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總體思路、考生需要做哪些準備,專家建議“綜合研判,全面分析”
聯考志願填報,“避坑”應該這麼做
根據2024年聯考志願填報時間表,7月5日-7日将填報普通類特殊類型批志願,以及普通類正常批、體育類正常批(均為大學計劃)、藝術類大學批、春季聯考大學批第1次志願。這是今年聯考大學層次招生最為集中的一次志願填報。需要注意的是,今年聯考存在啟用新版專業選科指引、部分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發生較大調整,藝術類專業招生錄取規則調整等變化。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專家建議,填報志願時考生遵循的總體原則為“綜合研判,全面分析”,考生應對自身情況有較為客觀的判斷,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結合實際,科學選擇。
綜合研判,篩選志願“五步走”
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建議考生可以按照“綜合研判,全面分析”的總體原則,分五步做好志願篩選。
第一步,合理定位,知分、知線、知位次、知政策。考生可以根據聯考成績、位次、往年各高校專業錄取分數線,把握招生計劃、招生章程和聯考政策資訊,全面衡量,合理定位大緻的拟報考高校範圍,同時考慮專業選擇。
第二步,統籌兼顧,考生可以從興趣優勢、職業規劃、現實條件、社會需求等方面着手。基于興趣愛好、特長優勢,與職業規劃及就業去向相吻合,考慮自身條件、個人意願及經濟條件,着眼于時代趨勢與社會需求,初步确定高校和專業。專業是考生志願選擇的核心因素,關系到大學學習的興趣和職業趨向。重點大學有優勢專業,普通院校也有特色專業,是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不能簡單一概而論,考生應該根據自身愛好、個性特長及院校選考科目範圍進行專業選擇。專業選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有關,有的專業報考時很熱門,但到就業時卻成了冷門,需要考生理性判斷。
第三步,初選志願。在綜合分析研判各類資訊的基礎上,按照劃定的高校及專業範圍,上下延伸選出“大菜單”(200個左右的志願),适當縮小範圍至“小菜單”(140個左右的志願),全面衡量形成“志願菜單”(100個左右的志願)。
第四步,優化志願。對“志願菜單”進行綜合分析、優化組合,按照“沖、穩、保”的政策,分梯度降序确定志願順序。
第五步,正式填報。考生可借助志願填報輔助系統預選志願,确定拟報考志願最終順序,生成志願預填表。在規定時間登入志願填報系統,“一鍵導入”志願預填表或輸入報考的院校及專業,這時可以調整志願順序或修改志願,但不宜大動,否則在心态上和時間上都會打亂填報節奏,最後正式确定,及時送出報考志願資訊。
志願填報,需要做這些準備
志願填報前,考生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專家提醒,考生要仔細檢視已公布的高校招生計劃;認真研讀報考院校當年招生章程;理性分析往年尤其是2023年、2022年有關招生院校和專業的錄取資訊,同時,也應充分認識今年與往年錄取資料的選科要求可能有所變化。此外,考生要了解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相關辦法和規定,知曉自己所屬類别的志願設定和相應投檔錄取規則。收集分析多種資訊,結合自己的學習興趣、專業取向和未來發展規劃,綜合考慮,理性選擇。
專家建議,考生在查閱公開資訊時,要科學辯證使用,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必須嚴格依據的資訊,包括招生計劃和高校招生章程,其中,招生計劃的院校代号及名稱、專業代号及名稱、選科要求等資訊都是考生填報志願的直接依據,高校招生章程中對于考生體檢、外語語種、單科成績等的要求考生也要嚴格遵守。第二類是供參考的資料,比如考生的位次資訊、往年各專業錄取情況,這些資訊可以為2024年考生填報志願提供一些參考。考生可根據自己的位次及往年情況,做一個大緻定位。但是也應認識到,2024年實施新選科指引,與往年有較大變化,強化了對高中學習科目的基礎性要求,理工農醫類專業絕大多數要求實體和化學必選。除個别香港高校外,高校提出的選考科目之間關系為“和”,沒有“或”的關系,考生必須選擇相關科目才可報考。是以,一定不能完全依賴往年錄取資料直接拿來對照選擇學校和專業。
最後特别提醒,考生在填報志願規定時間内,可以有“1+5”次志願填報和修改機會,即志願資訊首次成功送出後,最多可以再修改送出5次志願資訊,并以最後一次填報(修改)送出的資訊為準。考生一定要對填報的所有志願做一次全面檢查,確定志願全面、有效,并符合自己的真實意願。(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記者 董真)
■相關連結
選專業,從三個因素入手
專家建議,考生選擇專業一般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首先考慮自己有興趣、特長、優勢的專業,然後看當下熱點以及就業率。二是詳細了解專業的内涵,包括專業培養目标、專業培養要求、主幹課程、就業及研究領域等。有時專業名稱相似,但是學習内容和将來可以從事的職業大不相同。例如口腔醫學,授予醫學學位,可從事醫生工作;口腔醫學技術,授予理學學位,從事假牙設計制作,不能從事醫生工作。三要對專業的學習難易程度、專業的就業前景和薪酬待遇、學科實力、考研情況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