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菲律賓陸軍發言人德馬阿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前美軍在菲律賓部署的中程飛彈發射系統最晚将會在9月份從菲律賓撤離,歸還給美軍。
對于美軍突然撤出中程飛彈系統,德馬阿拉給出的解釋是,美軍的中程飛彈發射系統之是以選擇部署菲律賓,是因為在美菲“肩并肩”聯合軍演以及“盾牌”聯合軍演中都使用了美國的這一武器,按照美菲之間原定的軍事計劃,在完成這些任務之後,美國的中程飛彈系統将從菲律賓本土撤離。也就是說,飛彈部署菲律賓隻是為了演習之用,如今演習結束自然需要撤離。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知道,美國在菲律賓部署中程飛彈系統是始于今年4月份,當時美國國防部“國防可視化資訊服務”釋出消息稱,美國陸軍将會在菲律賓呂宋島部署中程飛彈,同時在呂宋島部署的還有美軍多域特遣隊。
随後,美國的中程飛彈系統乘坐C-17環球霸王運輸機從華盛頓州出發,跨越12800公裡,最終抵達菲律賓呂宋島。
美國的中程飛彈系統名為“堤豐”,該系統采用的是美國海軍的垂直發射系統改裝而來,是以這套系統不僅僅可以搭載射程2500公裡的戰斧巡航飛彈,同時也可以搭載美國的标準防空飛彈,也就是說他既可以對陸對海打擊,同時還可以用于防空。
在今年的香格裡拉對話上,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就曾當面表示,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個别國家配合域外勢力在地區内部署中程飛彈系統,嚴重破壞地區安全和穩定。
美國在駐軍問題上,向來都是來了就不走的,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比如伊拉克戰争,美軍現在雖然名義上撤離了,但依舊在伊拉克保留了三個永久性的軍事基地,還有現在的叙利亞,美軍非法部署,趕都趕不走。
是以,以美國的行事作風,既然部署到了菲律賓,顯然不可能突然就撤走,何況時間還隻有短短的3個月。菲律賓說是用于演習之用,但實際上在過去幾場演習中,該中程飛彈系統根本沒有使用過,何來的“用完就歸還”一說。
美國之是以突然撤走中程飛彈,很有可能與近期中美在南海爆發的電子大戰有關。網上一直有消息說,在6月30日,中美于南海靠近巴士海峽的海域展開了激烈的電子對抗。
該事件的起因是美國P-8A反潛巡邏機在南海投放探測浮标,結果被中方悉數撈起。然後美國不服,派出了RC-135電子偵察機以及美國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在南海方向試圖對中方進行施壓。對此,我們也沒慣着美國,派出了運-9電子戰飛機以及殲-16D電子戰飛機,再加之在南海巡航的航母艦隊,與美軍展開了一場電子對抗大戰。最終的結果嘛,美國大敗而回。
台灣媒體《中天新聞》就詳細報道稱,在環太平洋軍演進行期間,中美在南海上空爆發了12小時的電子戰。台名嘴蔡正元和退将栗正傑表示,如果中美在南海爆發電子戰,美國一定會輸,因為解放軍的電子戰飛機更新,功率也要更大一些,美軍很難是對手,上次在南海的對抗中,美國也吃了大虧。
菲律賓媒體也從側面證明了這點,有消息稱,從6月29日到6月30日,呂宋島當地出現了沒有信号和信号差的情況,就連GPS定位也一度失靈,另外還有大面積停電的情況發生,是以菲媒猜測可能和這次中美兩國電子戰飛機在南海“鬥法”有關。
除此之外,南部戰區公衆号在6月30日夜晚發表了一條短文,稱“碧海深處硝煙濃”。參考此前南部戰區公衆号釋出的晚安短文,外部普遍解讀可能在南海又發生了什麼“大事”。是以從這一系列細節來看,中美在南海爆發電子對抗也并非空穴來風。
如今,美國選擇将已經部署在菲律賓呂宋島的中程飛彈系統撤離,這說明美國認為憑借美國部署在南海周邊的軍事力量,已經不能保證中程飛彈系統的安全,甚至存在被解放軍大規模幹擾的可能,撤離或許是不得已的選項。
除此之外,菲律賓在7月4日也呈現出了在南海問題上态度軟化的趨勢,菲軍總參謀長布勞納就表示,菲總統馬科斯已向菲律賓軍隊發出指令,要求采取措施緩和南海緊張局勢。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場中美電子戰對抗事件,對于我們處理南海問題,是起到了一定威懾作用的。這也證明美國和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實際上就是一個吃硬不吃軟的角色,是以在進行中菲南海島礁争端問題上,“打得一拳開”或許才是短時間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