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出情緒的死胡同》每一次情緒流動,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拿破侖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軍更偉大。”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幾乎是每個成年人的目标。

但到底怎麼樣才能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呢?

也許在《走出情緒的死胡同》這本書中你能找到答案。

《走出情緒的死胡同》每一次情緒流動,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走出情緒的死胡同》的作者肯.林德納是哈佛大學心理學者,創立了多個心理學品牌,在情緒方面頗有研究。

他認為,情緒隻是送信人,沒有不好的情緒,隻有未被看見的需求。

書中很多知識點都讓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比如他說,情緒是客觀存在的,它對我們有利還是有害,是由其誘發的行為決定的。

舉個例子:

一小男孩在足球比賽過程中突然想上廁所,但因為不想影響比賽,是以他選擇強忍着。

結果沒忍住,當衆尿在了褲子上,這讓他非常羞愧,變得異常自卑敏感。

在這個例子中,小男孩的情緒是集體榮譽感,這本身是很多人都需要的。

但因為它誘發了不好的行為(尿褲子)以至于這種情緒就變得對他有害了。

《走出情緒的死胡同》每一次情緒流動,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再比如,他說每個人都有情感觸發器,而且它們是最值得我們最珍視、最能給我們帶來巨大動力的東西。

那什麼是情感觸發器呢?

答案是你的财富+夢想=情感觸發器。

它是指能觸發你内心最為強烈的情感能量電荷的一些特殊的人、事、物、經曆、資訊和願望。

一個人如果能找到自己的情感觸發器,并且将它按下,那麼不管他是想實作某全夢想,還是想改掉某個不良習慣,都更容易事半功倍。

同樣舉例說明:

作者小時候是個大胖子,他想減肥,想改變自己貪吃垃圾食品的不良飲食習慣,但總是做不到。

後來,他找到自己的情感觸發器——不希望被他人嘲笑、鄙夷,以及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然後,他通過找到最有價值的情感觸發器帶來的一系列強勁能量電荷,改變了暴飲暴食的習慣,很快就瘦了好幾斤。

因為具體的操作流程需要結合具體事例才更好了解,是以本文不再詳細說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閱讀本書。

《走出情緒的死胡同》每一次情緒流動,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書中還有一個知識點讓我受益良多,那就是“負能量電荷遣散法”。

它是一種由情緒引發的有害行為模式消除法,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他人并且了解他們的處境。

它的邏輯思路是這樣進化的:

認識他人——了解他人——欣賞和尊重他人——對他人産生憐憫和同情——寬恕他人——愛他人。

這種方法特别适合那些困在某種關系中痛苦的人,比如婆媳關系。

很多人會因為婆婆的某些行為而很受傷或者委屈,然後積累到一定程度,發展為最好老死不相往來,甚至互相傷害,互相摧毀。

但其實,我們之是以會因為婆婆的一些行為而覺得受傷和委屈,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她,或者沒辦法從她的角度去解讀她的那些行為。

當我們嘗試去認識她,去了解她的經曆,其實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她的行為影響,因為你知道,很多時候不是她想傷害你,而是她過去的經曆造就了她現在的為人處事方式。

《走出情緒的死胡同》每一次情緒流動,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比如我以前會非常讨厭我婆婆什麼都要管,以及過分節省。

但看了這本書後,我開始嘗試用“負能量電荷遣散法”去認識她。

我發現,她之是以什麼都喜歡管,是因為在過去幾十年裡,她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扛下家裡的大小事(公公外出打工,很少在家),她要幹很多農活,還要照顧幾個孩子,非農忙時期還要去打工賺錢。

這種情況下,家裡所有事情都隻能是她在操心,她在管我們,其實也是她在操心的一種表現,這是她過去幾十年形成的模式,并不是針對我的。

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我跟她的對抗情緒就弱了很多,也就不那麼生氣了。

如果你也有“很不對付的人”,真心建議用用這個方法。

個人覺得,《走出情緒的死胡同》真的是一本很不錯的書,适合所有有情緒困擾的朋友閱讀,推薦!

《走出情緒的死胡同》如何停止内在戰争心理學 ¥27.5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