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報記者 常河山
2024年6月27日,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總統拜登和前總統特朗普進行2024年美國大選首場電視辯論。
在大選之年,美國兩黨之間争得不可開交,但為各自利益搞所謂脫鈎斷鍊,是他們共同打的“中國牌。
比較典型的是,6月18日,美衆議院“美中戰略競争特設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與民主黨進階成員拉賈·克裡希納莫西共同宣布成立一個跨黨派“關鍵礦産政策工作組”。
該工作組旨在提高美關鍵礦産供應鍊依賴的透明度,并制定一系列投資、監管改革和稅收激勵措施,以減少對特定國家的過度依賴。
(圖源:中國有色官網)
有報道稱,美衆議院此舉凸顯了美兩黨在面對中國在全球關鍵礦産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時的共同利益和目标。
在未來,該小組或将有兩個作為方向:
一是推動關鍵礦物供應鍊領域的相關政策或立法,包括财政激勵、減稅措施或研發支援等,以鼓勵國内生産和技術創新,確定美在關鍵礦産領域的自給自足和全球競争力。
二是鼓動美國政府出台更多針對涉華關鍵礦産領域的新舉措,加劇中美在全球關鍵礦物領域的競争。
與美國做法不同的是,中國在關鍵礦産供應鍊上,始終緻力于為全球供應鍊安全穩定作出貢獻。
6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第785号國務院令,公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稀土管理條例》,進一步明确了對稀土資源實行保護性開采,推動稀土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有評論認為,中國稀土産業實作了健康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維護全球産業鍊的安全與穩定。但中國作為稀土生産大國,負有大國責任,從維護大陸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穩定的需要考慮,必須保障這一資源的和平用途。
而且,在關鍵礦産品上,中國一直緻力于融入全球供應鍊,從不想卡誰的脖子。6月18日,海關總署資料顯示,中國5月份稀土及其制品出口11591噸,同比增14.6%;1~5月累計稀土及其制品出口50543噸,同比增5.6%。
美國的供應鍊焦慮
然而,抱有供應霸權思維的美國,卻始終被供應焦慮困擾。
美國的跨黨派“關鍵礦産政策工作組”,其本質上仍是聚焦“關鍵礦産品”擺脫對中國高度依賴,推行對華關鍵礦産品“脫鈎斷鍊”。
拜登政府有報告指出,美國的關鍵礦物供應鍊極度依賴幾個國家尤其是中國。比如2021年美國列出的35種關鍵礦物中,有14種是100%依賴進口,而中國是其中16種關鍵礦物的主要生産方。
就所謂“對中國關鍵金屬的擔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關鍵礦産資源國,都應該為保障相關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共同承擔全球相關礦産供應的責任,確定相關經貿合作正常開展。
但美方的供應鍊焦慮,卻一直沒有緩解。
早在2017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關于確定關鍵礦物安全和可靠供應的聯邦戰略》,旨在改變美國關鍵礦物過度依賴國外供給的格局。
2022年6月14日,美國、加拿大等夥伴國家,就已建立“礦産安全夥伴關系”(MSP)。除美國和加拿大外,MSP的合作夥伴包括澳洲、芬蘭、法國、德國、日本、南韓、瑞典、英國和歐盟委員會,通過聯盟形式加強關鍵礦産品供應鍊。
2021年6月,拜登政府釋出的供應鍊評估報告認為,美國在關鍵礦産品和原料,對“外國和對手國家”過度依賴,已對國家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
于是,就有了後來的“七國聯盟”——2022年12月12日,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長威爾金森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會議上宣布,以美國為首的七國宣布結成聯盟。該“可持續關鍵礦産聯盟”由美國、加拿大、澳洲、法國、德國、日本和英國組成,試圖用“自定标準”在關鍵礦産品供應上做文章。此舉被批為“損人害己”。
“生存脆弱”曲解了供應鍊
作為“關鍵礦産政策工作組”推動者,穆萊納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關鍵礦物是從基本消費品到先進軍事技術等一切事物的基石。如果發生沖突,美國對中國控制關鍵礦産供應鍊的依賴将很快成為一種生存脆弱性。
穆萊納爾指出,中國已經對包括镓、鍺和石墨在内的稀土元素以及選礦裝置實施了出口限制,這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擔憂。
穆萊納爾明确表示,小組的主要任務是擺脫中國對其重要礦物供應鍊的主導地位,降低美國對中國關鍵礦物的依賴。
顯然,這是上述“工作組”成立的初衷。
(圖源:中國有色官網)
針對美方上述“兩黨政策工作小組”釋出的内容,路透社解讀稱,由于關鍵礦物被用于各個領域,美方這一最新舉動,旨在削弱中國在關鍵礦産供應方面的主導地位,以降低美國在半導體、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等各種産品中所使用關鍵礦産的對華依賴。
為實作這一目标,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特定礦物實施出口控制,以及減少對中國電動車的補貼等,以加速與中國的“脫鈎”。然而,美在嘗試減少對華關鍵礦産依賴的同時,也勢必面臨成本上升和供應鍊重組的挑戰。
穆萊納爾的“對華供應鍊脫鈎”異常執着。
6月7日,穆萊納爾同多名美國議員共同發起名為“脫離外國敵對電池依賴法”議案,要求美國國土安全部禁止從從甯德時代、比亞迪、遠景能源、國軒高科、億緯锂能、海辰儲能這六家中國企業采購電池,同時希望推動與美國地緣政治對手在供應鍊方面的“脫鈎”。
除此之外,拜登政府已于5月份宣布,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新關稅,包括電動汽車、電池、半導體、鋁、關鍵礦産、太陽能電池、船岸起重機和醫療産品。今年晚些時候,某些關鍵礦産的關稅将從零提高到25%。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指出,脫鈎斷鍊是一把雙刃劍,傷害别人的同時也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建構多元國際供給
從以美國為首的“礦産安全夥伴關系”,到“可持續關鍵礦産七國聯盟”,再到美兩黨意外合作成立跨黨“關鍵礦産政策工作組”,以及美總統拜登正式成立白宮供應鍊彈性委員會,逐漸展現出美國基于盟友關系的、緻力于排除中國供應鍊的美歐關鍵礦物産業政策包圍圈正在形成。
中國怎麼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周亞敏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清潔能源相關産品的制造大國和供應大國,要着力不斷提升關鍵礦産品整體供應鍊韌性,確定其供給安全穩定,這就需要在國内外拓展合作,實施礦物供應的國際來源多元化。
與此同時,國家要出台政策,加強關鍵礦物的回收與循環利用,并加強關鍵點核心技術研發,積極應對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回流”和“脫鈎斷鍊”政策。
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副教授戚凱稱,在一個全球高度互相依賴的時代,美國如果對所謂的供應鍊始終抱着“絕對安全”“絕對領先”“絕對稱霸”的觀念,那可能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新隐患”被發現,在地緣政治巨大沖擊已經極為嚴重的情況下,還要推進所謂“脫鈎”,無疑是害人害己,為本就黯淡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曾指出,科技創新是人類發展進步的成果,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享,更不應當利用科技優勢打壓遏制别國發展。中國不贊成脫鈎斷鍊,脫鈎斷鍊也無法阻擋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