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始載于宋代《圖經本草》,言其“攻血,治血塊”。《植物名實圖考》言其“治筋骨疼痛,追風,健腰膝”,在前本草記載的基礎上,細化并增加了大血藤的功用。現代《中藥志》言其“祛風通絡,利尿殺蟲。治腸癰,風濕痹痛,麻風,淋病,蛔蟲腹痛”,其功效、主治較前之本草大有增進。《常用中草藥手冊》言其“治肢節酸痛,麻木拘攣,水腫,血虛頭痛”,其利水、補血之功是前所未見的。
大血藤的異名有血藤,紅皮藤,紅血藤等。
中醫
中藥大血藤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幹燥藤莖。又稱紅藤。主産于江西、湖北、湖南、江蘇。秋、冬二季采收,除去側枝,截段,幹燥,切厚片。本品氣微,味微澀。以片大、質堅、紋理清晰者為佳。生用。
本品性味苦,平。歸大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
注意:孕婦慎用。
現代藥理
中藥大血藤主要含蒽醌類成分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酚,三萜類,木脂素類,甾醇類及多種酚及酚苷。
中藥大血藤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乙型鍊球菌均有較強抑制作用,對大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鍊球菌及綠膿杆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本品水提物能抑制血小闆聚集,增加冠脈流量,抑制血栓形成,提高血漿cAMP水準,提高實驗動物耐缺氧能力,擴張冠狀動脈,縮小心肌梗死範圍。
時間:2024