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的孩子在小時候大多數是媽媽照顧的時間比爸爸照顧的時間長,是以,也有了寶爸寶媽帶娃的風格不同的情況,媽媽精養,爸爸散養,不同的帶孩子方式甚至還容易發生讓人感到啼笑皆非的事。
寶媽帶娃傾向于讀繪本、講故事、玩玩具等這些有趣、安全的事,就算是帶娃出門也多是去商場或超市這些室内場所,讓孩子接觸豐富的顔色和形狀,提升認知能力。
寶爸則多會帶着寶寶尋找刺激、新奇的事情,如把寶寶當玩具旋轉,或帶寶寶進行戶外運動,如爬山、燒烤等,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鍛煉身體。
這不,近日在鏡頭記錄下的一幕就讓網友哭笑不得。
視訊加載中...
鏡頭裡,雨過之後街道積水,孩子爸帶着孩子蹲在路沿的積水前,爸爸一個勁往前面緩慢開來的汽車打手勢。
那手勢的意思:快往這開,把水往我倆身上濺。
當爸的臉上的笑都藏不住了,司機估計也有點懵:我沒聽錯?
汽車開過,水花濺起,倆人濺一身水,寶爸提前給孩子穿好了雨衣,看得出還怪貼心的。
一輛、兩輛、三輛車開過,看得出寶爸玩上瘾了,反觀孩子,更像是陪着父親玩耍,臉上似乎一股“生無可戀”的表情。
看得出,他爸玩得比他還盡興。
網友有話說
一位山東的網友直接“揭穿”:
“是父親想淋水,自己一個人不好意思,帶上娃,順理成章。”
“其實爸爸帶娃簡單還快樂,應該多讓爸爸帶孩子”
“孩子他媽媽在路上了,寶爸得遭了”
“開車的:開這麼久的車,從來沒有碰到這種要求”
“哈哈,好懷念啊!”
一位江蘇的網友回憶起自己曾和兒子戶外雨中騎行高歌,這不僅是父親珍貴的回憶,也是孩子童年的溫暖。
一位網友提到孩子的國中老師在家長會上的發言:
“我孩子的國中老師是女的,家長會上她說:來開家長會的大部分是媽媽,但我建議最好爸爸來,我也是媽媽,但我認為媽媽絕對替代不了爸爸。如果你想孩子成人,媽媽最好請爸爸來教孩子,而且,他怎麼教,你不要管。”
但同時,也有網友提出了疑問“這水不髒嗎?”
“小心是下水道返上來的臭水,那天我也想踩個水,結果滂臭”
“路上有石子就不好玩了”
點評
網友說到爸爸帶娃在街邊濺水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安全,這個确實,另外在路沿邊也要小心對面來車!
但其實孩子主要由媽媽帶也好、由爸爸帶也好,帶娃時間不大可能都被分得平均,孩子由爸爸帶和媽媽帶都各有優勢,兩者的共同參與不缺席,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美好的童年和塑造好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