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棵三角梅

一棵三角梅

文圖|崔方春

兩年前,妻子花5塊錢買了盆三角梅,放在郊區的院子裡。一個夏天過來,雖然沒開花,棵子卻長了不少,可謂枝條茂盛,綠葉簇簇。經過修剪盤整,俨然一個倒置的翠綠籃子。

一棵三角梅

三角梅,喜光喜暖不耐寒。在寒冷的北方必須置于陽光充足、溫暖如春的室内才會生長良好,漂亮開花。考慮到要去南方貓冬,我把盆花交給弟弟代為養護,打算過了清明節再把它接回來。我這個弟弟,喜歡侍花弄草,是我們兄弟姊妹中最會養花的一個。

冬去春來,繁花盛開。我和妻子回到濟南不幾日,弟弟兩口子便服務上門,開車送來了養了一冬的三角梅。“好,好,好!”花盆往客廳裡一放,驚得我連連說好。那熱氣球般的造型,周正圓潤,氣度不凡;那朵朵三角花瓣,一襲淺紅,層層疊疊;那柱柱白色花芯,畫龍點睛,豔麗奪目;那片片紙質綠葉,嬌豔欲滴,點綴花叢;那滿目的花翠,滿屋的春色,令人精神愉悅,心境大開。

一個半月後的一個夏日,我把謝了花的三角梅請出,修剪整枝,打架理形,挖個半坑放到了樓下的無花果樹旁。這樣,既便于保濕防旱,又有利于防風防倒伏。

溫度适宜,水肥充足,管護到位,三角梅快速生長起來。不幾天的工夫,跐溜跐溜竄出了支支新條,不聲不響萌出了片片新葉。從下到上,翠意盎然,一派生機。

然而,兩個月後的一天,我卻發現了新問題—-花盆裡的三角梅長瘋了、長歪了!一條主根穿過排水孔,把花盆牢牢地“栽”到了地裡,任如何扯拽,就是巋然不動。通過它汲取的豐富營養,造成枝葉瘋狂生長;拇指粗的主幹大幅傾斜,厚厚的枝葉像醉了酒的壯漢,頭重腳輕地栖在地面上。如不及時“大修”,會給入室養植帶來不便,甚至完全喪失越冬管理的條件,成為不得不丢棄的“廢物”。

一棵三角梅

但因主幹扶正困難,粗枝形狀已完全走樣,不論如何修整都無法解決盆栽形象不美的問題。又值夏季植物旺長期,剪枝還好,如果換盆,可能導緻萎蔫落葉甚至整株死亡。我處在兩難之中。

圍繞花盆轉了幾圈兒,經過一番思忖,讓它先“離地”的想法占了上風。所謂“離地”,就是把深深紮進地裡的主根剪斷,将花盆移出土坑。說幹就幹。我清理了一下周邊泥土,緊貼盆子底部,咔嚓一剪子,主根斷了,花盆被拖了出來。

解除支護,剪掉亂枝,清理枯葉,框扶主幹,我開始“大修”工作。好辦的方面都辦了,所有功夫都下了,但就是解決不了主幹大幅傾斜問題。因為,它已是生成的骨頭長就的筋。如何是好?我兩眼直勾勾地蹲在花盆前面,不得其法。

突然,我作出了一個現在看來非常錯誤的決定:翻盆換土,下狠心把它拉回春天的基本形狀。但心裡有如揣了一隻小兔子,惴惴不安。擔心一旦換盆不成,糟蹋了來之不易的三角梅。擔心歸擔心,盆還得翻。下了決心的事兒,必須辦,是多年形成的習慣。

尋找新盆,施足底肥,剪掉枝頭,去掉嫩葉,調正主幹,錘實盆土,滿澆透水……整個過程,操作嚴謹,幹淨利落。為防止水分流失,提高成活率,我把它放在了背陰的樓梯間。天真地想,勤澆水,慢慢緩,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其實,我已犯了養花翻盆的大忌。一般情況下,翻盆的最佳時機在每年的二三月份。這個時段,多數苗木根部收斂,水脈不升,芽口未醒,适時翻盆安全度高成活率好。8月中旬,苗木還處在快速生長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營養。這時候翻盆,無疑是把它們往絕路上推,整不死也得褪層皮。

一棵三角梅

犯了錯誤,就要被懲罰。不當翻盆,啪啪地打着我的臉。中午飯前翻完盆,下午葉子就開始發軟。第二天早上,所有的葉子變成了灰白色,變成了“蔫蔫鬼”。一個一個耷拉着頭,一片一片哭喪着臉,好像在哀鳴,在哭訴,在找我這個主人“讨說法”。站在它們面前,我跺腳捶胸,後悔自責,巴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但後悔是沒用的,已來不及了!

葉子掉光了,芽口全毀了,三角梅成了難看的“秃子”,成了頹廢的“枝子”。那,就死馬當活馬醫吧。我重走舊路,選了個朝陽的位置,又把它半埋到了院子裡無花果樹一旁。

轉眼,就是10月下旬,三角梅該進室内養植了。可是,我圍着花盆找來找去,渾身上下隻發現了三個不到厘米長的小芽芽。完了,完了,它徹底沒戲了!後來又想,不行,這匹死馬還不能扔,得繼續醫治下去。說不定,它可以活過來。

三角梅被女婿搬回家,放在了陽光充足的陽台上。今年三月底,我和妻子結束貓冬回來,問女婿:“那棵三角梅還活着嗎?”“活着。不但活着,前些日子還開了好多花呢。把它搬回來您繼續養着吧。”女婿嘿嘿一笑。幾天後,大難不死的三角梅回到了我身邊。

堅韌不拔,頑強奮進,既是三角梅的花語,也是它品質所在。當下,這盆三角梅長勢良好,不斷萌出的新蕾正在陸續開花。這次經曆告訴我,處理任何問題,辦任何事情都必須講究科學,必須符合事物規律,養花弄草也不例外……

一棵三角梅

作者簡介

崔方春,山東青州人,中國金融作協會員,山東省作協會員、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協會員。已發表詩歌散文數篇,出版長篇傳記《往事記憶》,《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