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FOF“試點開閘”已近六年,如何借鑒海外的成功經驗,找到适合本土的養老投資模式,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近日,富達投資大中華區投資政策及業務資深顧問鄭任遠、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養老投資業務負責人趙強以海外養老投資的“他山之石”為借鑒,深入探讨了中國養老投資的發展前景。
鄭任遠被譽為“目标日期之父”,他曾首發了全美第一隻風險自動滑降的目标日期基金Fidelity Freedom Fund(富達自由基金),趙強則在管理中國養老産品方面頗具經驗。兩位專家介紹了美國養老體系的發展曆史,并對于如何推動中國養老第三支柱,以及如何應對市場波動等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養老的發展需要“預設的力量”
十年前,鄭任遠首次開始在中國“布道”養老投資理念。自2015年起,他每年來中國三四次,推動中國養老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發展。在他看來,養老問題具有極大的緊迫性。美國的經驗顯示,養老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産業和學界的共同合作。
談及美國的養老産品發展經驗時,鄭任遠說,美國養老金市場發生“質變”就是目标日期基金(Target Date Fund)和強制預設機制的結合。目标日期基金會根據投資者客觀的風險承受能力,對資産配置進行動态調整,随着時間的變化,政策會自動趨于保守。而預設機制的引入,成功幫助美國提高了儲蓄水準,解決了養老危機。按他的話說,大部分投資者其實是不理性的,不會自動去做正确的事,“美國人花了40年學到了這一點,然後想辦法把人的惰性變成了一件好事。”
研究發現,在金融危機期間,很多美國投資者對401(k)賬戶維持了穩定的投資,而其個人賬戶卻頻繁賣出。401(k)賬戶的強制預設機制讓投資者不再頻繁交易,保護了他們的長遠利益。“強制預設機制讓很多美國人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可觀的養老金,這一機制的成功經驗值得中國借鑒。”鄭任遠表示。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在談及中國養老體系的現狀時,鄭任遠表示,目前中國的第二支柱覆寫面有限,主要集中在大型國企和事業機關;第三支柱的發展也還需時間,“公衆需要了解養老投資的必要性。”
“國内對于養老問題有點焦慮,好像美國是從天上掉下來這麼一個完美的制度,其實不是。從我1985年入行以來,每一年美國的相關部門都會對養老二三支柱的規則制度做一些優化。每當有新的情況出現,相關部門就調整規則,彌補漏洞。”他說。
轉變投資者觀念的過程非常耗時。一方面,機構需要給投資者很好的體驗,一點一點證明産品是可信賴的;另一方面,從業人員的期望也不宜過高,對于推廣初期的失敗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1996年,在我發行第一隻産品Fidelity Freedom Fund時,即便在公司内部也有很大的反對聲浪,在外部則幾乎是無人理睬,因為這隻産品的理念是全新的。最初的四年非常艱難,真的賣不掉。但是現在,這個産品已經成為401(k)和IRA最主流的配置。”
在漫長的“淡季”中,Fidelity Freedom Fund經過了不斷的探索和修正,最終等到了發展的重要節點。2000年,美國科技股崩盤,市場意識到了風控的重要性。憑借着出色的業績和較少的市場競争,Fidelity Freedom Fund迎來了第一波機會。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股市天崩地裂,很多公募基金都被賣空,市場流動性也捉襟見肘。但是養老産品不僅沒有大量的抛盤,甚至還獲得了增量資金的支援——這便是“預設的力量”。
趙強也認為,養老的發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推動第二、第三支柱的發展需要頂層設計,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教育,提高公衆的參與度和認知度。”在他看來,投資機構需要充分未雨綢缪,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推進方案,待時機來臨,便可以充分地發展養老業務。
多資産政策是明智選擇
在鄭任遠看來,美國股市有“長牛”的核心原因之一,在于養老二三支柱給市場帶來了連續穩定且不斷積聚的現金流。由于持續有現金入市,股市生态得到了改善,投資者的參與又倒逼養老産業不斷進行産品和規制的更新,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過程。
對相關機構的資質審查進一步提升了養老産品的可靠性。鄭任遠告訴證券時報記者,2006年,美國國會通過《養老金保護法案》明确了401(k)計劃的三個自動機制,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條件叫做QDIA(Qualified Default Investment Alternatives),要求相關資産管理公司具備一定的資本、曆史和風控能力,確定其有能力管理好養老産品,這樣雇主才可以免責為雇員選擇QDIA範圍内的産品。
在談到中國養老FOF(基金中的基金)産品在面對市場波動如何控制回撤時,趙強指出,機構在設計養老産品時,需要了解風險并不是線性的,風險本身也有複利效應。考慮到養老産品的非線性風險,采用更加穩健的多資産政策進行配置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趙強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富達的FOF政策是一種多資産政策基金,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實作長期穩定的收益。他舉例說明,在海外市場,多資産政策已經被廣泛應用,投資範圍除了傳統的股票和債券,還覆寫大宗商品、房地産和黃金等多種另類資産類别。
在趙強看來,中國的養老FOF發展也可以采用多資産政策,但他同時指出,這一政策對投資工具有一定的要求。他認為,盡管FOF可以通過QDII基金配置海外資産,但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投資發達市場的基金往往費率較高,難以産生阿爾法收益。為了降低投資成本,FOF也可以考慮通過香港互認基金進行投資,但這需要政策的進一步支援。此外,目前FOF投資對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等品種的投資仍有限制,增加了對相關産品進行風險控制的難度。
鄭任遠認為,FOF是解決問題的資産大類組合,“FOF就像一個交響樂團,通過不同聲部和樂器的協調配合,創造出和諧美妙的音樂。”而通過為特定資産類别的研究人員提供特定的薪酬激勵,資管機構可以更好地發展本地的多資産團隊,逐漸實作多資産配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