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前言

總面積約為126.7萬平方公裡(面積不算小,全球排第22名)、總人口約為2700多萬的尼日爾,位于非洲的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的一個内陸國,北面是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南面是奈及利亞和貝甯,西面是馬裡和布基納法索,東面是查德,首都尼亞美。

這裡僅選取可樂果、淡水漁業、木薯、畜牧業等有一定代表性的事物,跟大家聊聊大家不一定熟悉的非洲國家尼日爾。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位置示意】

一、剝不完的蒜瓣

此蒜瓣,非彼蒜瓣,是指尼日爾長得很像大蒜瓣的東西——可樂果,這是一種跟可口可樂飲料有着極深淵源的植物果實。

可樂果是可樂樹的果實,而可樂樹原産于西非的熱帶雨林,高度可以達到20米左右。可樂果的外面有一層莢果,剝開後是一瓣一瓣白色或紫紅色的果肉,每瓣大小和栗子差不多。可樂果既有紅色,也有白色,如果經常咀嚼紫紅色的可樂果,牙齒會染色,是以白色的可樂果會更好賣。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其實,可樂果曾經為可口可樂飲料提供了主要成分。早在20世紀初,法國等西方殖民者在接觸尼日爾當地的一些部落時,就嘗過和開始研究長得像白色蒜瓣的可樂果。當時法國認為它有使人興奮的作用,于是可樂果的粉末還曾被法軍當作一種急行軍時幫助補充體力的藥物。

1886年5月,美國佐治亞州一個藥劑師混合了古柯葉和可樂果的成分加上糖、焦糖色素等,創造出可口可樂的原始配方,可口可樂這個名字就是這兩種主要成分的名字,而可樂果主要提供咖啡因。不過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采購和運輸可樂果也是需要高成本的),可口可樂在1955年就停止使用可樂果,換以人工香料及咖啡因萃取物。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就像尼日爾當地群眾的日常那樣,如果工作中累了、困了,他們會随手從口袋裡摸出幾塊白色的、像蒜瓣的可樂果,慢慢嚼嚼然後吃下去。雖然剛吃到可樂果時隻會覺得又苦又澀,就像苦杏仁那樣,但嚼一嚼慢慢能感覺到甜起來了,而且特别提神醒腦,吃多了甚至會失眠——那是因為可樂果裡含有豐富的咖啡因和可可堿,可以産生興奮劑的作用。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除了食用,可樂果在尼日爾當地還有禮品、祭祀和占蔔的作用。比如招待客人時,往往會端出可樂果,這可以展現出主人對客人的盛情。比如在當地祭祀儀式中,首先由祭司打開可樂果果莢,供祖先享用,之後再由參加儀式的衆人分享。比如當地的占蔔師會用可樂果的四塊果肉瓣進行占蔔,抛出可樂果後,根據其正反面來獲得神明對所問問題的解答,也可以根據果肉分瓣的紋路進行占蔔。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二、抓不完的魚

尼日爾河是西非的一條主要河流,被稱為西非的“母親河”,全長約4200多公裡,流經幾内亞、馬裡、尼日爾、貝甯和奈及利亞,支流遍及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喀麥隆、查德等國,是僅次于尼羅河和剛果河的非洲第三長河。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美麗的尼日爾河】

但這條河的名字據說由希臘人給起得名,而且尼日爾河的每一段的名字都不一樣,比如:上遊叫作焦利巴,中遊叫作馬約巴裡奧、伊薩埃伊綸,下遊則稱作誇拉、闊拉等等,最終流入幾内亞灣。其中,流經尼日爾西南部,該河全長約4160多公裡,其中在尼日爾境内的長度約為550多公裡、面積約為5500多平方公裡,面積不大但能夠帶給尼日爾的卻很多,比如淡水漁業。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河及周邊流域】

尼日爾的很多魚市場就開在尼日爾河邊,肥大鮮美的上尉魚是當地群眾宴請和招待的必選魚類。即使尼日爾的國宴,也會用到這種魚類,算是一道招牌菜——比如做成上尉魚排。而且當地群眾對上尉魚的要求隻有一條:個頭越大越好。有記錄是一條重約42公斤的上尉魚,而它的長度則接近一個成年人的高度。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不過尼日爾河也有渾濁的時候】

尼日爾河及其支流中除了上尉魚,還有其他一些可以食用的魚類,比如鲇魚、鯉魚、尖吻鲈魚等等。不過尼日爾河可以發掘的資源遠遠不止可以吃的魚類:

比如沿着尼日爾河流域,動物有河馬、鳄魚(至少有3種,包括比較兇猛的尼羅鳄)、蜥蜴(重點是種類比較多)。比如鳥類,尼日爾河流域有鵝、白鹭、鹈鹕、紅鹳、環鴴、斑鴴、鷸、杓鷸等等。至于植被資源,既有荊棘矮樹叢和金合歡樹木,也有大片的草地,還有紅樹林沼澤等等。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當地的漁船很有特色】

如果開發得當,尼日爾的國際旅遊業肯定不會差,現在能聊得,比如尼日爾河上的肯尼迪大橋,它是“尼亞美(尼亞美是尼日爾的首都)八景”之一,旁邊不遠處就是尼亞美大學——尼日爾最高學府。在尼日爾河上泛舟順流而下,可到河心島即專供遊覽的布邦島。島上花草茂盛,多熱帶樹木,設有簡易草頂旅館和飯店,還可以品嘗到尼日爾河特産的上尉魚和有當地風味的手抓烤羊。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河的夕陽也很美麗】

三、吃不完的木薯

木薯其實原産于南美地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木薯或者以木薯為原料的相關食品,這種作物的生長不太挑剔土壤和适度,耐幹旱,耐酸性土壤,适宜在貧瘠的土地種植,而且和甘薯、馬鈴薯并稱為全球三大薯類作物,大約是在16世紀伴随着葡萄牙殖民者的船隊,引種到非洲地區。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此木薯也,非山藥】

其實這東西如果未經加工處理,是有微毒的,但木薯經過切片(也有磨粉的)、浸泡、烹饪等處理後,反而成為非洲許多國家的口糧之一,準确地說是至少30多個非洲國家以種植木薯為主食。如果再誇張一點,也可以說木薯就是非洲群眾的生命線,尤其是尼日爾當地貧民最重要的主食,沒有之一。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木薯田】

在尼日爾,普通群眾平常吃得最多的主食其實隻有兩種:木薯和洋芋。另外四種作物即小米、高粱、玉米、花生,尼日爾也有一些自産量但對于普通群眾而言,隻能作為主食的搭配——每天每頓都能吃到這四種作物,還能搭配一些綠葉蔬菜和肉類,那是尼日爾富裕家庭的飲食結構。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木薯不能直接食用,需要搗碎、蒸煮等工序】

我們其實也種植木薯,早在19世紀20年代左右,木薯是從東南亞地區被引種到我們這裡,經過200年左右的栽培和改良,現在廣西、海南、廣東、福建、雲南等地也都有大量種植,按照2021年的資料,我們木薯的收獲面積已經達到約30萬公頃的規模,而且叫法挺多,比如樹薯、木番薯等等。

我們的木薯自産總量一般保持在450-500萬噸的水準,但仍需要大量進口。以2023年為例,我們累計進口木薯幹約為561萬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約150.2萬噸,降幅21%左右。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在尼日爾,木薯粉再配以少量谷物可以做餅、可以做粥】

我們使用木薯,除了食用以及作為食品添加之外(比如大家喝得珍珠奶茶中的珍珠),重點是釀造酒精。不過我們進口木薯的來源,主要是泰國、越南、寮國和高棉等東南亞國家,并不是非洲國家。

包括尼日爾在内的大部分非洲國家群眾以木薯作為主食之一,既是自然選擇——整個非洲大陸适合并能夠實作大米、小麥高産的土壤面積并不多;也是人為推廣——這跟殖民曆史和奴隸貿易有直接關系,是以才會把原産于南美洲但可以實作高産、能夠填飽更多肚皮的木薯,引入到非洲種植。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種植木薯,跟其他非洲國家一樣:較耐旱、産量高】

盡管木薯十分抗幹旱和耐貧瘠,盡管木薯富含澱粉和多種礦質元素、各類維生素,盡管木薯被稱贊為為“澱粉之王”、“地下糧食”等等,相信大家如果能吃到大米、白面,似乎不會選擇天天吃木薯加工出來的各類主食。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真實的情況是:我們不會适應天天吃木薯】

四、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就在撒哈拉沙漠附近,别看國土面積不小,但适合種植谷物、蔬菜、水果的面積很少,而且不靠近河流的大部分地方都非常幹旱,卻又是一個極為落後的農業國——尼日爾有80%以上的群眾專職從事農業勞動,怎麼才能解決土地不夠種的問題呢?

那就隻能在第一産業裡面找出路:除了種植業、淡水漁業及養殖業,那就隻剩下畜牧業了。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的駱駝養殖和交易市場】

截止2020年末,尼日爾公布的資料是,作為支柱産業之一的畜牧業,尼日爾全國主要牲畜的存欄數分别是:

(1)牛(主要是肉牛)約為1600多萬頭——按照尼日爾2700多萬的總人口來看,這個數目可不低了,而且尼日爾的土壤較為貧瘠,除了草料,還需要一部分高粱等作為飼料。尼日爾的氣候和環境适合骝牛的生長,是以牛的品種全是骝牛,尼日爾也就有了“骝牛之國”的稱号。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的大角牛】

(2)羊(主要是)約為1300多萬隻——相對于更加稀缺的綠葉蔬菜、各類水果,尼日爾的羊肉還算價格便宜的,普通群眾也能經常吃到羊肉,但牛肉會少一些,因為尼日爾的牛肉以出口為主,這可是能夠出口創彙的少數重要商品之一。

(3)駱駝(主要是單峰駱駝)約為180多萬峰——主要作為肉類向中東地區出口。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盡管湖泊不少,但有些地方仍然缺水】

結語

尼日爾在1904年成為法屬西非領地,1922年則正式成為法國的殖民地,直到1960年7月退出法蘭西共同體後,當年8月尼日爾正式宣告獨立——是以僅從行政區劃就能看出法國對尼日爾的影響,尼日爾的一級行政機關不叫州、也不叫省,而是叫大區。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的鄉村】

如果隻看物産和資源,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是可以基本描述尼日爾大緻輪廓的,這個内陸國在金屬礦産、生化能源方面的儲量隻能說有一些但依靠這些出口,雖然不能滿足糧食、醫藥、生活日用品等進口所需要的外彙,時至今日,尼日爾仍是人均GDP隻有600多美元(相當于我們人均GDP的二十分之一左右)的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不過尼日爾對旅遊和文化的開發,算是非洲大陸較早的,比如尼日爾的國家博物館建于1958年,占地約24公頃,而且館藏比較豐富,有近5000件展品,是非洲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作為聯合國公布的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尼日爾,也有我們大約2000-300人的同胞,主要在是尼日爾的首都尼亞美及周邊區域,當然絕大部分并不是來尼日爾經商、旅遊或者學習,而是參與我們對尼日爾的援建項目。

尼日爾:剝不完的蒜瓣、抓不完的魚;吃不完的木薯、放不完的牧

【尼日爾當然也會有這種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