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兩個字在他心中最重

01

在距内蒙古標頭市哈赤山760号中蒙界碑5公裡的邊境線處,有一戶飄着五星紅旗的牧戶,那是阿迪雅的家。

每逢節假日,阿迪雅都要帶領着家人,在晨光中舉行升國旗儀式。

在他家草場附近的山坡上,阿迪雅用162塊紅磚壘砌出“中國”兩個字。

他想強調,這裡是中國。

今年5月2日,在接受央視《焦點訪談》采訪時,阿迪雅說:“我自願守護邊疆地區40年了,我一直覺得這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

02

“中國”這兩個字,在阿迪雅心中最重。

1984年從部隊退伍回家後,阿迪雅就成為邊境派出所的義務護邊員。

這裡人煙稀少,酷暑高溫,寒冬漫長,飲水、吃菜困難,看病、購物極為不便。10多年前,不少人搬到城裡去住了,但阿迪雅與妻子卻一直堅守下來。

“家鄉要有人居住,國土需要人守護。”曾擔任過12年嘎查黨支部書記的阿迪雅說。堅守,為的是恪守退伍時的諾言——“守護邊疆一輩子!”

放牧的同時,每天防範牲畜越境、觀察邊境動向是阿迪雅的日常工作。

這兩個字在他心中最重

圖檔來源:内蒙古日報

一次巡邊,阿迪雅突然發現遠處山丘上有3個黑影在移動,借助望遠鏡他發現那3個人身上還背着槍。阿迪雅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在密切觀察非法入境者行動的同時,阿迪雅迅速聯系了邊境派出所,最後将那3人遣送出境。

多年來,阿迪雅和妻子娜仁其其格先後義務巡邊累計近10萬公裡,上報各種資訊300多條,協助邊境派出所破獲涉邊案件數十起。

阿迪雅給兒子取名阿迪立,就是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夠接過接力棒,守護祖國邊疆。

在阿迪雅的影響下,兩個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先後回到家鄉,加入了護邊員隊伍。在他們兄弟倆看來,接力父母巡邊護邊,是“很自然、很光榮”的事。

盡管條件艱苦、生活單調,但阿迪雅在這裡并不孤單,因為有鮮紅的五星紅旗陪伴他。

如今,人們來到這片草原,不僅能遙望到一面飄揚的國旗,還能看到阿迪雅家西側緩坡上用紅磚拼成的“中國”二字。

這兩個字在他心中最重

圖檔來源:“内蒙古邊檢平安正北方”微信公衆号

為了讓“中國”字樣更醒目,他特意給紅磚塗上一層紅漆。“這個地方好,早上第一縷陽光就能照到字上。”他說。

阿迪雅說:“這也是我一直的信念和追求。我會一如既往地堅守在這裡放牧巡邊,跟我的兒子們一起,在達茂草原邊境上築起一道安全網。”

03

内蒙古是祖國的“北大門”和首都的“護城河”,這扇“門”可不是一般的大,這條“河”可不是一般的長。

從蜿蜒界河到國門口岸,從茫茫林海到廣袤草原,8000多裡的邊境線,36萬平方公裡的邊境管理區,守好“門”和護好“河”的責任極為重大。

在這條漫長的邊境線上,有成千上萬名像阿迪雅一樣的護邊員。他們不穿軍裝,卻肩扛強邊固防的使命;他們不是軍人,卻用生命守護着邊關國界。

在距離蒙古國邊境線僅11公裡處的内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恩格日烏蘇嘎查,有一位年近80歲的護邊員,被稱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她就是尼瑪。

半個世紀,尼瑪老人隻幹了一件事——巡邊。

如今尼瑪年齡大了,兒子哈達布和、兒媳敖登格日勒接過母親的“接力棒”,一家人繼續堅守在這片土地上。

這兩個字在他心中最重

尼瑪老人和兒子哈達布和

嚴寒酷暑、年複一年,尼瑪母子義務巡邊18萬多公裡,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近千人次,未發生一起涉外事件。

在這條邊境線上,像尼瑪母子這樣的“邊境堡壘戶”如今有33戶。

他們說:“有了平靜的湖水,以湖為家的鴻雁才能平安生活。有了安定的祖國,人民才能平安生活。”

04

今天,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富饒遼闊,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守護。祖國邊境上,愛國守邊的時代強音不斷回響——

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藏族姐妹卓嘎、央宗幾十年如一日,以抵邊放牧、巡邏的方式,守護着祖國數千平方公裡國土,譜寫了愛國守邊的動人故事和時代贊歌。卓嘎、央宗說,“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

2017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指出:“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們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衆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這兩個字在他心中最重

圖檔來源: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在海南瓊海市潭門村,漁民王書茂為國護海寸步不讓,為民服務初心不改,留下了“三代同堂建設南沙”的佳話。王書茂說:“我的根在船上,船錨就是身後的祖國。”

在大陸黃海前哨江蘇省開山島,王繼才和王仕花夫婦為祖國守島,升旗、巡島、護航标、寫日志、與不法分子作鬥争……從青春韶華到兩鬓斑白,用了整整32年。王繼才說:“守島就像守陣地一樣,要有信念,人在旗在!”

……

05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心裝着國,一手撐起家。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山河無恙,煙火尋常,可是你如願的眺望。”“山河”與“煙火”,共同構成了家國交融的意象。

邊關是國,邊關也是家。

莫道邊關長且遠,萬裡盡是護邊人。

來源:識見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