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紛繁複雜處,有人争名奪利,熙熙攘攘,人生數載,不知快樂為何物;而有的人生活之餘,看書,吃茶,遛鳥,旅行,看似意态舒緩,卻活得潇灑自在。
其實,後者往往懂得生命中的無用之美。
莊子在《人世間》道出這種人生智慧: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山中林木因為非良木,因其無用而得以存世,成為參天大樹。莊子的哲學智慧就在于他的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世人眼中的無用,恰恰便是莊子選擇的有用。
很多時候,我們總為所做的事情找尋意義,而殊不知帶着強烈的目的去讀書、學習、夫妻,糾纏在得失之間,不過是一己執念,須臾間,不過是日暮晨昏,滄海桑田。
就拿讀書來說,很多人本着有用的态度,盲目地讀那些成功學的書,學到的是别人的成功之道,學不會的是對待一事一物的态度。
莫言從小就喜歡看“閑書”,為讀那些沒用的“閑書”,躲進草垛中讀,被蟲蟻咬,讀到落日西沉仍不知。
讀到感傷悲歎處忍不住潸然淚下,讀到妙趣橫生處止不住捧腹大笑,一切不過是真情流露,而無關有用與否。
這種讀書的态度,更是真情所至,看似無用,卻收獲了關于真善美的感悟,找到内心栖息的歸屬地。
在某種程度上,讀書的妙處,遲早會融進精神的血液,提升了你的修為和氣質。
用無用的态度去做事,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和精神的愉悅。
如果不懂無用之美,沒有一顆感覺萬物的心,就感受不到“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的細膩哀傷;不會懂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唯美意境;也品不出“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磅礴和開闊。
一切偉大的作品,都不是刻意而為之的美。
周作人說:“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和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人生不是拿來用的,真正能在心中長久留存的,是那些無用之事,在無用之美中,感受生命的詩意和樂趣。
“淩晨四點鐘,看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夜半醒來,發現花未眠,獨自在夜空中盛放,才驚覺花之美态。
閑看花開,坐看雲落,品一盞茶,吟一首詩,無用,卻美得令人心醉。
做無用的事,讓内心柔軟而豐盛。
不要為了慌忙趕路,而錯過玫瑰的開放;不要為了做不完的工作,而忘記去看一看窗外的月光清白;不要為了日常瑣事,而感受不到聽一首歌等落日的美好。
讀無用之書,吟無用之詩,賞無用之花,鐘無用之情。
因為世界上真正的漂亮,恰是那些無用之事,無用之美。
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
聲明:【文章及圖檔轉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本文觀點不代表本平台觀點。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公示或删除】
來源:最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