益基金前十;“中銀證券優勢制造”則以9.26%的收益位列當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第五位。
彼時,白冰洋對煤炭闆塊的左側前瞻布局,堪稱經典。
2020年9月白冰洋被增聘為其代表作“中銀證券價值精選”基金經理。2020年12月4日白冰洋開始獨自管理該基金,大刀闊斧進行調倉:自2020年四季度起,每個季度的重倉股更換數量在7-9隻。
從重倉股的更疊來看,2021年中報新增遠興能源、天原股份、華誼集團、新鄉化纖,均為化工行業;鼎勝新材則為有色金屬行業。
Wind資料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該基金收益率為38.93%,僅第三季度該基金淨值漲幅就達到了39.7%,在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二位。
其中,廣彙能源、冀中能源、昊華能源翻倍,第三季度區間漲幅分别為160.66%、150.97%、125.31%;兖礦能源、藍焰控股、陽煤化工緊跟其後,分别為99.84%、84.89%、76.61%,其餘華誼集團、英力特、ST中泰漲幅均在30%以上,中煤能源最末26.15%。
邁入四季度,白冰洋再次“大換血”,“中銀證券價值精選”抛掉一衆煤炭股,僅減倉保留兖礦能源,并新增*ST金科、金地集團、新華制藥、華潤三九等九隻股票。
不過這一次,市場并未選擇站在白冰洋這一邊。四季度十隻重倉股中僅志邦家居、金地集團、湘油泵、新華制藥、華潤三九區間漲幅為正,其他五隻股票紛紛敗北,跌幅最高達18.83%。
“并非運氣”
如此大開大合的行業輪動,自然引起市場關注。彼時,白冰洋拒絕将精準圍獵煤炭股歸類為“運氣和偶然”。
她強調,并非是俄烏沖突等突發事件主導她對能源行業的投資布局,對能源生産消費結構持續跟蹤和研判才是關鍵。在能源生産消費結構轉變背景下,突發因素隻是加速關系大反轉的催化劑。
時間是最好的證明,2022年白冰洋再次重押能源股。前三季度,“中銀證券價值精選”重倉池中均有2-4隻能源股,例如一季報中的山西焦煤、蘭花科創、平煤股份,冀中能源,二季報中的廣彙能源、昊華能源。
其中,白冰洋連續重倉三期的蘭花科創,持有期間股價從9.37元/股狂飙至16.45元/股,高點賣出後,蘭花科創股價一路下行,至同年8月10日收9.44元/股,幾乎回到原點。
得益于如手術刀般的精準圍獵,這一年,“中銀證券價值精選”逆市斬獲13.08%的正收益,同類排名擠進前0.54%。同期,滬深300跌21.63%,中銀證券價值精選基準跌13.12%,同類靈活配置型基金亦跌超15%。
至此,白冰洋“一戰封神”。
總體而言,白冰洋偏價值投資,核心是估值。她不追求完美無瑕的标的,緻力尋找成本效益高、被“錯估”資産,并以低價買入個股;強調組合投資,個股适度集中,行業分散或集中則基于個股選擇。
“以傳統能源為例,我的投資理念是尋找由于特定原因造成市場認知偏差,引發估值低于合理區間的投資機會。辯證看待市場看法,排除短期擾動,堅持客觀價值為核心的投資決策。”她曾如此表示。
今之視昔,白冰洋此番于2021年底面臨回撤超20%時的公開表态,不僅展現了她對市場的精準判斷,更為其逆行之路蒙上了一份“孤膽英雄”之斑斓色彩。
重新開機
2023年2月22日,中銀國際公告,基金經理白冰洋因個人原因離職,離任包括中銀證券優勢制造、中銀證券健康産業、中銀證券價值精選、中銀證券聚瑞在内4隻基金的基金經理職務。三個月後,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公示資訊顯示,白冰洋從業機構更新為富國基金。
富國基金成立于1999年,長期以來一直以主權權益管理見長,是大陸首批“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2022年初,擁有朱少醒、畢天宇等績優老将的富國基金,兵強馬壯,首次跻身行業前四,與華夏基金、廣發基金一同,形成追趕榜首易方達基金的第二軍團。
除白冰洋外,近年來富國基金還吸納了一衆主動權益管理好手。
例如,在白冰洋之前,大成基金成長股選手謝家樂、摩根資産張富盛等過往業績不錯的基金經理,陸續加入富國基金;今年5月,同為女基金經理的“政策女王”範妍亦選擇加入富國基金。
截至今年6月19日,白冰洋在富國基金管理的新作“富國洞見價值”基金規模2.90億元,任職回報9.49%,同類排名176/937(前20%)。
優秀投研人才流動已成常态。為配合新基金發行,去年年底至今,白冰洋曝光度大幅提升。
她表示,一季度,在不同行業和領域都發現了風險收益合适的投資機會,建倉期快速建倉。雖短期承受市場波動風險,但投資決策出發點是中長期次元的。選擇的标的,估值已對負面因素考慮較為充分,希望投資标的能迎來業績和估值的均值回歸。
白冰洋透露,未來較為看好三大行業,分别是:能源--不僅是傳統能源,也包括新能源。該領域變革将引發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出口--中國制造業疊代更新帶來衆多出口産品變化;消費--随着人口年齡結構變化,部分細分領域存在結構性機會。
今年一季度, “富國洞見價值”前十大重倉股分布在可選消費、醫療保健、資訊技術等多個領域,分别為神農集團、學大教育、嘉益股份、泡泡瑪特、中國動力、北方華創、仕淨科技、思維列控、英傑電氣、西部礦業。
“世界上沒有偶然,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這位敬畏未知,認可弱勢理論,甚至有點保守的現實主義樂觀者,在富國基金将有怎樣的業績表現,公募中國研究組會持續關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