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今年是絲綢之路和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6月以來,我就開始策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關大運河和絲綢之路的攝影論壇、交流座談、采風創作以及主題展覽等多項活動。

6月22日,是“雙申遺”成功紀念日。當天,“陸海相連文化傳情”在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隆重開展,影像中展現了洛陽與大運河、絲綢之路多個場景的動人故事,呈現了以往的輝煌。

兩千年以來,絲綢之路與大運河交相輝映,将開放包容寫入了洛陽的城市氣質。今天,叮當作響的駝鈴聲韻,舳舻相接的盛景故事依然讓古今輝映的洛陽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深度拓展“一帶一路”合作發展新空間,譜寫着文明交流與傳承的新篇章。

從初次走進絲路故事到先後九次與絲綢之路相約,我仍然對絲路之行有着濃厚向往。行萬裡路,破萬卷書,拍攝絲綢之路的過程,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攝影造詣,也是一個逐漸認清自我的過程。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1990 年 7 月 15 日,28 歲的高均海置身甘肅鳴沙山,這一瞬,青春與美景交織成永恒的記憶。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1990 年 7 月 6 日,北京電影學院内,院、系上司、老師和班主任為赴新疆采風隊伍送行,其中間位置的是高均海,這是充滿希望的送行場景

初次相約絲綢之路,是在1990年。那年從北京電影學院學習結束後,我便踏上了追尋絲綢之路的征程。那是一次曆時兩個月的采風之旅,從北京坐上綠皮車,一路向西。先抵達蘭州,黃河穿城而過,羊皮筏子在河中搖曳,那是古老與現代交織的畫面;接着來到敦煌,鳴沙山的沙鳴訴說着千年滄桑,莫高窟壁畫令人震撼,一筆一劃都承載着曆史的厚重;嘉峪關雄偉壯觀,讓人不禁想起戍邊将士;從敦煌到哈密,再到阿克蘇,最終到達喀什,戈壁蒼茫,山河激蕩,沿着曆經兩千年的絲綢古道,看到了荟萃錦繡山河的壯美神韻,承載着華夏文明的輝煌與夢想,演繹着東西方交流的詩與遠方;一路上,維吾爾族的歌舞、哈薩克族的駿馬、塔吉克族的鷹笛……絲綢之路的風情萬種,都讓我迷戀忘返。

之後的30多年間,我一次次走進絲綢之路。特别是近幾年河南省對口援助哈密,讓我有更多的機會感受那裡的風韻。曾經的邊陲小城,如今高樓林立,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援疆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更是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我也多次到訪陝西、甘肅、青海、甯夏等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兵馬俑、蘭州拉面、塔爾寺、固原和銀川,每一處閃爍着獨特的魅力。用鏡頭聚焦絲路故事,記錄當代城市的發展現狀,親身感受古代曾經的繁榮,更加欽佩聖賢先輩的在這條路上的艱難跋涉,我同無數古今的人們一樣,也在這條路上書寫着自己的攝影曆史和人生感悟。

回望曆史,玄奘大師從洛陽淨土寺出家,一路西行取經。他的精神激勵着我們攝影人深入了解世界曆史上這條重要的道路,用手中的鏡頭講好這裡曾經發生且繼續發生的精彩故事。

“讓月曆上最簡單的數字變成歲月最厚重的注腳”,曆史需要紀念日。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随着絲綢之路與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洛陽作為唯一的“雙申遺”城市,受到世界矚目。我的這組“絲路記”專題攝影,是對絲綢之路的緻敬,也是對洛陽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我希望通過這些影像,讓更多的人了解絲綢之路的魅力,感受洛陽與絲綢之路的不解之緣。未來,我的作品和這個專題有望延伸到羅馬,因為洛陽是東方絲綢之路東漢時期的起點,而羅馬則是終點。我相信,通過講述這樣的故事,能夠更好地傳承絲綢之路的偉大精神。

駝鈴聲聲、胡商雲集,帆影綽綽、舟楫往來。千年前的隋唐盛世是獨屬于洛陽的璀璨與繁華;隻此洛陽,美貫東西;未來之洛陽,也将在路與河的曆史回蕩,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絲路記》作品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1990年7月11日,在通往甘南夏河的途中,舟曲縣草原上,藏民舉行民俗禮儀。獨特的儀式,展現着濃郁的民族風情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1990年7月20日,嘉峪關,有“天下第一雄關”之譽。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交通要塞,它是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見證了曆史滄桑。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1990年7月25日,從甘肅敦煌啟程,向新疆東部的哈密伊吾行進。沿途悠悠駝鈴,仿佛重制 2000 多年來絲綢之路上的經典畫面。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1990年8月3日,交河古城屹立于吐魯番盆地。它連接配接河西走廊與天山南北,作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承載着厚重的曆史與文化。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1990年8月18日,新疆喀什的畜牧市場中,一位老人的“試乘試駕”生動展現了毛驢在生活裡的角色,毛驢也成為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1990年8月20日,喀什,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中外商人雲集,成為國際商埠,其獨特魅力還吸引着國外攝影師聚焦,盡顯繁華。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04年10月2日,鏡頭聚焦喀納斯的月亮灣,這裡是絲綢之路上極具神秘色彩的景點之一。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09年10月20日,沙雅的維吾爾族老漢和駱駝一同定格。駱駝作為“沙漠之舟”“旱地之龍”,是古絲綢之路不朽的标志,訴說着歲月的變遷。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12 年 6 月 30 日,從西安鐘樓遙望鼓樓,不僅是西安市的象征,也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瑰寶。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13年5月24日,從2011年開始,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啟動“還草原給賽裡木湖”行動,對賽裡木湖周邊草場進行治理,使圍繞湖區的植被得到更好的保護,環境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14年5月1日,西安大雁塔和玄奘法師塑像,見證盛唐文化和絲綢之路的輝煌。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15 年 6 月 16 日,由新華社與洛陽市政府聯合舉辦的“中國夢·絲路夢”互聯互通絲路行車隊在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洛陽定鼎門遺址正式啟程。畫面所呈現的是定鼎門遺址的城門官道,此前,考古工作者于此發掘出晚唐時期人和駱駝。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15年5月18日,哈密市伊吾縣前山鄉的七個鹿雲端牧場,海拔約 2500 米。此地山巒溝壑相間,松牧氈房成畫,是避暑休閑的絕佳去處,美不勝收。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15年7月19日,甘肅鳴沙山。遊客紛至沓來,沉浸其中,盡情體驗絲路風情,感受曆史與自然交融的獨特魅力。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15年7月20日,“絲路名城 甜美哈密”。一年一度的哈密瓜節拉開帷幕,亮點不斷,精彩紛呈,現場熱鬧非凡,讓人沉浸在歡樂之中。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19年10月7日,意大利攝影師置身洛陽,與古老壁畫對望。思緒飄飛,遙想絲路傳奇,在歲月痕迹中探尋往昔的繁華交流。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0年9月20日,西甯的南川河享有“城市客廳”的美名,這條穿城而過的河流不僅展現出了絲綢之路上西甯别具一格的特色,還營造出了自然生态的城市景觀,更彰顯出了綠色時尚的城市風貌。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0年10月11日,蘭州沿黃水域,古老的羊皮筏子重制。遊客乘其漂流過黃河,體驗古絲路交通工具,感受獨特魅力,如今它成遊客最愛。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0年10月15日,青海多雜,乃絲綢之路南亞廊道。曆史痕迹留存,見證着商貿與文化交流,散發着古老而神秘的魅力。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1年10月11日,絲路佛國——天水麥積山,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享有中國四大石窟的美譽。如今,古絲綢之路交流留下的文化印記依然留存于石窟之中。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6月4日,“讓牡丹與世界對話”作為絲綢之路友好信物。此刻,牡丹的笑臉在轉場中牧民的家中絢麗綻放,充滿溫馨。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6月4日,阿勒泰額爾齊斯。一輛白色貨車于牛群中緩緩前行,貨車轉場取代駱駝漸成趨勢,見證着時代的變遷。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6月6日,“天鵝爸媽”在湖畔濕地營巢孵雛,輪流守護。賽裡木湖生态改善,吸引更多天鵝“安家”。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6月13日,古絲綢之路,愛情之花綻放。霍城縣,中國最大薰衣草景觀帶,美如畫卷。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7月13日,巴裡坤古城,古絲綢之路北新道入疆第一重鎮,承載着厚重曆史。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7月12日,“疆電外送”的哈密能源産業表現卓越。新能源裝機超 1500 萬千瓦,新增超 100 萬千瓦,位列自治區之首,彰顯新絲路輝煌成就。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7月12日,哈密大海道,這條在漢代打通的絲綢之路,全長五百多公裡,卻在唐代之後因天氣和戰亂等因素逐漸廢棄。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7月15日,在哈密河南援疆辦直播間裡,借直播帶貨,讓全國人民知曉“哈密并不遙遠”。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4年5月20日,白楊河流域曆史文化展館介紹顯示,哈密作為玄奘入疆首站,在曆史長河中留下重要一筆。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4年6月23日,黃帝密都青要山,它與黃河并肩,共同承載着洛陽的絲路文化,見證着歲月的輝煌。

創作花絮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15年7月19日,鳴沙山,敦煌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驿站。(左上)2024 年 6 月 22 日,采風團踏入洛陽新安漢函谷關。正值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十周年,這座“絲綢之路第一關”,承載厚重曆史,吸引衆多人士前來探尋。(左下)2024年5月20日,豫疆兩地文藝家在大海道揮墨(右)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 年 7 月 14 日,已至花甲之年的我在伊吾喀爾裡克冰川無人區,目睹雪蓮邂逅牡丹,兩種碩大花朵争奇鬥豔,美不勝收。(左)2022年7月13日,路途中的孩子。(右上)2022年7月14日, 伊吾喀爾裡克冰川無人區,我的裝備和午餐。(右下)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6月8日, 伊犁那拉提。(下)2022年6月14日,賽裡木湖。(左上)

名家名作 | 《絲路記》——高均海攝影藝術40年系列專題(一)

2022年7月13日,“豫哈情 文化行”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文化潤疆哈密采風活動。

稽核:魏亞飛

編輯:楊軍旗

圖文:高均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