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尼康松下都涉及,盤點幾款超小光圈的鏡頭,看下到底強還是弱
微單時代的光圈之道
在微單相機時代,各大相機品牌都在不斷探索和創新,推出了衆多出色的鏡頭産品,滿足使用者多樣化的攝影需求。其中,一些超小光圈的鏡頭産品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些鏡頭雖然在部分參數上有所妥協,但也為使用者提供了新的選擇和可能。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讨一下這些特殊鏡頭的魅力所在。
"小而美"的定焦鏡頭
小光圈鏡頭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佳能的RF600mm F11 IS STM超遠攝定焦鏡頭了。這款鏡頭采用了7組10片的光學結構,固定光圈為F11,配合STM步進馬達驅動系統,可以帶來不錯的拍攝體驗。它的重量僅為930克,在相比同等焦距的大炮鏡頭而言要輕便很多,對于想要便攜戶外拍攝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更有意思的是,當這款600mm鏡頭搭配上RF1.4×或RF2×增倍環使用時,可以輕松獲得840mm或1200mm的超遠攝焦距。這對于追求超遠攝效果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的組合。不過我們也要清楚,由于采用了小光圈設計,這款鏡頭在弱光環境下的表現會相對薄弱一些。是以,它更适合在戶外陽光充足的環境下使用。
小光圈的廣角定焦鏡頭也同樣引人關注。松下的26mm F8.0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産品。這款鏡頭采用了全手動餅幹頭設計,光圈固定在F8.0,看似非常小光圈。但實際上,這樣的設計更适合于廣角拍攝,因為在廣角端,景深本來就很大,無需過大的光圈就可以獲得較好的畫面效果。
這種小光圈餅幹頭的優勢在于,可以更友善地進行手動對焦。畢竟在廣角拍攝中,景深足夠大,不需要特别精确的對焦。而餅幹頭的小光圈設計,則可以確定在手動對焦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獲得相對清晰的畫面。這種設計在某些特定的攝影場景中,比如街拍、風光等,都可以發揮不錯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國産品牌七工匠也推出了類似的18mm F6.3餅幹頭鏡頭,售價僅299元,成本效益非常高。相比之下,松下這款26mm F8.0雖然性能不錯,但價格上還是有些偏高。
超大變焦,小光圈兼顧
除了定焦鏡頭,小光圈鏡頭在變焦鏡頭中也有不少代表作。尼康的尼克爾Z 28-400mm f/4-8 V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款鏡頭集廣角和超長焦于一身,覆寫了從28mm到400mm的焦距範圍,相當實用。
不過,它也采用了從f/4逐漸變小至f/8的光圈設計。這意味着在長焦端使用時,光圈會相當小,進光量相對減少。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可以讓鏡頭保持較小的體積,另一方面也可以兼顧廣角端的大光圈性能。
尼克爾Z 28-400mm f/4-8 VR還配備了4枚ED低色散鏡片和3枚非球面鏡片,光學表現可圈可點。加上采用STM步進馬達驅動系統,在自動對焦和防抖性能上也是不錯的。不過,由于光圈較小,在弱光環境下的表現還是有所欠缺,需要依賴相機本身的高ISO性能來彌補。
這款鏡頭的定價也頗有看點,高達10999元。這說明即便是小光圈設計,隻要能夠兼顧廣角和超遠攝,依然能夠獲得一定的市場認可。不過從整體銷量來看,大家對于小光圈鏡頭的接受度還是有限的。畢竟,大多數使用者在選擇鏡頭時,還是更看重光圈和畫質表現。
總的來說,這些小光圈鏡頭展現了各大品牌在追求特定功能目标時的創新精神。雖然在光圈表現上有所妥協,但它們也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可能。對于喜歡便攜性、廣角或超遠攝的攝影愛好者來說,這些鏡頭無疑是不錯的選擇。我們還可以期待未來這些技術在更多場景下的應用,讓小光圈鏡頭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小光圈鏡頭的另一面
小光圈鏡頭雖然在某些場景下有其獨特優勢,但它們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局限性。我們需要平衡考慮這些鏡頭的優缺點,才能更好地選擇适合自己的拍攝工具。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小光圈鏡頭在弱光環境下的表現往往較差。以佳能的RF600mm F11 IS STM為例,雖然它在戶外充足光線下可以拍攝出不錯的效果,但一旦遇到光線不足的場景,成像品質就會明顯下降。這需要使用者在使用時格外注意光線條件,否則很容易得到噪點嚴重、細節模糊的照片。
同時,小光圈鏡頭所能産生的背景虛化效果也較弱。對于許多喜歡利用淺景深營造出夢幻感的攝影師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遺憾。即便是尼康的超大變焦鏡頭尼克爾Z 28-400mm f/4-8 VR,在長焦端使用時由于光圈較小,也很難獲得令人滿意的虛化效果。
此外,小光圈鏡頭的整體畫質表現通常也無法與大光圈同焦距鏡頭相比。雖然有些産品在光學設計上下了一定功夫,但要想完全彌補小光圈帶來的劣勢,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對于追求極緻畫質的攝影師來說,這也是一個需要權衡的因素。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小光圈鏡頭的優勢同樣不容忽視。它們通常體積更加輕便,更加适合戶外攜帶。對于喜歡遠距離取景的使用者來說,超長焦小光圈鏡頭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對于廣角攝影,小光圈的設計反而有助于提升畫面的整體清晰感。
總之,小光圈鏡頭并非是非黑即白的産品。它們的存在,豐富了我們的選擇,讓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拍攝需求,選擇最合适的鏡頭工具。關鍵在于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它們的特點,合理地利用它們的優勢,盡量規避它們的缺陷,進而獲得理想的拍攝效果。
未來,我相信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小光圈鏡頭必将在畫質、防抖等方面有所提升,為廣大攝影愛好者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我們期待着這些技術在更多産品中得到應用,讓小光圈鏡頭在更廣泛的場景下發揮其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