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曆史上,亡國之君的結局同樣是比較凄涼的,即便能夠逃過一劫,往往也會遭到無盡的羞辱。至于漢獻帝劉協、魏元帝曹奂這種獲得厚待的亡國之君,也就更加罕見的。就筆者今天要說的南北朝時期,共有9位亡國之君,結果8人被殺,隻有一人善終!
一、南朝宋順帝劉準
劉準是劉宋王朝末代皇帝,宋明帝劉彧第三子(一說為桂陽王劉休範之子)。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八日,劉準在蕭道成的擁立下即皇帝位。劉準名義上是皇帝,但是權力都掌握在蕭道成手中。換而言之,蕭道成隻是在等待一個取代南朝宋的時機。到了升明三年(479年),劉準被迫禅位于蕭道成。同年五月六日,劉準被殺于丹陽宮,年僅十三歲。
二、南朝齊和帝蕭寶融
蕭寶融(488年-502年),即齊和帝。公元501年正月,蕭寶融稱相國。3月,蕭寶融在江陵即皇帝位。同年12月,東昏侯蕭寶卷被殺,蕭寶融東歸。公元502年3月至姑孰(今安徽當塗縣),被迫讓位于梁。蕭寶融降為巴陵王,官于姑孰。502年4月,蕭衍派遣親信鄭伯禽到姑孰,蕭寶融飲酒沉醉,鄭伯禽殺之,年僅15歲。
三、南朝梁敬帝蕭方智
蕭方智是南梁末代皇帝,梁元帝蕭繹第九子,母為夏賢妃。承聖四年(555年),在北齊強勢幹預下,太尉王僧辯擁立蕭淵明為帝,以蕭方智為太子。同年九月,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擁立蕭方智為帝,年号紹泰。當時,南朝梁的大事皆決于陳霸先。太平二年(557年),蕭方智禅位于陳霸先,梁朝滅亡,降為江陰王。永定二年(558年),被陳霸先殺害,年僅16歲,谥号敬皇帝。
四、南朝陳後主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是陳宣帝陳顼與皇後柳敬言之子,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陳祯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南下,廣陵失陷,不久攻破京口并都城建康,南陳滅亡。陳叔寶來到隋朝後,隋文帝在長安修治宅邸,禮遇甚厚。仁壽四年(604年)十一月壬子,陳叔寶在洛陽病逝,終年52歲,追贈大将軍、長城縣公,谥号炀,葬于洛陽邙山。
五、北魏末代皇帝元修
元修,鮮卑族,北魏末代皇帝,孝文帝元宏之孫,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中興二年(532年),元修在大将軍高歡擁戴下,登基為帝,年号太昌。元修先是離開了高洋,之後又和宇文泰決裂。得罪兩位權臣後,元修自然不會有好的下場了。永三年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毒殺了元修,時年二十五歲,葬于雲陵。
六、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元善見是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母為清河王妃胡智。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逃離洛陽,西奔長安。于是大丞相高歡擁立元善見為帝,年号天平,遷都邺城,由大司馬元亶和權臣高歡共同輔政。高歡死後,其子高澄承繼父職輔政。
武定八年(550年),元善見禅位于齊王高洋。天保二年(551年)十二月被高洋毒殺,享年二十八歲,谥号孝靜皇帝,安葬于漳西山崗。
七、西魏恭帝拓跋廓
拓跋廓是西魏末代皇帝(554年~556年在位),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西魏文帝元寶炬第四子。大統二十年(554年),拓跋廓在太師宇文泰擁立下,正式即位,稱為元年,恢複拓跋本姓。西魏恭帝四年(557年),為權臣宇文護所廢,降封宋國公,慘遭殺害,谥恭皇帝。
八、北齊末帝高恒
高恒,即齊幼主,齊後主高緯與皇後穆黃花之子,北齊末代皇帝。承光元年(577年),高緯為推卸亡國之責,禅位給高恒,高恒登位後,便随高緯逃往濟州。之後,高恒、高緯一行人全被北周俘虜。建德七年(578年),高恒被北周武帝宇文邕以企圖謀反為名,将其處死,年僅七歲。
九、北周靜帝宇文闡
宇文闡是北周王朝末代皇帝(579年4月1日—581年3月4日在位)。周宣帝宇文赟長子,母為天大皇後朱滿月。 大定元年(581年),宇文闡被迫禅位大丞相楊堅,降封為介國公。開皇元年(581年),為隋文帝楊堅殺害,年僅九歲,谥号靜皇帝,葬于恭陵。
綜上,在南北朝時期的九位亡國之君中,隻有陳叔寶一人僥幸獲得了善終的結局。究其原因,應該是陳叔寶沉溺酒色,不對隋朝構成威脅,再加上他的妹妹嫁給了楊堅,這促使後者沒有按照慣例将其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