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位偉大的女性同時離開了我們。
一位是著名行為藝術家于岚。
她是我們心目中的"永遠的妹妹"。

火中不朽的生命
另一位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沈吉蘭。
她是男女同工同酬的推動者。
在解放初期的山西農村,婦女的社會地位很低。
當時,農業合作社采用"工作分擔制",做同樣的工作,兩個女人不等于一個男人。
沈吉蘭覺得很不講道理:女人也可以做好,為什麼掙不到工作積分?
是以,她動員女性與男性競争。
經過多次努力,女人終于能記住和男人一樣的要點。
1952年,西溝村成為全國第一個實作男女同工同酬的村。
這一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結果,沈繼蘭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員,也是唯一連任13屆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她在《憲法》中提倡男女同工同酬,并始終關注婦女權利和農村人民的生計。
在1960年代,英國也有這樣一群職業女性,她們為同工同酬而不知疲倦地工作。
象嶼今天推薦的電影就是根據這段真實的曆史改編的。
達格納姆制造
達格納姆制造
這片豆瓣得分8.1,口碑鮮豔。
女演員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她憑借《水形》(Waterforms)獲得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提名。
她在這部電影中飾演的女人,也是一個不願意被壓迫的堅強女人。
故事開始于倫敦郊外達格納姆的一家福特工廠。
該工廠有55,000名男性,隻有187名女性。
在汽車行業,男性是絕對的上司者。
除了人數的巨大差距外,女性的地位甚至更低。
影片一開始,187名女工都擠在工廠工廠中的房間裡。
他們隻穿着内衣工作,因為工廠中的房間太悶熱了。
鈴聲一響,他們就開始辛勤勞作,汗流浃背。
如果遇到下雨天,他們必須撐着雨傘以防下雨。
她們的報酬比男人低得多。
接下來的方向不難猜到,女工一定無法忍受這種不公,崛起的極點。
然而,長期受到父權制社會意識形态的影響,女性的覺醒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作。
抗議活動始于減薪。
福特希望通過将勞工歸類為無圍欄來降低勞工的工資。
工廠中的房間上司動員勞工抗議,以獲得他們應得的報酬。
為了在談判中用動力壓倒對方,上司者希望找到一個額外的勞工。
但這些女性害怕冒犯公司,害怕互相推開。
最後一個位置落在了普通女人麗塔(莎莉·霍金斯飾)身上。
麗塔來數數,她不得不靜靜地坐着,聽着那些人說話。
但他們隻是想使用拖延戰術,并不真的想解決問題。
三個小時的談判将不再奏效。
麗塔終于忍不住挺身而出,帶領同僚們進行第一次罷工。
在與這位上司人的談話中,麗塔意識到,女工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根本原因不是技能水準,而是性别。
工廠中的房間上司,是工廠唯一站在女男性位置的,也是麗塔的女性意識覺醒向導。
他的母親一生都在忙于工作,做着和男人一樣的工作,工資還不到他們的一半。
沒有人認為這有什麼不對,他的母親也沒有反抗。
上司者知道麗塔的個性。
她有很強的尊嚴和正義感,從不屈服于原則問題。
這也是在影片的開頭就已經奠定的。
麗塔的兒子經常在學校受到老師的體罰。
她沒有因為對方是老師在吞咽的聲音,而是主動找老師的原因。
在談判中,麗塔主動反駁,也讓上司們堅定了她的信心。
他希望麗塔能夠上司抵抗運動,停止社會上對女性的剝削。
然而,他們的第一次罷工遭到了工廠的冷處理。
憤怒的麗塔決定上司一場總罷工,呼籲男女同工同酬。
與此同時,他們一直在遊說男性勞工和其他行會的支援,并将他們的運動擴充到更多地區。
罷工行動得到了媒體的大量報道。
以前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婦女罷工。
由于女工繼續罷工,福特遭受了重大損失,導緻工廠關閉。
所有勞工,包括男性,都必須回家工作。
收入損失引起了男性的極大不滿。
他們反對男女同工同酬,認為男子是賺錢養家糊口的主要力量,婦女不應罷工。
麗塔的丈夫也深受打擊,并與麗塔發生了争執。
他喜歡喝酒,但他不喝醉;
沒有惹女人;
永遠不要打任何人,甚至不要打孩子。
這是理所當然的,但丈夫被視為對妻子的特殊優惠待遇。
所有這一切讓麗塔覺得很荒謬。
該行會的搖擺不定導緻了第二次罷工抗議活動的失敗。
就在麗塔氣餒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客人來到了門口。
餘華飾演福特一位高管的妻子。
由于無法抑制内心的沖動,她表示全力支援抗議活動。
她畢業于世界一流大學,熱愛工作和閱讀。
然而,現在,她是一個家庭主婦,每天照顧孩子,做飯,接待客人,被丈夫當作傻瓜對待。
麗塔不滿足于放棄,決定去參加全國公會會議,以赢得更多公會成員的支援。
沒有了她想象中的激情,麗塔在走上領獎台時非常緊張和顫抖。
她隻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人。
為了争取應有的權益,即使情況不為所動,也要帶着堅定的信念繼續前進。
用心靈的切口會訴說女人的真正訴求。
麗塔的演講感動了公會成員,最終公會通過了一項支援達格納姆女工的提案。
就業部長芭芭拉·卡塞爾(Barbara Kasser)也感到震驚,盡管受到福特的壓力,她還是邀請麗塔接受采訪。
采訪前,有記者問:如果卡蘇爾女士說"沒辦法",你是怎麼處理的?
得到支援和了解的麗塔自信地反駁記者:我們都是女人,不要問這麼愚蠢的問題。
最後,麗塔的堅定成功說服了卡蘇爾。
女工的時薪上升到男子的92%。
此外,政府将支援頒布同工同酬法案,使這一制度合法化。
影片中不乏暖心的細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女性融入了一個"命運共同體"。
福特的高層試圖用模特的夢想引誘女孩停止抗議。
女孩直接在她的身上寫下了"同工同酬"(同工同酬)。
麗塔借用名牌服裝是為了見卡蘇爾,卻發現卡蘇爾也是一個廉價的品牌。
細節反映了這部電影尊重、平等、團結和正義的美麗價值觀。
影片以女性的笑聲結束。
但現實并不那麼理想主義。
《同工同酬法》直到1975年才正式出台,即該法通過五年後。
盡管有法律依據,但同工同酬在實踐中可能得不到落實。
2019年的資料顯示,近80%的英國公司仍然比女性支付更多。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部英國電影。
《政治中的女性》講述了英國婦女争取投票權的故事。
但一百多年後,英國在政治上的性别差距依然明顯。
立法本身的過程極其漫長和困難。
更大的問題擺在面前:各種灰色地帶,自由裁量權。
歸根結底,還是這個概念并沒有真正改變。
在人權方面,這也是一個普遍的兩難境地。
時至今日,反對性别歧視和種族歧視的運動仍在繼續。
世界經濟論壇的《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報告》顯示,完全縮小性别差距需要99.5年的時間。
在教育、職場、政治等等,我們可能一生中看不到性别平等。
但回過頭來看,同工同酬、婚姻自由、生育自由......
我們認為合理的許多權利在幾十年前也被煽動起來。
是以不要太悲觀,但每一場鬥争都在加速平等的程序,盡管阻力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