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penAI不Open:阻攔還是助攻?丨大象深度

大象新聞記者 李昌 特約撰稿人 柳俞伶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OpenAI作為全球知名的AI研究機構,其每一次的決策都牽動着科技行業的神經。“7月9日,OpenAI将終止對中國提供API(應用程式接口)服務”,此消息的曝出,在科技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7月4日,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即将在上海舉辦。中國有着超大的市場規模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為大模型的落地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條件,這是中國在底層研發技術上略遜于美國的情況下,依然具備趕超美國的機會。OpenAI的“停服”,讓國内大模型切回“中文模式”,這對于國内廠商而言究竟是“阻攔”還是“助攻”?

OpenAI不Open:阻攔還是助攻?丨大象深度

OpenAI“停服” 國内大模型切回“中文模式”

OpenAI人工智能被稱作“第四次工業革命”,誰能保持領先,誰就能占領世界科技的頂端。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國和中國在全球是斷崖式領先,處于第一梯隊。

大家都知道,AI晶片堪稱人工智能的心髒,但是相當昂貴,很多AI公司根本燒不起這個錢,更關鍵的是,美國直接禁止向中國銷售相關晶片。這就意味着國内的AI公司無法像美國AI公司訓練大模型,隻能用低級别的晶片訓練,訓練級别決定了差距會越來越大。但目前國産自研大模型的能力,僅次于美國,也正逐漸展現出競争力。

OpenAI不Open:阻攔還是助攻?丨大象深度

但業内人士分析,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仍存在至少1至2年,而且差距還有可能越拉越大。即便如此,美國為了壓制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仍“動作”不斷,先是讓AI晶片霸主“英偉達”禁止向中國出口AI晶片;現在是讓AI大模型霸主“OpenAI”停止向中國提供API服務。

API專業話語是“應用程式程式設計接口”,它是允許兩個應用程式互相對話的軟體中介。“國内自研大模型與ChatGDT-4差距已經很小了。”上海千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孫楊認為雖然“封殺令”對一些借助OpenAI大模型“套殼”創業的公司,将迎來較大打擊。“OpenAI并非不能用,隻要有海外伺服器就可以用。隻是會比較麻煩,會産生更多的成本費用。”

OpenAI“停服”是“阻攔”還是“助攻”?

除了麻煩和成本問題, “OpenAI不對中國開放其實是兩個動作。原來是網頁版的不允許,現在連對接方式也被禁掉了,從行業上的情況來看,其實影響還是非常大的。”作為央企,對AI項目一直密切關注的中國電信雲南公司政企部交通文旅行業總監李慕剛站在行業布局的角度看,認為此舉動是美國在AI科研方面與中國的“硬脫鈎”。因為從兩個國家的 AI的發展體系上來說,之前是創新跟應用的關系,兩者其實是互相離不開的。“硬脫鈎”後如果中國要在AI的全産業鍊上發起競争,投入的成本将非常巨大。

“資源會投入到哪些方向?從國家層面上來說,國企、央企一定要承擔起這個社會責任。生成式大模型,它最主要消耗的是算力,算力的構成主要是以顯示卡晶片為主要代表,也就是算力卡;算力卡現在被‘英偉達’壟斷,但我們要大量的建算力,才能夠支撐起生成式大模型的這種這個形态。”李慕剛介紹說,一旦算力投進去以後,就必然要上電,一上電就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來讓它跑着,不管有沒有業務,都要空跑。“中國電信到今年為止,已建了4個萬卡級别的算力中心,這些算力中心每天的電費消耗是上百萬的。”要追趕美國的速度,李慕剛認為肯定會對國内研發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國内大部分AI廠商對OpenAI的“封禁”持積極态度,認為挑戰與機遇并存。6月26日,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在微網誌釋出視訊稱,他認為:“OpenAI對中國地區停止服務,隻能加速中國自己大模型産業的發展,未必是壞事”,他解釋道,“OpenAI的API無法調用,這逼着國内應用隻能選擇國産大模型,而國産大模型與GPT的差距已經逐漸縮小了。”

OpenAI不Open:阻攔還是助攻?丨大象深度

“OpenAI不再對中國開放這個事情,我跟國内大部分行業人士的觀點相似,我覺得它對于中國大模型研究是利好的。”孫楊在接受大象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階段會很痛苦,但就跟華為之前一樣。但是市場被讓出來了,對于國内的大模型廠商來說确實一個機會。

國産廠商“搶單”開啟“搬家計劃”

OpenAI的“停服”後國内AI大模型公司幾乎開啟“集體動作”——“遷移計劃”,且一舉打出“免費搬家”旗号。目前包括阿裡、百度、騰訊、百川智能、智譜AI等在内,多家國内頭部大模型廠商已經把實作技術底座轉換的“搬家計劃”喂到了使用者嘴邊。如阿裡雲百煉宣布,将通義千問GPT4級主力模型Qwen-plus的API定價為OpenAI的1/50,并為中國開發者提供2200萬免費tokens和專屬遷移服務。

除了頭部大廠,國内幾個AI大模型代表性初創企業也紛紛争奪這波流量。矽基流動(SiliconFlow)甚至将Qwen2-7B、GLM-4-9B、Yi-1.5-9B等開源大模型永久免費,創始人袁進輝在朋友圈稱:“今天SiliconCloud把一大批模型都免費了,大家輕薅,别給整破産了。”

顯然,國内大模型公司試圖抓住這一關鍵“視窗期”,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開發者使用者。大模型公司“搬家計劃”,不僅是為了搶占市場佔有率,也是在展現其技術支援和服務能力,有助于快速建立使用者信任。另外,在價格上,國産大模型也更為實惠。此次阿裡的免費遷移計劃中,qwen-plus大模型的API定價僅是OpenAI的1/50。

OpenAI不Open:阻攔還是助攻?丨大象深度

孫楊表示此事件對于大多數國内自研大模型而言,是一次将“英文模式”切回到“中文模式”的時機。事實上,在中文語境中,國内自研大模型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特别是在進行中文自然語言任務方面,這些模型能夠更好地了解和生成中文内容,進而在中文問答、對話、翻譯等任務中表現出色。

雖然國内大模型在中文的語境下已經開始能夠接近逼近GPT4,但是GPT4也在不斷研發新版本,是以依然處于追趕的局面。孫楊提出國内大模型研究仍需要密切關注未來發展動态:“得注意一個問題,“OpenAI‘封禁’或許隻是一個開始動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