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出現軍事政變(coup d'état)次數最多的南美洲内陸國玻利維亞,日前又再度有軍人開着戰車進入總統府前廣場,破門而入後企圖推翻現任文人總統阿爾斯(Luis Arce)。雙方對峙三個鐘頭後,阿爾斯不僅要求群眾走上街頭支援他,更說服發動政變的陸軍将領朱尼嘉(Juan José Züñiga)打消密謀計劃,後者随後遭到逮捕。不過,由于過程相當耐人尋味,加上朱尼嘉在被逮捕之前,向記者表示阿爾斯下令要他籌劃一個假政變(sham coup),是以随即就有“自我政變”(self-autogolpe)的傳言,
玻利維亞自十九世紀初獨立建國以來,包括這次的政變在内,一共出現過二十四次的軍事政變,其中近一半的十一次成功推翻了政府。換句話說,玻利維亞平均每二十年就會經曆一次非經憲法程式産生的政權更疊。上一次的成功軍事政變出現在一九六四年,軍人執政直到一九八二年,随後曆經了四十多年的文人執政,雖然不時有軍事政變的傳聞,基本上玻利維亞算是有定期選舉的部分自由國家,但政治并不穩定,大規模的抗議及嚴重的經濟問題,四次導緻在任總統被迫辭去職位。
最近一次的動亂,是幾年前第一位原住民出身的左派政黨社會主義運動黨(Movement Towards Socialism,MAS)上司人莫拉雷斯(Evo Morales),自二○○五年連續赢得三次總統大選後,企圖修憲再延長任期。盡管修憲失敗,但憲法法庭卻認為莫拉雷斯還是有資格參選。他在二○一九年第一輪的選舉中,以四成七的得票率領先對手。盡管未能過半,但因領先得票最接近的對手剛好超過十個百分點,因而無需進入第二輪。不過,由于執政黨被認為有嚴重作票行為,導緻大規模示威抗議的群眾走上街頭表達不滿,他也被迫辭去職位。
經過近一年的保守派過渡政府,莫拉雷斯任内曾擔任經濟暨财政部長的政治盟友阿爾斯在二○二○年當選總統,玻國再度回到左派執政。流亡墨西哥與阿根廷長達十一個月的莫拉雷斯重返玻利維亞,接受了阿爾斯的特赦。盡管莫拉雷斯被視為玻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總統,然而一旦下台,不過就是一個沒有職務的前政治人物,而阿爾斯則是有實際權力的國家上司人。舉例來說,在二○二一年的MAS地方選舉提名過程中,莫拉雷斯支援四個想要争取黨内州長提名的候選人未能勝出,顯見他在黨内地位已大不如前。不過,他的草根性與接地氣,是金融界出身的經濟專家暨技術官僚所不能比的。由于莫拉雷斯預備投入二○二五年的總統大選,兩人已由過去的戰友變成競争者,關系緊張。
玻利維亞目前天然氣出口大幅減少,造成外彙存底自然下跌,同時它也無法幸免于全球性的通貨膨脹,是以整體經濟出現極大的問題,一般人民對快速上升的物價已難以忍受,是以怨聲四起。根據該國聖安德雷斯大學一位政治學教授的說法,除了政治、經濟、社會及環境外,玻國面臨最大的挑戰來自于政治體制。特别是阿爾斯所率領的是一個弱勢政府,執政黨本身面臨分裂、缺乏整合,讓阿爾斯更加擔憂來自莫拉雷斯的挑戰,這或許說明為何會有「自導自演」政變的說法。
個人觀看相關新聞影片後,感覺整個過程像是一場鬧劇,和個人所熟悉的軍事政變有很大的出入。首先,這些軍人是開了戰車在類似凱達格蘭大道的府前廣場繞行,引發群眾的注意,随即其中的一輛沖撞總統府并破門而入,然後就是雙方的對峙。這和政變最重要元素的「驚奇」(surprise)之弗缺,形成極大的對比,參與政變的軍人似乎在集結群眾,預告将采取行動,也讓阿爾斯随後可以有訴求的對象。其次,朱尼嘉在廣場上還接受媒體通路,說明發動軍事政變的原因,乃是為了拯救玻國搖搖欲墜的民主。通常這樣的宣示,會出現在成功奪權之後,而不是之前。最後,在阿爾斯與朱尼嘉對峙的情況下,整個過程還可以錄影存證,包括朱尼嘉在無法說服阿爾斯後的黯然離開,完全沒有奪權時應有的混亂場面。
MAS副主席賈西亞(Gerardo García)控訴阿爾斯讓民主成為笑柄,是這次假政變幕後的大佬。莫拉雷斯的一席話,更是道盡其中的奧妙處:「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軍事政變?一個沒有人傷亡、沒有開一槍一彈、沒有任何人死亡的政變?」無論這些指控是否真實,但自我政變的傳聞已深植群眾的想像,是以如果這個印象造成反彈,阿爾斯政府隻會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