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晚日落常不在夏至,為啥?

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全國大部分地區日落最晚的一段時間。以北京為例,今年日落最晚在6月21日至7月4日,時間為19時47分。不少公衆難免好奇,6月21日迎來夏至節氣,當日北半球白晝最長,為什麼最晚日落和夏至不是同一天呢?天文科普專家介紹,這與我們采用的時間系統有關。

最晚日落常不在夏至,為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真實太陽運動為依據而确定的時間叫真太陽時。在真太陽時系統中,夏至這天确實是日出最早且日落最晚。但由于真太陽時的不均勻性,為了日常生産、生活的便利,人們用一個在天赤道上以真太陽在黃道上視運動的平均速度作均勻的周年視運動的假想太陽為基準,建立了平太陽時。如此一來,每天都有均等的時長,即24小時。”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曆算室副研究員成灼說。

最晚日落常不在夏至,為啥?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真太陽時與平太陽時之間的內插補點叫均時差。均時差的存在,使得真實生活中通常不會在夏至日當天出現最晚日落。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為橢圓,以及存在黃赤交角,均時差的數值也在一年中不斷變化:真太陽時比平太陽時最多快約16分鐘、最多慢約14分鐘。

最晚日落常不在夏至,為啥?

仍以北京為例,今年6月21日夏至日,真太陽時比平太陽時慢1分鐘55秒;7月4日,真太陽時比平太陽時慢4分鐘32秒。夏至日與它之後一段日子的平太陽時日落時間比較,減去了更大的均時差,導緻日落時間通常并不最晚。

需要注意的是,大陸幅員遼闊,各地經緯度差異較大,是以最晚日落所在日期的時間段隻是大緻相同,并不會完全一緻。

當然,這是對地球上絕大部分地區而言。在北極圈内,夏至日一天全域日不落,也就沒有日落早晚之說了。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