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電建華東院
漫步于雙西綠道之上,處處是風景、步步有文化,該工程實作了“雙西關聯”,完善西湖西溪遊覽體系,彰顯曆史與現實交彙、自然與人文交融。
感謝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對gooood的分享
雙西綠道位于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設計以山、水、林、城為載體,有效串聯了動植物園、靈隐寺、城西休閑公園、西溪東嶽廟等多處景點。改善老東嶽和馬家塢的社群人居環境,項目建成後遊客量大幅提升,帶動沿線社群商鋪經濟收入,讓市民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項目概覽 © 中電建華東院
綠道總述
項目作為聯系杭州西湖-西溪的綠色紐帶,建設範圍還設涉及到西湖風景名勝區,如何與世界文化遺産相容共生,是設計中面臨的最大挑戰。綠道線路需穿過墓葬群和居民社群,還要翻越高差250米山坡,通過數字化選線,多為視角打磨,破除周邊環境不利影響,将杭城山水盡顯眼前。
▲ 現狀照片 © 中電建華東院
綠道演繹
1. 實作雙西關聯,完善西湖、西溪遊覽體系
雙西綠道實作從湖邊走向林間,從林間走上濕地,5公裡的綠道,可賞西湖、觀西溪、聽禅音、瞰杭城。漫步于雙西綠道之上,處處是風景、步步有文化,該工程實作了“雙西關聯”,完善西湖西溪遊覽體系,彰顯曆史與現實交彙、自然與人文交融。
▲綠道航拍 © 中電建華東院
▲景觀棧道 © 中電建華東院
2. 巧借山水,多元視角呈現杭城生态和文化
利用數字選型,虛拟與現實的多元視角打磨,建構出杭州最佳視野的觀景平台,長約100米的納福雲台,東可觀水光潋滟的西湖,西可賞一曲溪流一曲煙的西溪,南可望鐘靈毓秀的玉皇山,北可看文教組團發展與變化。從“三面雲山一面城”到“三面雲山映入城”,杭城美景盡收眼底。同時,該平台也是觀看日出和日落的絕佳去處。
▲納福雲台觀城西 © 中電建華東院
▲納福雲台觀落日 © 中電建華東院
▲納福雲台觀西湖 © 中電建華東院
3. 精細化設計,輕量化施工,嚴苛化保護
秉承“最生态、最景觀、最文化、最休閑、最安全”理念,確定不碰傷一棵樹,一損壞一塊石,不外運一鍬土,因地制宜進行綠道選型,采用無标準化設計,與施工緊密結合,鋼結構單體重量均控制在2T以内,全部采用螺栓連結,避免因明火給景區造成安全隐患。我們用繡花的手法,将綠道嵌于西湖景區之中,與周邊山水相融共生,為杭城景區增添風采。
▲綠道施工過程照片 © 中電建華東院
▲綠道架空棧道 © 中電建華東院
▲綠道與自然山林 © 中電建華東院
4. 完善旅遊體系,帶動區域發展
雙西綠道與桃源嶺綠道、北高峰綠道構成“十”字型遊線路網,有效串聯了植物園、靈隐寺、城西休閑公園、西溪東嶽廟等多處景點。該項目不僅改善老東嶽和馬家塢的社群人居環境,項目建成後遊客量大幅提升,還帶動沿線社群商鋪經濟收入,讓市民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目前是杭州最火爆的網紅打卡地,也被譽為杭州的“天空之境”。
▲網紅打卡平台 © 中電建華東院
▲綠道遊覽體系 © 中電建華東院
項目名稱:雙西綠道項目
項目類型:文化遺産設計方: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網站:https://www.hdec.com/cn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項目設計:2021完成年份:2023設計團隊:臧延偉、章天楊、 周俊俠、李小剛、沈靈之、孫興、胡劍東、陶越、範偉、張蕾、楊毅、李紅玲、黃睿、顧鑫傑、陳骥、張津悅、謝慧、劉鄧項目位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項目規模:綠道線路全長5.05km項目翻譯:張津悅、謝慧、劉鄧攝影版權:中電建華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